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是一個有財產(chǎn)的人。
盡管她不是什么大老板大商人,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已經(jīng)快九十歲的小老太太,然而,要比起同齡人和那些與她有著一樣境遇的老人家來說,她是富有的,況且,她的富有不只是財產(chǎn),還有她的無人可比擬的自信,而她的這份自信已然超過了那些身價百萬上千萬的人。那么,她的自信是從哪兒來的呢?是因為“富有”嗎?似乎也不是。不過,對于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字不識一個的小老太太來說,除了歲月的積累和人生的閱歷,還有什么能讓她那么的自信和超然呢!
王老太太原本是林業(yè)職工的家屬,在林場居住時,夫妻倆就特別的能干,尤其是王老太太年輕時,比一些大老爺們都能干,那時,人們就傳言她家有錢,而且,還傳言說她特別的“摳”,過日子特別仔細,后來老伴死了,王老太太年齡也大了,就進了城,在一個小縣城里買了一個平房,兩室一廳吧。其實平房也不管什么幾室?guī)讖d,大就行。
王老太太有五個孩子,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大兒子和三個女兒都在城里有樓房,只小兒子在林場,而那個在林場的小兒子也不在王老太太身邊,是在別的林場,所以王老太太最終也得在城里安居下來。
王老太太的平房前面有一個棚子,粉刷一下也能住人,因而,等王老太太的平房搬遷時,就得到了兩套樓房,所以王老太太搖身一變成了有兩套樓房的富有的老太太了。
王老太太是個有主意,有主見的人,而且她的頭腦特別靈活,因為她不識字,所以她的主意不是從書本上學(xué)來的,也不是誰教的,就是她自己的主意,而且主意還蠻正的,用一句俗話說就是,有老主腰子。
王老太太最大的傷痛就是,她老頭死的時候,對她說,把家里那些錢分了吧,給孩子們,有合適的,你再走一家。老太太說,不分,你放心,我不會走的……她說這話時,已然是嗓音哽咽,淚眼盈盈了。
王老太太說,搬遷換了兩個樓,分別給了兩個兒子,簽字時,她領(lǐng)著兩個兒子去簽的字,女兒們都不知道。面積大的給了小兒子,因為小兒子在城里沒有樓,面積小的給了大兒子,大兒媳婦不樂意,說,不公平,王老太太說:“我給你補錢。”
王老太太很牛吧!像她這么大年齡的老人家,而且還是一個守了那么多年寡的極普通的小老太太,能這樣大氣地說出這番話來,為數(shù)不多吧!而且她在說這話時,臉上洋溢著得意和自信。
聽者問,你家姑娘們呢?她們不爭嗎?
王老太太依然自信的,還有些幸災(zāi)樂禍地說:“姑娘沒有份——兒子的江山,姑娘的飯店!”
聽者問,那姑娘們都愿意嗎?
王老太太說:“不愿意,不愿意也干瞅著……”她說這話時,臉上不免漏出了勝利的表情。
聽者無語了,不免有些佩服王老太太。
王老太太說,大姑娘有意見,不愿意,二姑娘的嘴也不老實,整天巴巴,只有三姑娘默不作聲!
王老太太信守住了對死去的老伴的承諾,好好守護著她跟老伴掙了一輩子的財產(chǎn),不舍的吃不舍的喝,最后,把牢牢守住的財產(chǎn)從自己手里親自交到了兒子們的手里——
王老太太兌現(xiàn)了承諾,守寡守了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不太清楚她老頭什么時候死的,只知道有幾十年了),至今為止,老太太還是一個人生活,她的身體還健健康康——
“如今,就等著死了!”老太太總愛這么說,“年年盼死也不死!”她悠悠地意味深長的神態(tài)和語氣,仿佛什么都準備好了,她在這個世上已然沒有了牽掛和留戀,只等著那一天的到來了。
聽者說,好懸呢,好死不如賴活著!
王老太太說:“活著干啥?人都煩了!大姑娘說,‘好死了,還不死?’”她慢條斯理地說著,渾濁的眼睛里流下淚水。
聽者好詫異,說,你家大姑娘說的!
王老太太說:“大姑娘說的。”
那你說什么?給她一撇子,怎么能這樣說話!或許是鬧著玩吧!你不用生氣,自己的孩子——聽者勸著她。
“我說,”王老太抹了一把淚,依然慢條斯理地說,“是好死了!那不死咋整!”她那鑲著假牙的嘴微微顫抖著。
聽者無語了,不知道用怎樣的話安慰她。
做好了一切準備的王老太太,說她的生活也很沒意思,每天,晚上六點就躺在床上了,睡不著就翻來覆去,一躺一個對時,第二天早晨六點起,泡口飯吃了就出去溜達,中午不愛回家就在外對付一口……每天周而復(fù)始,一個人出出進進——說句實話,確實沒什么意思。
聽者說,晚上看看電視。
王老太太說,不看,看不懂。
聽者問,有電視嗎?
王老太太說:“有,不愛看,聲音小了聽不見,大了又吵得慌?!薄犝哂行岩?,是不是怕費電?。⊥趵咸兆舆^的可是很細的。
王老太太默默地說:“在外面也是傻坐,從前的老人也沒幾個了,還不經(jīng)常能看得到,能說上話的人又沒有,就是坐在旁邊聽別人說話也聽不明白——是呀,聽她這么說是挺無聊的!
她說,孩子們都忙,有時間常去看她,做點好吃的也給她送,送去的時候她已經(jīng)吃完飯了,等吃的時候又是下一頓了,所以她總是吃剩飯,她一個人吃飯,吃不了的飯菜上頓餾了下頓餾,從來吃不到新鮮的——她說這話時,表情、言語中難免流露著些許的無奈。
可想而知,她的生活那么節(jié)省,怎么會舍得把剩飯剩菜扔掉呢!
據(jù)她自己說,來城里三四十年了,從來沒有打過車,無論去哪兒都走著去,也許這就是她長壽的緣故吧。
看樣子,她的錢是不會輕易地被別人賺去的。
不過,也有讓她自豪而知足的事,那就是,照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臨老臨老,國家還給錢了(她是57工)!要不就難看了!”至于怎么難看,她沒說,不過她蠻厲害的,一輩子一個字都不識的她為了開資竟然會寫自己的名字了!了不起吧?
她說:“不會寫不行啊!得開資??!”
其實,每一個年齡大的老人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人生哲理,就王老太而言,她那么多孩子,跟哪一個在一起生活都會比自己生活的質(zhì)量要好些,可她卻搖搖頭,固執(zhí)地說,“自己獨慣了”。
王老太有一句特經(jīng)典的話:“知足了,有吃有喝,還有工資——你光想好,那些不好給誰去!”
是呀,知足常樂,欲望沒有止境,這一點王老太太想的很明白。
王老太太似乎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或許是因為年齡大了,什么都看慣了經(jīng)歷過了吧,因而就什么都不感興趣了。
你看她說話時的表情,總是一副旁觀者的姿態(tài),即便是說自己的孩子們和孫男弟女時,她的表情也很難看出有幾分的情感在里面。
難道人的年齡大了,除了見多識廣外,連情感都淡漠了么!
也許,這跟人的性格有關(guān)系吧。王老太太,原本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再加上她自信能干,一般的事情都不求人,自然也就把一些事情不放在心上了。要不,她怎么會如此獨立如此超然呢!
但是,不管怎樣,人還是要有一個精神的寄托,有一點的個人愛好才是,不然,人生漫漫,與誰能走到盡頭!
所以說,人老了還是有個事干,有個精神寄托比較好,否則就會像王老太太一樣,余生好無聊,無趣又無奈——只有等,等待死神把她領(lǐng)走……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七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