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心人塔沙王國的重生
地心人
------塔沙王國的重生
第一章:塔沙1-1超深實驗探井正向地心推進。
2035年的春天,萬物復蘇,大地蒸騰。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也一樣。地表蒸氣在看不見的狀態下慢慢向上升騰。春天也是這里地質勘探的好時節。冬天冰天雪地,土層凍硬不好鉆眼。夏天驕陽似火。地表溫度最高可達70度。施工一樣困難。防暑降溫做不好就會出人命關天的大事。盡管春秋可以勘探施工,但沙漠惡劣的沙塵天氣也經常光顧。沙塵暴一來昏天暗地分不清天地華宇。
這一天,油公司總工伍子胥乘坐陸地巡洋艦越野車帶著一行人奔馳在沙漠公里上,這條創造世界記錄的公里是建造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上,而且使用已經有40年了。這條沙漠公路養護的很好。也給沙漠南北方的居民提供了交通便利。上個世紀沒有沙漠公路的時候,穿越沙漠就等于穿越死亡之海。更別說發現這沙漠里的石油天然氣寶藏了。
伍子胥他們一行車隊走著,眼見前面有勘探施工人員舉著旗攔住他們,他們也認出是油公司的領導就說前方馬上要地震勘探作業。為了收集震波不被干擾,所有能發出聲音的事情都要停止。伍總一行人只好把車停下來就地休息。車也都熄火不發出響聲。伍總下車在沙漠公路邊望著一望無邊的起伏沙丘,跟鉆井公司劉經理說:我們布塔沙1-1超深實驗井意義非常重大,這口井是世界上最深的一口探井。難度大的難以想象。安全生產更要高度重視。發生一切不正常狀態都要及時向我匯報。
顯然伍總是感到自豪的。在人生的事業中,你能參與一項超難度頂級項目,不僅是機遇更是運氣。如果鉆井成功更是載入史冊,而不單單是獲得油氣資源的事情了。
“是,您放心。”劉經理也知道這口井的里程碑意義。他每天都緊張的不行,生怕作業時會出現事故之類的事情。壓力大的可想而知。
最初為了保護沙漠公路,人們發明了網格狀草壓沙子的辦法。就是把干草直接插入沙子里,沿著沙漠公路兩側鋪成網格狀,起到固沙的作用。沙漠的沙子是流動性的。但不能讓這沙子在沙漠公路面上停留。現在還在沙漠公路兩側種了好多樹,主要三耐活性強的紅柳樹。黑色的公路猶如一條黑龍向前延伸。兩側綠色的樹木護著它。旁邊是無盡的金黃沙漠,壯觀又漂亮。
還有沙漠里的梭梭草搖曳著。給沙漠帶來絲絲生機。
伍總蹲下用手抓起一把沙子,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子又細又滑從他的指縫間往下滑落。
蜿蜒起伏的沙丘在陽光的照耀下金黃一片,沙漠一望無際,分外的壯美。油公司在這片區域給予了厚望。希望在這片沙漠地下發現大油氣田儲量。然而在沙漠里鉆井都是超深井。萬米深的井已經是稀疏平常。
地震隊在鋪滿標志旗的沙面上揮旗操作。
大約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去了地質勘探隊的人過來把路上橫的繩子解開說這次的地震作業已完成。他們可以放行了。
車隊行進在沙漠公路已經遠遠的就能看到高高的塔沙1-1井架。伍總在劉經理陪同下直接開到鉆井隊的辦公區。鉆井平臺經理兼總工孫煜龍及女副總工程師魏煒煒已經等在門口迎接他們,等待給他們匯報工作進展情況。井場女性很少,女領導更是稀缺,所以魏煒煒在這里格外耀眼。井場的所有辦公及住宿區域都是由白色的鐵皮房搭建的。這是井隊的流動性決定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也很適合他們。石油工人們已經很適應這種工作模式。
他們陸陸續續進到會議室。大家落座后孫煜龍開始了他的匯報工作。
伍總劉經理我把鉆井工作的階段性情況向諸位領導匯報一下:按照設計井深兩萬五千米井深要求,我們今天已經鉆到兩萬米。數據反饋一切正常。
匯報工作正在進行中時,勘探地質隊的陸總和一行3人悄悄進會議室坐在后排的位置上。
伍總看到他們等孫煜龍把工作匯報完畢就轉頭對陸總說:陸總你們工作情況怎么樣?到前面來說。
陸總示意助手把地震大圖掛在白板上。
“根據最近地震數據成圖顯示,我和幾位工程師發現有些地震異常,”陸總說著“我們沒有見過或者說不熟悉這幾次地震采集的數據情況。感覺很不同或者說很異常”。
匯集成圖沒有日常規律可言。無法預判。準確的說采集不到我們想要的數據。無法做出分析。
“你這么肯定?”伍子胥產生強烈的質疑,根據他多年的地質勘探工作經歷他怎么都不相信會有采集不到數據的地震采集業務。其實他們所有人都沒有預想到來自地心的危險已經一步一步在向他們靠近。
伍子胥早年就是搞地震勘探工作的,他對地震成像業務很熟悉。他看了半天地震大圖也沒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是覺得很奇怪。“這口實驗井關乎集團公司的業績,不能把它看成是我們自己的工作,所以有問題或疑問要及時向總部匯報。那就立即向總部匯報,看能不能把總部的專家請來一起分析這區域是什么情況。你們把資料匯總,我找總部技術部門做個聯合分析,看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
陸總起身和屬下答應著:“好的,伍總,我們馬上開展工作。”
地底下的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石油天然氣開發雖然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地下的事情誰也不敢打包票確定是有油還是有氣。
但這么多年過去,還是沒有達到石油人的預期。人們一直在找,石油到底在哪里,始終沒有找到預期的答案。按照世界開采油氣資源的技術標準他們預判這里應該有大的油氣資源,所以就到這里進行勘探開發。
在這片廣袤的沙漠里人們艱苦卓絕的工作還是沒有大發現,不得已把井向深處越打越深。這口超深井就是一個大膽的試探,難度超出想象。
伍子胥他們約好第二天到井場現場辦公,研判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
還沒等到第二天,新的情況就出現了。危險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