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劉禪降生,宛城之亂
新野。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劉備,此時卻是焦急萬分,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在院子里四處打轉。
而聞訊趕來的徐風也是勸慰起了劉備。
“主公莫要擔心,主母一向身體強健,此次必定母子平安,一切順利?!?p> 原來房中竟是劉備發妻甘夫人。
懷胎十月,如今正值分娩。
徐風在這個過程里,也幫不上忙,只好勸慰劉備寬寬心。
雖然他知曉,甘夫人大概率會順利誕下未來的后主劉禪。
只不過因為自己的蝴蝶效應,徐風心里還是有些不放心。
一個健康的合格繼承人,對于一個勢力的穩定度和團結十分重要。
因為底下人都要看到主公未來有繼承人,才能保障后續這個勢力不會后繼無人。
至于劉禪本人的能力,倒是值得徐風善加思考。
他之所以選擇劉備為君,其中還有三分劉禪的功勞。
劉禪在后世史書上,算得上褒貶不一,難以一言道盡的君主。
說賢明吧,他寵信過宦官,聽信過讒言,而且荒廢朝政,本人也不算特別聰明。
但說他昏聵吧,他又對諸葛亮信任之至。
哪怕后期的諸葛武侯獨攬朝政,算是季漢的頭號權臣。
劉禪都能對其毫無猜疑,沒有嘗試過任何奪權之舉。
要知道,多少名臣名將,之所以功敗垂成,都是被自家喜好猜忌的主公活活坑死。
有人甚至評價,若是劉禪和趙構互換局面,劉禪恐怕能留下不亞于齊桓公的盛名。
個人能力,有時候不是評判君主的唯一標準。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徐風未來肯定不會走君主專制,一言獨裁。
想要打破王朝周期律,不可避免的一點便是廢除家天下。
可能力出眾的雄主,又如何能忍受自己的權力被架空?
但劉禪卻是恰好完美符合這一點。
能容忍諸葛亮掌權,自己只負責形式上的事情。
徐風準備先以內閣制度作為臨時代替,輔佐君主執政。
再逐漸進行君主立憲,由各種方式選拔出來的內閣執政。
當然,徐風也不是無視社會時代的差距,準備一口氣搞成什么現代政體。
避免家天下的存在,阻礙社會發展,已經是徐風的最終目標。
再往后的發展,徐風準備留書給后人。
希望后人中的有識之士,能繼續推動社會發展。
就在徐風發愣之際,卻聽屋里傳來嬰兒啼哭之聲。
穩婆走出房間,興奮的喊道:
“恭喜大人,恭喜大人?!?p> “是男是女!”徐風急忙問道。
“弄璋之喜。”
弄璋?
徐風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
是男的。
劉備急忙進了屋內,安撫妻子,照看孩子。
徐風則在院子里,與諸臣同喜。
畢竟有一個男性繼承者,對一個勢力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有個別君王,就是因為身體不行,生不出孩子。
最后因為繼承人鬧得不可開交,國破家亡。
只不過眾人都沒有注意到。
在這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中,有一人看似滿臉笑意,實際上卻是暗暗握緊了拳頭,眼神中滿是恨意和不甘。
徐風正和眾人慶賀之時,突感背后一陣陰冷,似乎有誰在惡狠狠的盯著自己。
下意識回頭看去,卻沒有發現什么。
不過很快就有一個小插曲。
甘夫人似乎因為生育過程之中,失血有些多。
導致氣血兩虛,身體極差,需要長時間調養。
劉備看了也是心疼不已,讓人延請名醫,為其治病。
徐風轉念一想,倒是覺得應該找人接華佗前來。
當初他前來新野之后,華佗本來想要投靠。
但他畢竟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醫者,不遠萬里前來新野,必然波折不少。
要不然也不至于數月過去,也不見華佗趕來。
稍加思索,徐風急忙找來李進,向他詢問華佗如今到了何處,是否需要他派人接應。
“啟稟先生,華佗醫師已到了宛城附近,只不過偶遇一些麻煩事,所以才耽擱了不少時間。”李進面露難色,吞吞吐吐的說道。
“嗯?”
“據哨騎探查,宛城似乎有時疫流行,所以華佗醫師執意留下治療?!?p> 時疫?
徐風眉頭微皺。
宛城離新野不遠不******日里也常有難民前來投奔。
若是宛城真的有時疫,必須第一時間開始處理。
否則若是傳到新野,輕則損兵折將,重則生靈涂炭。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疫病的殺傷力簡直達到了五成以上。
有許多名將智謀,都并非死于沙場,而是死于不小心沾染的時疫。
“速速傳令,將宛城前來的難民單獨安置,小心照顧。”
“由醫官負責熬制藥物,所有宛城難民的食物、飲水、衣物,都由城中免費供應?!?p> “多多準備熱水、面罩、草藥。不許尋常百姓擅自與宛城來人相會,所有身體不適,有染病征兆的,都送往專門的營帳進行安置。”
徐風一連串下了好幾個命令,有條不紊,急速處理著可能發生的危機。
時疫雖然嚴重,但對于這亂世之人,反而不如兵禍來的更兇更猛。
所以大部分人對于時疫便有所忽視,小覷了他的危害。
有的諸侯更是干脆直接,直接把所有患病的災民驅趕出州縣,直接趕入深山,讓他們自生自滅。
一些心狠手辣的諸侯,更是直接派兵絞殺焚燒所有疫地所有的居民。
不管你是否健康染病,只要是那附近的居民,統統殺死焚燒。
正因為這種粗暴的處理方式,再加上連年的天災人禍。
漢末的人口才從六千余萬,跌落到不到六百萬左右。
真正意義上的十戶九空,尸橫遍野。在史書上不過一行小字。
但落在眼前,就是漫無邊際的生命消逝。哪怕是鐵石心腸,都要為此觸目驚心。
正因為曾經不止一次路遇目睹哀鴻遍野的慘狀,才讓徐風下定決心,求一個靖平世道。
“傳令下去,城中醫官和士兵,對待宛城難民一定要設身處地的想想,絕不可粗暴對待?!?p> “濫殺無辜者斬,玩忽職守者斬,借機生事者斬,因禍取利者斬?!?p> 本來背井離鄉,又被突然圈禁管理,這些難民便心慌意亂。
若是再威逼歧視,只會逼得他們再生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