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二月一日,新年的熱鬧已然接近尾聲,今天要與朋友出去。
自得知我要從老家回來的那一天,我朋友就已經計劃了要去哪個地方,但是問他他就是不說。上午去牙科復診之后我倆就前往目的地了,我看著導航上的終點站——萬安山,開了二十多里地的車,我早該想到的,這地方周圍都是村子和種小麥的地。
快到的時候,經過一處半荒廢的農村,這家伙表示沒見過農村,就下車轉了轉,還點評有所房子蓋的不錯。
等到到了之后,我們拿身份證進去,還沒走兩條路,我們又拐出去,因為我太餓了,不吃頓飯我是堅決不會上山的。
喝了頓牛肉湯,買兩瓶水就又重返回去,山上的第一個景點到最后一個景點相隔九公里,我們從石臺階上走到第一個景點,名為觀伊亭,想來這里能眺望到伊河,從上面往四周看,山體層巒疊嶂,給人感覺視野極佳,空間開闊,只是在冬天,草木都已枯萎,只有小麥綠油油的在田地,不免感覺蕭瑟。
繼續往前走,在此期間我已經想下山了,因為在這個冬天我的腳后跟凍了,又因為穿鞋磨的原因,已經結痂了,所以走著會疼,不過我們還是走過了一半的景點,每到一個都會看一看歇一歇,在山頂公園上舉辦過廟會的痕跡,簽名墻還在風中搖曳,沒有筆,我用手指在上面劃了兩個名字,上面還有滑翔傘體驗的地方,只是都已關閉,山上游客不多,空曠寂寥,真真是來爬山的,唯一的玩是秋千和蹺蹺板。
踏著鋪好的青石板,踩著還沒澆水泥地石子路,累到沒有,只是腳疼的厲害,最后走了一半的沿山棧道打道回府。
上山慢而下山快,走在觀覽車道,一路聊著走著,看著風景。這天還刮風,天氣半陰不晴,我想著下次來要在夏天,朋友說夏天太熱,走在路上沒有大樹蔭擋著,好吧,誰也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時候。
我走在山上,看向遠方,遠處煙霧擋住了視線再也看不到更遠的地方,突然想著我雖然極目望去,也看不到半個城市,更別說跨過那么遠的省了。
我看不到她,但我知道她此刻在做什么,我在這邊,而她在那邊,隔了那么遠,我不禁感嘆祖國地大物博。
有許多錯位時空的說法,我想就算你不再與那個人相見,從某種意義上你們是在一起的,假如世界是一個平面,我們都在上面,雖然彼此離得遠,但從宏觀角度來說,我們很近。
我將這種想法說給朋友,他沒什么反應,只是聽我說著,回去的路上我坐在車上困得不行,還是睡了一會,一天就這樣落了幕。
我們出發前總是滿懷希冀,像初升的太陽,然而在旅途結束時也要像黃昏一般讓人留戀。因為,很多時候結束是倉促的。
我想著,下次要是再來,一定要爬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