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仙俠

聊天群:同時穿越億萬世界

聊天群:同時穿越億萬世界

三色杯奶茶 著

  • 仙俠

    類型
  • 2022-04-22上架
  • 866993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進行電子制作與發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中國古代史

聊天群:同時穿越億萬世界 三色杯奶茶 11674 2022-06-19 00:32:03

  中國古代史,始于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至1840年的鴉片戰爭結束。

  據考古發現,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遠古人類,最早可以追溯到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人。

  在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里,原始人妥妥地靠一路打野熬過來,是名副其實的打野之王。

  直到約一萬年前左右,原始人類從采集、狩獵為主,逐漸轉向農業、畜牧業為主的定居生活,開啟了文明的新階段。

  為了適應生存,他們依據血緣關系結為氏族,血緣相近的氏族之間結為胞族,不同的氏族和胞族之間結成部落,不同的部落再結成部落聯盟,實力強大的部落首領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

  而三皇五帝,則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三皇之首為燧人氏,相傳燧人氏發明了鉆木取火,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生活,因此又被尊稱為火祖。

  除此之外,燧人氏還發明了結繩記事,為山川百物命名,開啟了華夏文明之源,所以被尊為天皇,位列三皇之首。

  燧人氏育有一對兒女,分別是伏羲和女媧。

  伏羲氏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用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變規律。

  他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的蒙昧時代,推動中華文明進一步發展,被尊為人皇,位列三皇之二。

  伏羲和女媧兄妹結婚,生少典,少典雖然平平無奇,但他的兩個兒子很厲害。

  少典的大兒子叫姜石年,領導姜氏部落發展成為部落首領,號神農氏,尊稱為炎帝。

  神農氏是傳說中農業和醫學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農大帝,被尊為地皇,位列三皇之三。

  從燧人氏到神農氏的這段時間,被稱為三皇時代。

  而少典的小兒子叫姬軒轅,也相當給力,他領導姬姓部落發展,成為部落首領,號軒轅氏,因建都于有熊,也稱有熊氏。

  軒轅氏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與炎帝部落矛盾激化,兄弟倆在阪泉約架,爆發阪泉之戰,最終軒轅氏取勝,炎帝臣服,兩大部落結成聯盟,軒轅氏成為聯盟首領,尊稱為黃帝,而炎黃二帝被尊為中華始祖,這也才有中國人是炎黃子孫的說法。

  之后,炎帝部落和蚩尤領導的東夷部落又發生戰爭,炎帝部落戰敗,向黃帝部落求援,黃帝叫齊兄弟在涿鹿與蚩尤展開決戰,爆發逐鹿之戰。

  最終,蚩尤兵敗被殺,東夷部落被合并到了炎黃二帝組成的部落聯盟之中。

  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龐大的部落聯盟,被稱為華夏部落聯盟,這就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起源。

  而周邊的其他的氏族部落開始選擇歸順,或者被征服,黃帝成為承接三皇之后五帝時代的第一位統治者。

  相傳黃帝在位期間,施行仁政,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極大促進了各部落之間的交流融合,中華文明開始從多元無序走向多元一體。

  所以,黃帝被尊為五帝之首。

  五帝中的第二位是黃帝之孫顓頊,顓頊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改革立法,定下四季,二十四節氣。

  五帝中的第三位是皇帝的曾孫帝嚳,帝嚳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

  五帝中的第四位是堯,堯從父親帝嚳那里繼承帝位,并開創了禪讓制的先河。

  五帝中的第五位是舜,舜在位期間,任賢使能,百業興旺,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首領。

  這五位部落領袖因其政績偉大,被尊為五帝,從黃帝到舜統治的這段時期,被稱為五帝時代。

  五帝之后,因禹治水有功,舜傳位于禹,禹本來傳位于益,但卻被禹的兒子啟奪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

  夏朝有一個特點,特別愛打獵。

  先是啟的兒子太康外出打獵,被后羿偷家,太康跑路,太康的弟弟中康繼位做了傀儡。

  中康死后,后羿繼續膨脹,驅逐了中康的兒子相,自己當了君主,史稱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

  而后羿也在外出打獵時,被自己的小弟寒浞抄家,之后,相的兒子少康帶兵擊敗寒浞,奪回王位,史稱少康中興。

  夏朝的統治持續了約470年,到最后一代君主夏桀時,國力衰弱,商湯經鳴條之戰擊敗夏桀,建立商朝。

  商朝有一個特點,特別愛遷都。

  在商湯繼位之前就遷都了八次,而商湯繼位后又遷移了五次,直到其后裔盤庚遷都于殷之后,國都才穩定下來,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的統治持續了約550年,而后逐漸衰落。

  商紂王登場后,殘酷暴虐,民怨沸騰。

  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擊敗紂王,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特點,就是特別愛封諸侯。

  周武王建國后,并沒有能力接管商朝的所有地盤,于是,周武王想了個辦法,把還沒有收復的土地分封出去,再給小弟們一些資源,這些地盤能不能拿到手,就看小弟們自己的本事了。

  經過周武王的騷操作,在分封制的大框架下,大西周成為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到周厲王在位時,暴虐成性,不斷作死,最終國人暴動,把周厲王放逐,他兒子周宣王繼位。

  宣王其實還不錯,但宣王的兒子周幽王完美繼承了爺爺的基因,也是不斷作死。

  先是為討寵妃褒姒一笑,玩起了烽火戲諸侯,之后,又廢除太子姬宜臼。

  宜臼的外公申侯表示不服,聯合犬戎部落起兵殺死了周幽王。

  西周統治持續了約275年,西周滅亡。

  周幽王死后,太子姬宜臼在大臣們的擁護下登基,史稱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雖說西周、東周都是周朝,但遷都洛陽后的東周王室一落千丈,周天子徒有其名,淪為傀儡。

  老大沒了實力,各路諸侯小弟們看準時機,紛紛跳出來開始掐架。

  中國進入群雄割據的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的特點,就是特別愛打架。

  春秋初期,無數諸侯小弟里第一個跳出來的是齊國。

  齊國是周武王分封給姜子牙的屬地,后來找了一個相當厲害的老師,那就是管仲。

  管仲上臺后,狠抓經濟,搞鹽鐵專營改革,成效顯著,齊國在管仲的改造之下,實力劇增,成為超級大國。

  齊桓公作為一代霸主,風光無限。

  但齊桓公老了以后,他的五個兒子為爭奪帝位,相互殘殺,托這幾個不孝子的福,齊國慢慢地衰落下去。

  后來晉文公,宋襄公,秦穆王,楚莊王相繼崛起稱霸,被稱為春秋五霸。

  其實春秋時期諸侯國還是打小架,不怎么下狠手,把對手打服了就回家。

  這段時期,國家特別多,每個國家都追崇不同的思想文化,所以,春秋時百家爭鳴,出現了一大批牛人,老子,孔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墨子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學術的繁榮。

  晉國在春秋時期養了無數的馬仔,其中有三家經過多年奮斗,實力超群,他們是韓,趙,魏這三大家族。

  到了最后,這三家把自己老大晉國給瓜分了,成立了三個新的國家,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三家分晉!

  而另一個春秋巨頭齊國也沒好到哪去,被自家一個姓田的小弟暗算,大權旁落,被田氏取代。

  所以,春秋時的齊國是姜子牙的后代姜氏齊國,到了戰國時的齊國,則變成了田氏齊國。

  這時候,諸侯們不再滿足于小打小鬧了,有實力的諸侯國開始直接吞并弱小的諸侯國,所以,這段相互吞并的動蕩時期稱為戰國。

  戰國的特點,不僅愛打架,而且愛往死里打。

  戰國這出戲里,角色多得數不清,反正就是各種干架。

  最后留下了七個超級大國,分別是韓、趙、魏、秦、齊、楚、燕,史稱戰國七雄。

  既然是大國,就不能只拼武力,還得有點創新意識。

  于是,這些國家開始紛紛搞變法,秦國運氣特別好,遇到了商鞅,商鞅變法以后,秦國在短短十幾年中實力突飛猛進,成為了超超超級大國。

  后面,奮六世之余烈,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六國依次被秦消滅。

  至于周天子,因為實在是太沒有存在感,這位在春秋戰國打了500多年醬油的周老大,在六國滅亡之前就已經被秦國給消滅了。

  總之,秦國笑到了最后。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秦國統一六國后,秦始皇嬴政開啟了瘋狂基建模式,先后北擊匈奴,南平百越,破萬里長城,修馳道。

  對內,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開啟郡縣制,嚴格律法,焚書坑儒,使中央權力高度集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宮。

  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十幾位兄弟姐妹,逼死扶蘇,當上秦二世皇帝。

  胡亥即位不久后,腰斬李斯,趙高獨掌實權,呼風喚雨,指鹿為馬,殘暴的統治最終激起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之后,趙高逼迫胡亥自殺,扶持扶蘇的兒子子嬰作為傀儡登基。

  但沒想到子嬰是個狠角色,上位幾天就做掉了趙高。

  當時的秦朝已經風雨飄搖,陳勝吳廣雖然被消滅,但全國各地的起義軍紛紛跳出來造反。

  子嬰在位僅僅46天,就被攻入咸陽的劉邦捉住,選擇投降。

  隨后項羽攻入咸陽,子嬰被項羽所殺。

  至此,秦朝退出了歷史舞臺。

  出身名門之后的項羽一路造反升級,經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擊敗秦軍主力,攻入咸陽。

  項羽雖然勇猛,但心思比較單純,在鴻門宴上被劉邦的騷操作唬得一愣一愣的。

  鴻門宴失敗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劉邦被封為漢王,帶著自己的小弟去漢中巴蜀地區發展,楚漢相爭拉開了帷幕。

  劉邦在巴蜀地區養精蓄銳,齊國的田羽不滿項羽,跳出來造反,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趁機出兵占據關中。

  項羽決定先收拾了田榮,再去干劉邦。

  劉邦趁這兩人互毆的時候,帶兵偷了項羽的老家彭城。

  項羽極率輕騎兵三萬回襲彭城,劉邦倉皇逃跑,項羽一看這幫家伙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于是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對劉邦趕盡殺絕,還進行了談判,約定以鴻溝為界,互不侵犯。

  這就是楚河漢界。

  之后,劉邦單方面撕毀合同,出來挑事。

  戰斗力爆表的項羽這次沒有那么幸運了,最終被圍垓下,四面楚歌,逃到烏江邊,選擇了自殺。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史稱西漢。

  在劉邦準備一門心思經營大漢的時候,北方的鄰居匈奴卻出來挑事兒。

  劉邦心想,西楚霸王我都ko了,我還怕你個鳥。

  于是,劉邦率軍親征,想給匈奴點顏色看看。

  結果沒想到,輕敵冒進被圍于白登,差點全軍覆沒,最后好在僥幸逃了出來。

  劉邦意識到自己的實力還不夠強大,于是調整策略,與匈奴和親,大力搞生產。

  劉邦死后,漢惠帝劉盈繼位,實際上被呂后專權。

  呂后死后,呂姓的幾家親戚本來想直接跳反,讓大漢姓呂,可惜他們還是太嫩,根本不是漢朝老臣的對手,幾個月時間就先后被滅了族。

  文景二帝時代實行無為而治,輕徭薄賦,國家富得流油,這就是著名的文景之治。

  雖然漢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但是僅三個月便被周亞夫、欒布所平定,并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

  從劉邦到文景之治,大漢玩的都是休養生息,以賺錢為主。

  直到大名鼎鼎的富三代漢武帝劉徹上位,開啟暴走模式,漢武帝任才為能,采用董仲舒的儒家治國方略,對早就看不順眼的匈奴開啟了虐殺模式。

  以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年輕戰神一路平推祁連山,大敗匈奴后,深入漠北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在這里帶領大漢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

  經此一戰,被霍去病趕到歐洲的匈奴再也沒有能力和膽量向漢朝挑釁。

  除此之外,西漢先后吞并南越,閩越,夜郎,滇國,朝鮮等國,遠征大宛,降服西域諸國,開創了絲綢之路的通道,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冤死。

  由于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漢朝內部矛盾逐漸涌現。

  之后,漢昭帝,漢宣帝在位時比較消停,老老實實不惹事,廣大人民小日子也過得不錯,史稱昭宣中興。

  宣帝之后,炎帝贏弱,成帝好色,衰帝搞基,國運日下,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

  漢平帝時,已經淪為大司馬王莽的傀儡。

  平帝病死后,王莽直接把小皇帝擼下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新朝。

  劉家的后輩劉秀起兵,擊敗王莽,登基為帝,史稱東漢。

  東漢除了開國皇帝劉秀,沒幾個知名人物,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漸衰。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再清楚不過了,三國時代各路風云人物輪流登場。

  曹操死后,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曹魏,東漢滅亡。

  南邊的劉備和孫權一看,老曹家都稱帝了,那我們還等什么呢?

  于是一邊痛罵曹賊,一邊火箭稱帝,分別建立蜀漢和東吳。

  三國鼎立的局面大概持續了40多年,直到老曹家的小弟司馬家跳出來。

  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然后順手干掉了自己的老東家曹家,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西晉皇帝司馬炎上位后,火速拿下東吳,三國分裂時代結束,國家再次完成統一。

  司馬炎病故后,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但司馬衷腦子不太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白癡皇帝。

  據說有一年鬧饑荒,聽說災區的百姓很多被餓死,司馬衷傻乎乎地問,吃不上糧食,那為什么不吃肉呢?

  就是大名鼎鼎的何不食肉糜!

  傻子怎么可能治理好國家呢?

  于是,八個不靠譜的王爺為了爭奪權力,開始相互掐架,史稱八王之亂。

  北方的幾個游牧民族看準機會,趁火打劫,紛紛起兵攻占中原,史稱五胡亂華。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氐、羌!

  他們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16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

  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這兩大災難性事件,差點讓國家滅亡,文化中斷,堪稱中國歷史上的污點,連教科書都不愿多提。

  司馬衷被殺后,群龍無首的貴族宗室選擇跑路,公元317年,晉朝宗室司馬睿于建康稱帝,史稱東晉。

  此后,中國歷史分為南北兩條時間線,同時進行。

  南邊的東晉前后十多位皇帝雖然發動過幾次北伐,但都失敗了,沒有一個人能力挽狂瀾,收復中原,于是破罐子破摔,天天靠吹牛逼混日子,國家四分五裂,內亂不斷。

  后來,寒門出身的劉裕打遍宇宙四方,干掉東晉稱帝,史稱劉宋。

  此后,南方歷經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段時期統稱為南朝。

  南朝有個特點,敗家子兒太多。

  南齊好幾代皇帝清一色的變態,整天想著給別人腦殼開瓢,想砍誰就砍誰,走哪兒哪兒死一條街。

  除了砍人泡妞之外,啥正事兒不干,簡直是中國歷史上的敗家子兒天團。

  梁朝的梁武帝早期還不錯,后期卻沉迷佛教,三番五次想出家。

  陳朝的幾代皇帝也作為不大,國力日衰。

  但南朝的四個朝代都是漢人建立的,雖然時間很短,卻使漢文化得以保存和發展,所以南朝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而北方的十六國也夠嗆,這幫家伙天天搞火拼。

  其中氐族建立的前秦一度強大,統一了北方,然后前秦皇帝苻堅親率八十萬大軍南下,想滅掉東晉,一統中國。

  但在關鍵的淝水之戰中,被東晉以少勝多擊敗,前秦再度分裂。

  北方這幫家伙又開始搞火拼,戰亂四起,民不聊生。

  又經過幾十年的血拼之后,鮮卑族拓跋硅統一北方,建立北魏,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

  但北魏的統治沒持續多久,就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分別被權臣高歡和宇文泰把持實權。

  最終,高歡的兒子高洋和宇文家族的宇文覺先后廢掉兩位皇帝,建立北齊與北周。

  從北魏到北周的這段時期,統稱為北朝。

  作為前朝權臣的高歡有多牛逼,他的兒子就有多傻。

  高洋當了北齊的皇帝后,不僅愛喝酒,而且喝高了就要殺人,自己看上的妹子也不放過,拿妹子的大腿骨做成琵琶,邊彈邊說這妹子真可惜,殘暴至極。

  他還有個親戚,因為太優秀所以被他殺了,那就是又帥又能打的蘭陵王高長恭。

  最終,在北齊幾代坑爹貨的幫助下,北周的宇文家族最終統一了北方。

  但是宇文家族也出了坑爹貨宇文赟,宇文赟上位后沉湎酒色,二十幾歲身體就被掏空,讓自己的老丈人幫忙管理朝政,結果老丈人楊堅直接徹底接管北周。

  公元581年,托不爭氣女婿宇文赟的福,楊堅成功接管北周,建立隋朝,隨后攻略南陳,完成中國統一。

  隋文帝楊堅其實是一位非常不錯的皇帝,不僅是魏晉南北朝幾百年大分裂時代的終結者,而且在位期間減稅輕罰,改革制度,積極帶領人民奔小康。

  他開創的科舉和三省六部制,為后世各代帝王沿用。

  楊堅死后,隋煬帝楊廣繼位。

  楊廣是個非常復雜的人物,從他的年號‘大業’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有志青年。

  在位期間,開挖大運河貫通南北,遠征河西走廊,重新打通絲綢之路,開創萬國來朝的‘大業盛世’,人口鼎盛時期一度超過五千萬。

  他之所以留下暴君的名聲,一方面在于性格過于急躁,缺乏他父親楊堅那樣剛柔并濟的能力,另一方面搞了太多大工程,修建大運河和三次遠征高句麗。

  內外舉措過度消耗國力,不僅迎來了世家門閥的反撲,還引發了全國范圍的農民起義。

  江都兵變后,楊廣被叛軍宇文化及所殺。

  從開皇之治的天下興盛,到大業年間的天下大亂,鼎盛時期的大隋僅僅歷經38年便轟然崩塌。

  此時,楊廣的大表哥李淵趁機在晉陽起兵建立唐朝,先后擊敗其他各路勢力,最終一統天下。

  李淵打架雖然很厲害,但他可能有選擇困難癥,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一直猶豫反復。

  公元626年,二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掉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后,又逼著老爸李淵退位,登基為帝,改年號為貞觀。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內文治天下,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被尊為天可汗。

  大唐帝國空前繁榮,史稱貞觀之治。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繼位。

  李治在位期間,先后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唐帝國的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擴咸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中部,空前強大,史稱永徽之治。

  李治還有一個超級厲害的老婆,武則天。

  武則天的一生也堪稱傳奇,她本來是李世民的老婆,但是李治很喜歡這位小后媽,繼位后又讓她做了自己的老婆,還邀請他和自己一起打理朝政,合稱二圣臨朝。

  李治死后,武則天獨攬大權,先后廢掉自己的兩個兒子,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

  她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個女皇帝,史稱武周代唐。

  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執行李世民的治國理念,將唐帝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等人趁機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于太子李顯。

  李顯死后,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武集團,擁立李旦登基。

  李旦可能性格比較佛系,也可能是厭倦了皇室斗爭,不久就把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后,賜死太平公主,取得國家最高統治權,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幾任宰相都是治理國家的小能手。

  加上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打下的好基礎,大唐的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全面開花,周邊諸國紛紛前來通商朝貢,文治武功鼎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盛極一時,史稱開元盛世。

  大唐的都城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豪華的大都市,占地八十七平方公里,一百一十區,人口超百萬,是羅馬鼎盛時期的六倍。

  唐帝國以兼容并蓄的社會風氣,為各民族提供一個空前交流融合的環境,周邊國家和地區紛紛折服于唐朝強盛的經濟文化水平,讓大唐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一段空前絕后的盛世。

  如今大唐已去千年,整個東亞文化圈卻還歌頌著大唐遺風,而唐人這兩個字可以延續數千年,也正是大唐盛世的魅力體現。

  開元盛世后,唐玄宗李隆基逐漸開始放飛自我,怠慢朝政,再把自己兒媳婦楊玉環變成楊貴妃。

  后面,他更加沉溺酒色,社會逐漸呈現出衰敗趨勢。

  公元755年,手握重兵的三鎮節度使小胖子安祿山聯合隊友史思明跳出來造反,史稱安史之亂。

  歷經八年的安史之亂雖然沒有終結大唐王朝,但萬人敬仰的大唐榮耀從此一去不返。

  在平亂的過程中,手握財政,軍大權的各路藩鎮紛紛做大,而且一言不合就跳反。

  朝廷內部宦官專權日趨嚴重,官員拉幫結派搞內卷,皇帝為了得道成仙,癡迷丹藥,幾個皇帝都因為服食丹藥而死。

  雖然唐順宗,唐武宗,唐宣宗期間一度開創中興局面,讓大唐得以短暫回血,但依舊改變不了大唐覆滅的命運。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給了本就風雨飄搖的唐王朝致命一擊。

  公元907年,藩鎮將領朱溫直接把老李家最后一個皇帝唐哀帝李柷擼下來,建立大梁。

  自此,歷經289年的大唐就此滅亡。

  其他節度使一看老朱自己當了皇帝,也紛紛獨立。

  輝煌到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就這么倉促下線了,變成一堆小國家,史稱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聽起來有點復雜,實際上,五代是指唐朝滅亡以后,依次在中原地區掌握中央權力的五個政權,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

  十國是指當時在中原地區周邊打醬油的十多個國家的總稱。

  這幫家伙不務正業,天天搞火拼,輪流做大哥。

  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廢掉后周小皇帝,建立宋朝,史稱北宋。

  趙匡胤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統一了除北漢之外的所有地區,重新恢復華夏一統。

  北宋在早期幾代領導人的治理下一度繁榮, gdp一度占到世界的20%!

  但北宋有個問題一直搞不定,有幾個刺頭鄰居,在和西夏、遼國的戰事中敗多勝少,遼國被殲滅掉后,又天天被金國貼臉騷擾,外患比較嚴重,加上后期朝廷朋黨之爭,內斗不斷,社會動蕩不安。

  北宋的第六個皇帝宋神宗趙頊在位時,任用王安石為宰相,推行新法。

  但是由于保守勢力過于強大,兩次推行新法均告失敗。

  至此,北宋開始走向衰亡。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恥。

  歷經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滅亡。

  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宋朝宗室,而康王趙構趙九妹則是其中的一條漏網之魚。

  公元1127年,趙構于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為避金兵進攻,多地流亡后定都臨安府。

  南宋在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將領指揮下發起北伐,在黃河南岸一度多次擊敗金軍,但由于種種政治原因,投降派宋高宗趙構一心議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師,宰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下獄。

  公元1141年,宋高宗以稱臣進貢為代價,與金朝簽訂紹興和議,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并于第二年殺害了岳飛父子。

  而此時北方的蒙古族逐漸強大,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像蒙古帝國那樣,連續幾十年不斷向外擴張。

  先后滅掉四十多個國家,征服七百二十多個民族,從黑海之濱到太平洋西岸,從寒冷的西伯利亞到溫暖的波斯灣,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疆域超過三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統治高達六億人口,橫跨歐亞大陸的巨型帝國。

  公元1206年,在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后,成吉思汗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窩闊臺、蒙哥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橫掃歐亞大陸。

  至蒙哥去世時,蒙古帝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XZ,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亞歐大陸地域。

  公元1259年,蒙哥汗在和南宋的死磕中去世,引發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最終忽必烈勝出,登上汗位。

  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定都大都。

  而蒙古帝國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汗位之爭后走向分裂,分別成立了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史稱四大汗國。

  忽必烈在徹底滅亡南宋流亡政權后,持續對外擴張,先后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國,但均遭失敗。

  忽必烈作為一位征服者,給他發動戰爭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但他也是少數能夠重視漢文化,推崇儒術的蒙古統治者之一,十分重視中原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評價還是正面比較多。

  忽必烈死后,大元帝國內部逐漸開始腐化,蒙古的繼承制度與漢人不一樣,他們不是老爸傳給兒子,而是在皇帝的親戚里選出一個有才華和能力的人來接班。

  只要和皇帝有一點血緣關系,那么就有機會當皇帝。

  所以,皇位的爭斗異常殘酷。

  元朝在忽必烈死后的74年中,前后換了十屆皇帝,每換一個皇帝都會出現一次皇室大清洗,弄得集團內部四分五裂。

  加上元朝嚴苛的種族制度,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各地農民起義輪番上陣,我們大名鼎鼎的朱元璋同學就是在這個時候閃亮登場。

  在所有開國皇帝當中,朱元璋同學應該是身世最慘的一個,他先后從事過放牛,和尚,要飯等職業,一度窮得非常穩定。

  面對風雨飄搖的元朝亂世,嘗盡人間冷暖的朱元璋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毅然脫下袈裟,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

  因為老朱作戰勇猛,頭腦又靈活,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也就是后來的馬皇后。

  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朱元璋在造反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先后招了很多兵,交了很多朋友,打了很多勝仗。

  郭子興病逝后,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岳父留下來的資源,在劉伯溫、湯和徐達這些開國功臣的神輔助下,陸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國號大明。

  同年,朱家軍攻陷元大都,滅亡元朝。

  老朱同學可能是窮日子過怕了,上位后,一方面輕徭薄賦,努力發展生產,開創洪武之治,另一方面又總懷疑和他一起造反的小伙伴,于是一頓騷操作,把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們砍了個干凈。

  等兄弟們砍完了,朱元璋也走到了人生盡頭。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

  朱允炆上位以后,覺得一票藩王叔叔們的權力太大,威脅到了自己,就開始削藩。

  朱允炆的四叔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稱帝,這就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不管是治國還是打架都很有一套,在他統治下的大明繁榮且強大,南邊的越南,北邊的蒙古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還派鄭和下西洋,足跡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僅打開了與海外各國的貿易之門,也向世界展示了明朝的綜合實力,史稱永樂盛世。

  朱棣之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表現都不錯,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史稱仁宣之治。

  與此同時,明朝最輝煌的時期也差不多過去了。

  公元1449年,明英宗被大太監王振忽悠,御駕親征蒙古瓦剌,結果慘敗,自己也被活捉,史稱土木堡之變。

  自此,大明王朝由盛轉衰,后經弘治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

  但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內憂外患下的明王朝風雨飄搖。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攻陷BJ,崇禎皇帝在景山的一棵樹上自縊而亡,明朝也就畫上了句號。

  盡管明朝中后期出了不少奇葩皇帝,有一生放浪、大搞頂級休閑娛樂會所、廣納真禽異獸和美女網紅的明武宗;

  有癡迷修仙、睡覺時差點被十幾個不堪忍受折磨的宮女勒死的明世宗;

  有鐘愛木工而成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

  但明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硬氣的一個朝代,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段豪言壯語貫穿了整個明朝。

  明朝自朱元璋開國,對外的態度就一直很強硬,朱棣五征蒙古,打出了大明的氣勢,土木堡之變,明軍全線潰敗,五十多位大臣戰死,明英宗被俘,明朝精銳盡失,蒙古軍兵臨北京城下。

  大明沒有像宋朝那樣躲避遷都,而是誓死保衛京師,最終擊退了蒙古。

  癡迷修仙的嘉靖帝在位時,名將戚繼光把沿海的日本倭寇打得爹媽不認,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萬歷皇帝看朝鮮被小日本欺負,發動萬歷朝鮮戰爭,把日本正規軍揍得頭破血流。

  即便到了明朝末年,內憂外患的時候,也沒有認過慫,依然對內抗擊李自成、張獻忠,對外抵御關外的清軍,最后崇禎以身殉國。

  所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這恐怕也是明朝最現代化的格言。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讓多數國人感到悲憤、哀傷甚至屈辱的一個王朝。

  清朝起源于被元、明統治了近三百年的女真族,大清的創始人努爾哈赤因祖父、父親都被明朝誤殺,所以對大明表面稱臣,暗中稱雄。

  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先后兼并東北女真各部,創立八旗制度,并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公開反明。

  大明萬歷皇帝表示不能忍,果斷集結二十萬小弟,聯合朝鮮等軍隊,在薩爾湖和努爾哈赤約架,結果大明慘敗。

  此后,山海關外大部分地區先后被后金控制,明軍完全陷入了被動。

  而努爾哈赤也經常帶小弟來明朝這邊騷擾,但沒想到在寧遠碰到了硬茬袁崇煥,結果被一炮干翻,最后死掉了。

  他的兒子皇太極子承父業,征服蒙古和朝鮮,改國號為大清,繼續和大明死磕。

  公元1643年,年僅52歲的皇太極在沈陽猝死。

  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他的弟弟多爾袞都想搶皇位,但誰也搞不定誰,最后只好讓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繼位,也就是順治皇帝。

  公元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清兵入關擊退李自成,開始接盤整個中國。

  從此,大清的皇帝不只是滿洲的皇帝,正式開始成為中國的皇帝。

  順治在位期間,除了東南沿海的鄭成功之外,全國大規模的抗清武裝力量基本被平定,但他在遭遇愛子夭折、愛妃死亡,乳母病故等一系列事件的打擊后,一度消沉,想出家。

  后來家沒出成,卻染上了天花,24歲便去世了。

  順治去世后,皇位讓給了康熙。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八歲繼位,14歲親政,16歲搞定權臣鰲拜,后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挫敗沙俄,三征噶爾丹,在他領導下的大清國力日盛。

  不過因為康熙孩子太多,在繼承人選擇上發生了九子奪嫡的悲劇。

  最終康熙的四兒子雍正在競爭中勝出,雍正把和他搶皇位的一票皇兄弟清理干凈后,開啟了工作狂模式。

  據說他經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連基本的午覺都沒有,整天沉浸在批奏折和國家大事中。

  大清國在雍正的治理下煥發出勃勃生機,可能是太勤奮的原因,雍正在位十三年后病逝,乾隆繼位。

  乾隆憑借著強大的國力統一了XJ。

  在祖孫三輩人的努力下,中國的疆域從明末的350多萬平方公里,硬生生干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僅次于蒙古帝國。

  大清進入了鼎盛狀態的頂峰,史稱康乾盛世。

  乾隆中期以后,逐漸好大喜功,熱衷于花錢和搞旅游,晚年寵幸和珅,對財富更加迷戀。

  在他的影響下,大清王朝逐漸衰敗。

  乾隆在位六十年后退位,傳位給了三十六歲的嘉慶,當了四年太上皇,之后病逝。

  嘉慶親政后,誅殺權臣和珅及其親信死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嘉慶病逝后,道光繼位,因嚴禁鴉片,支持林則徐虎門銷煙,引發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

  面對英國的堅船利炮,清政府被完爆,不得不求和,與英國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后,歐洲各個二三流貨色的國家都發現,原來傳說中的大清帝國竟然這么弱雞。

  于是這幫癟犢子紛紛開著自己的鐵甲船,跑到中國來耀武揚威。

  到可憐的咸豐繼位時,內有太平天國占據半壁江山,外有各國列強一言不合就進京搞打砸搶,換著花樣搞敲詐勒索,面對前幾任留下的一堆爛攤子,作為清朝最后一個實權皇帝的咸豐也無力回天。

  之后,六歲繼位的同治、四歲繼位的光緒二人,基本上都是列強和慈禧的傀儡。

  內憂外患下的大清在不斷簽約、割地、賠款的屈辱中苦苦掙扎。

  慈禧死后,三歲的溥儀繼位,稀里糊涂地做了大清的接盤俠。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獨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溥儀正式下詔退位,歷經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清滅亡。

  自此,中國古代史正式結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兴业县| 威信县| 万宁市| 延川县| 商城县| 秀山| 苍山县| 扎赉特旗| 巴塘县| 克东县| 三台县| 宝坻区| 四会市| 芒康县| 隆化县| 于都县| 珠海市| 荔浦县| 合作市| 澎湖县| 二手房| 乐清市| 汤阴县| 鹤壁市| 柳林县| 手机| 安岳县| 亳州市| 洛宁县| 东港市| 连平县| 汝城县| 垣曲县| 正安县| 绥滨县| 眉山市| 平远县| 昭苏县| 玉环县| 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