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太監當晚齊齊來找王承恩,一個原因是多謝王承恩舉薦,另一件事是想問問王承恩陛下所說的該拿的是指什么。王承恩沒有解釋,而是把之前首輔送給他珍珠以及他的處理方法說了,眾太監恍然大悟。心里都明白了:只要不瞞著陛下,那就是可以拿的………………
第二天,周旭又回了乾清宮,繼續思考;因為昨天他是因為藩王的事情來乾清宮理思路的,結果他把腦子里記得的官員都做了安排;然后~把藩王們忘了。……………………
周旭坐在在乾清宮里的龍椅上,桌子上鋪著一張紙,然后腦子里思考者:“明朝的藩王們都是超有錢的,尤其是朱元璋的兒子們的那一類開國時期的藩王,富的流油啊。這些藩王什么也不干,天天被文官看的死死的,平時連大門都出不去,只有在舉行春耕秋收的祭祀典禮時才能出去望望風,想出門去逛?可以啊,只要謀反這項罪名背的他們能背的起,那就隨便,可是經過歷史頒發的證明書顯示,大明的藩王們沒有一個敢背的。而他們平時沒辦法出王府,所以就拼命的娶媳婦造小人,然后指使王府屬下各種賺錢,有合法的有不合法的,而且每個藩王估計都有不合法的。所以他們都肥的流油。那有什么辦法能讓他們心甘情愿的掏錢出來呢?”
周旭很苦惱啊,抓著頭發不停的揉來揉去,腦子里一點想法都沒有,干耗了半天,也沒個思路,索性就帶著王承恩在皇宮里四處瞎轉悠,然后就溜達到了東安門的光祿寺。
光祿寺門口只有兩個看門的在門口靠著門柱懶洋洋的打著盹。,從外面往里邊一看,里邊空空蕩蕩的。周旭不禁好奇,隨即問王承恩這是什么地方。王承恩想了好一會兒才答道:“回陛下,這是光祿寺。”周旭為之一愣,腦子里朱由檢的記憶隨之出現,簡單點說就是負責策劃與統籌皇帝大宴群臣的規格與酒菜數量的單位。周旭腦海里剛剛出現完朱由檢的記憶,隨之就與上午藩王的事連掛了起來,對啊;給藩王一些無足輕重的散官不就行了?讓藩王們競拍一下,誰給的錢多就給誰,這不就來錢了?”
周旭思路一開,心情不由大好,哈哈大笑道:“王承恩,回乾清宮。”
回到乾清宮后周旭鋪開紙,然后寫下了計劃:第一步先和內閣商量給藩王的位置,不要多,三四個就好(沒辦法,文官不同意的話可以拒絕皇帝的旨意,美其名曰“封駁”);第二步讓太監去告知各地的藩王,讓各地藩王出價競拍,第三步就是“封官”了。
周旭很滿意自己的計劃,放下筆,伸伸懶腰,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好的‘發財之道’。殊不知,下午他就被文官們上了一課。
周旭坐下后又把昨天給各個名人的安排計劃拿了出來,隨讓王承恩進來,問王承恩盧象升現在身居何職,王承恩回答說在大名府知府,周旭一愣,大名府知府?隨后在名字后面寫上了大名府知府五個字。隨后,對王承恩說道:“去拿信紙來,再拿幾個信封過來,隨后醞釀了一番,刷刷刷寫了兩封信,隨后在信封上寫了兩個名字——孫承宗以及孫傳庭。在各自在信封上寫上親啟二字,隨后說道:“安排幾個小太監,按照信封上的名字,分別送出去,讓他們快去快回,至于送到什么地方,你應該知道吧?”王承恩看看信封上的名字,點點頭回答說:“奴才明白”“另外,告訴孫師,就說朕想他了,希望他進京來看看朕。”:周旭又想到了什么,隨即吩咐到。王承恩應了,隨即下去了。
用過午膳,周旭就把內閣諸臣叫了過來,把自己自己上午的想法和文官們說了。哪只道剛說道一半就遭到了文臣的集體反對,包括昨天的施鳳來。最后周旭甚至說得到的銀兩七成分到國庫都不行,一點余地都沒有。而且給出的理由異常強大,祖制!!!
這場御前會議不歡而散。而周旭不死心,想著既然一起商議不成,那就逐個擊破吧。
周旭最先找來施鳳來。
二人會議正是開始,下面是周旭小同志和施鳳來老同志的會議紀要:
周旭:愛卿,為什么不同意?
施鳳來:陛下,沒法同意,祖制在那放著呢。
周旭:祖制?太祖定下的內閣制度好像和現在的內閣制度不一樣吧?
施鳳來:這是前人改的,現在也已經成了祖制了。
周旭:那也把祖制改了。
施鳳來:陛下,祖制不是我改的,我沒這個膽子。
周旭:改了,比如鄭和下西陽。
施鳳來:不是我改的。
周旭:那也改了,比如隆慶開關。
施鳳來:不是我改的。
周旭:那也改了,比如諸生不可議政。
施鳳來:不是我改的。
周旭:那你說怎么你能同意?
施鳳來:我不同意。
周旭:你得同意,不同意你就是閹黨,本人殺頭,三族流放。
施鳳來:陛下,這是為你好,萬一藩王進京后謀反咋辦?
停頓了半天
周旭:進京為官的藩王是為自愿放棄王位,可令兒子繼王位,而且即便將來我或者我的子孫沒有后代,他們的子孫也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寫成禁令,但凡違反者逐出皇家族譜,咋樣?
施鳳來:陛下,我只能表示我不反對。
周旭:愛卿的門生故吏也不要反對。
停頓了半晌
施鳳來:好
于是二人的談話在一片輕松和諧的分位下圓滿落下帷幕。
有了談話經驗的周旭決定找看著是個老實人的張瑞圖試試。
第二次會議,會議對象:張瑞圖,會議開始
周旭:愛卿,作為閹黨成員的你想選個怎么樣的死法?家里的人又想好發配到哪里了么?
張瑞圖:陛下想說什么?祖制的事不要說了。
周旭:愛卿就不為自己和家里人想想么?
張瑞圖:陛下是個仁慈的人。
周旭:朕兇起來朕自己都害怕。
張瑞圖:那陛下你先兇一個我看看。
周旭:愛卿莫要逼朕。
張瑞圖:陛下不要逼我。
會議停了半晌。
周旭:愛卿非要恪守祖制么?
張瑞圖:祖制乃大明根基,輕易改不得。
周旭:好,朕不改了,明天朝會朕就發布御旨,張愛卿以死相諫,朕無奈,只好聽從張愛卿的死諫,從明天開始,恢復祖制,凡貪污銀六十兩以上者處死。
會議停頓半晌。
張瑞圖:陛下,這樣不好。
周旭:這是張愛卿以死相諫,此為國為民之舉之祖制,朕怎么忍心不順應愛卿的心意。
張瑞圖:陛下,這是為你好,藩王進京任職對陛下皇位傳承有威脅。
周旭:進京任職的藩王子孫失去繼承皇位的資格且視為自愿放棄王位,王位由其兒子繼承。
張瑞圖:陛下,你謀劃了多久了?
周旭:上午想到的。
張瑞圖:………………
半響后
張瑞圖:陛下,我只能不反對。
周旭:你的門生故吏也不得反對。
又是半響
張瑞圖:好
于是周旭小同志和張瑞圖老同志的談話也在一片輕松和諧的分位下圓滿落下帷幕。
這時,已經是戌時了,周旭賜宴,二人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飯以后,張瑞圖回家,張旭回坤寧宮,各回各家,各找各媳婦去了。
二人在表達了不反對之后還給周旭挖了個坑,二人不反對,但二人的門生故吏可沒說不反對。但是深受后世企業套路荼毒的人,哪里不明白二人的伏筆;所以抓緊敲定腳跟:門生故吏不得反對。所以二人才會沉默思考了半響。二人也明白了周旭的暗示:朕知道你二人有一群小弟,但是我不打算追究。而二人最后權衡了利弊之后,也答應了。
第二天,早朝完畢后,一封奏折給了周旭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