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高氏農場忽然被王副院長領到會場中央,占據了最好的位置,而后大批學生沖過來。
擁擠的招聘位前,人頭涌動,簡直像春運的火車站臺一樣。
其他企業頓時傻眼了,這還是校園招聘會嗎?
簡直跟被一塊吸鐵石扔鋼鐵廠里一樣,所有人都瘋狂地貼過去。
如果單單是這樣也就罷了,當看到自家老總都在為高恒搖旗吶喊,吸引人前來投遞簡歷時,仍然留在招聘會場的甘北重工人事部員工崩潰了。
此刻他們只想說,老板您有沒有搞錯,您的企業在這里啊!
“張主管,老板是不是眼花,看錯地方了,我們要不要去提醒一下。”甘北重工招聘會攤位上,一個小員工滿臉尷尬道。
連老板都跑其他企業幫忙,置他們于何地啊。
令他驚訝的是,張主管非但沒有同意,反而威脅他。
“你要是不想干了,就盡管去提醒,不過千萬不要提我,更不要說你我的上下級關系。”
“老子爬了這么多年才干到主管,可不想因為你一個愣頭青就被擼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馮總面對高恒時,是多么的討好,臉上更是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尊敬。
這個時候,非但不應該去勸諫老板,反而應該過去幫忙才對。
想到這里,張主管的臉上露出一絲狡猾的笑容。
“馮總,我來給您打下手了。”
他和楊微一樣,明白千方百計地接近領導,是最容易升職的辦法。
可惜他還沒有賣力干多久,夕陽就露出落山的樣子,招聘會也隨之結束。
這時,甘州大學負責統計簡歷和企業招聘意愿的工作人員來了。
校園招聘會對于一所大學而言很重要,畢竟這關系到學校設置招聘會的成績如何,學生們的就業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
甘大的教職工到來,在每一處企業的攤位前詢問簡歷數量。
“請將您今天收到的簡歷展示一下,我們需要進行統計調查工作。”
“朱志明,你們兩個把這些簡歷拿出來,讓人家看一下。”高恒對朱志明二人發號施令道。
畢竟借用人家學校的場地,配合人家的工作也是理所當然。
可還不等朱志明二人去將整理好的簡歷拿出來,甘北重工的張主管就一臉殷勤道。
“我來幫忙。”
真是天賜良機啊,我正恨沒有讓自己賣力表現的機會,可巧,遇到了前來統計調查的教職工。
熊世光是甘州大學統計調研中心的主任,每次招聘會的統計調查工作,都有他們單位來負責。
看到高氏農場企業的攤位上擺放了足足四大摞簡歷,他大吃一驚。
“這么多簡歷,這是把一個學院的學生都招走了嗎?”
“有點意思。”
熊世光決定去看看著家企業。
在這所學校任職這么多年,他還是頭一次見到有一家企業能在一天的時間內,收到這么多簡歷。
這還是農場嗎?就算最火熱的阿里爸爸、企鵝集團來招聘,也不過如此吧。
“你好,我是甘州大學統計調研中心的主任,熊向暉。”
“能談談你們企業為什么會收到這么多簡歷嗎?”
熊世光的到來立刻吸引了其他企業的注意,他們每年都來招人,不認識誰也不能不認識這位熊主任啊。
見到高恒面前桌子上的簡歷堆積如山,而自己這邊的簡歷數量一只手都能拿起來,翠峰商貿的人事部胡主管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翠峰商貿是甘州的一家大型商貿企業,資產三十億,員工三千人,每年不知道有多少畢業生擠破了頭進去。
以往每次招聘會,他們收到的簡歷都是整個會場最多的,而且碩士研究生的比例高到離譜。
可今天,卻連高恒那邊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至于其他企業的人事主管,臉上的震驚只比胡主管多,不比他少。
“離了大譜,每年來招聘,沒想到今年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場搶了風頭。”
“看來沒法完成KPI了,這個月的獎金要泡湯了。”
“早知道不來負責甘大的校園招聘會了,純粹是來當看客了。”
對于高恒的到來,胡主管恨的牙癢癢,對身邊的其他企業人事打氣道。
“諸位,別那么悲觀,收到簡歷不算什么本事,能把人招進去才是能耐。”
“他一個小農場那有本事一下子招三四百人?這些畢業生最后還是要來我們這些大企業的。”
與此同時,面對熊世光,高恒道。
“這個問題沒有回答的必要,學生們來投簡歷,當然是因為我們企業更有吸引了。”高恒一臉云淡風輕道。
聽到這話,熊世光大吃一驚,差點把眼鏡掉地上。
招人要真這么容易,企業還要人事部干什么,我這個統計調研中心主任還靠什么吃飯。
“咳咳,我們換一個問題。”
“這些簡歷大概有四五百份,你們肯定不會全部招聘,不知道你們打算招多少人呢?”熊世光又問。
這一點也是他們統計調研中心所要調查的重要數據。
看到熊世光問出這個問題,翠峰商貿的胡主管得意地笑了。
“看,熊主任提問了,我就說這小子不會把人全招了吧。”
“一個鳥不拉屎的小農場,養活他們幾個人都費勁,竟然還學大企業來招人,真以為走了關系就有實力了?”
“哥幾個,今天聯絡下感情,晚上去KTV唱兩首如何。”
可下一秒,高恒的話令他大跌眼鏡,恨不得把自己剛才的說出去的話全塞回來。
看向熊世光,高恒一臉輕松。
“這些人我全要了,薪資待定,但絕對不會比今天招聘會上待遇最好的企業差。”
四五百人雖多,但隨著農場的快速擴張,高恒自認還是有那個能耐養活的。
反正一個月也就花幾百萬,對于高恒的月收入而言,一個零頭而已。
“什么,你全都要!”熊世光驚道。
一個企業招人,不管再財大氣粗,也要制定一定的標準,不可能來者不拒全都要。
那樣的盛況熊世光只在泡沫經濟時代的腳盆雞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