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大人們總愛說,狗是忠臣,貓是奸臣,問他們?yōu)槭裁磿r,他們說,狗,無論主人怎樣都不會離開主人,而貓就不同了,貓是嫌貧愛富的,誰家過的好它就去誰家,問,有根據(jù)嗎,他們說,都這樣說。
可我就是喜歡貓,任他們怎么說。
喜歡,這種感覺是無法形容的,總之,就是看到貓貓時,我就會覺得心情愉悅——不過,再怎么喜歡也是不能養(yǎng)的,這是有原因的。
對于狗,怎么說呢,就是一種很復(fù)雜的心情,不是不喜歡,只是……心有余悸而已,不過,那種品種好的,長的小巧漂亮的還是很喜歡的。
很小的時候,我就聽了不少大人們講的“壞”狗的故事,有些甚至還很不道德,在此就不復(fù)述了。不過,我還是要講一個壞狗的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足以說明狗的靈性。
這個故事聽了兩個版本的,其中一個還是前不久聽到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有些許的不同。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兩個人怎么會講如此雷同的故事呢?可見,這只“壞”狗的故事在民間還是很流行的。
(第一個版本,是多年前一個鄰居家的姥姥講的)
長著“狼心”的狗
一個木匠在一戶人家做木匠活。
這戶人家的婆婆很兇,木匠發(fā)現(xiàn)婆婆經(jīng)常打兒媳婦,他覺得這家的兒媳婦很勤勞、賢惠,可木匠不知道婆婆為什么總是打她。
一次,婆婆又在打兒媳婦,木匠上前勸解,并問其原因。
婆婆說,媳婦很饞嘴,經(jīng)常偷她的點心吃,吃了還不承認。
婆婆的點心放到一個籃子里,籃子是掛在房頂上的一個鉤子上的。
一天,木匠無意中發(fā)現(xiàn)這戶人家的那條大狗正站在桌子上,像人似的立起身子,用前爪子把婆婆的點心籃子摘下來,掀開蓋籃子的布,把嘴巴伸進去大吃特吃了一頓,吃飽后把布蓋好,然后又站起來把籃子掛上去。
木匠看的目瞪口呆。
婆婆又一次打兒媳婦時,木匠知道是婆婆的點心又被“兒媳”偷吃了。于是木匠就把自己所看到的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婆婆。當(dāng)木匠說完后,無意中看到那條大狗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大狗兇狠的目光使木匠不寒而栗。
傍晚,木匠要收工回家了,他對婆婆說,他看到大狗很恨他,他怕大狗半路上報復(fù)他,不敢自己走,懇切婆婆打發(fā)個人送他回去,婆婆就讓兒子拿上一把鐵鍬去送木匠。
半路上,木匠和婆婆的兒子果然看到大狗正在路旁挖一個大土坑,這個土坑有一人長,一人寬,正好可以躺下一個人,大狗還在用后腿往外刨土,看樣子是在挖土坑的深度。
婆婆的兒子和木匠一看毛骨悚然,婆婆的兒子一個箭步?jīng)_上去,舉起鐵鍬砍下去,大狗做窩就倒在了土坑里,緊接著婆婆的兒子三下兩下地把土埋上。
(第二個版本前些日子聽表妹講的)
故事的起因和上一個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木匠晚上是住在這戶人家的。
半夜里,木匠從睡夢中猛然驚醒,在月光下,他看到大狗嘴里含著麥秸稈,正在量他的身長,木匠屏住呼吸不敢動彈。
第二天,木匠將此事告訴了婆婆,婆婆讓人看著大狗,發(fā)現(xiàn)它在一個很隱蔽的地方已經(jīng)挖好了一個大坑。這個坑的長度寬度正好適合木匠的身高體闊。
其結(jié)局跟上面的故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