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避難所……
聽尼古萊說起這件事,江源也想起來這個計劃。
現有的避難所,只是一間監獄。
在和平時期,絕大多數物資都可以依靠外部輸入,這座監獄里生活上千人毫無壓力。
但,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需要依靠自己生產來解決的話,這點空間,養活一百人都費勁。
住的地方倒是不用操心,監獄內的牢房,若是按照兩人一間,足夠容納一千多人居住。
雖然狹小了點,但在這個末日里,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
為了產出食物,必須要有足夠的耕地。
另外,護衛隊的訓練也需要一個足夠大的場地作為靶場。
若是有可能的話,江源還希望在避難所內恢復一些基礎的工業體系。
機械設備可以從外面弄來,但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考慮到主線任務下一環的要求,江源和尼古萊一起做過估算,大致需要十萬畝以上的土地,才能勉強滿足需要。
施工方面有兩個大問題。
一是建筑材料不夠。
二是人手嚴重不足。
按照這份擴建計劃,江源打算修建一條二十米高、厚度至少一米以上,由鋼筋和混凝土作為主體材料的圍墻。
不是江源不想省材料,而是考慮到抵御危險種喪尸的攻擊,若是圍墻的強度不夠高,安全性根本無法保證。
目前已知的危險種之中,對于永久性防御工事,肉山的威脅是最大的。
這種身材高大、力量恐怖的怪物,不說遠程投擲的能力,單單只是自身的力量,就能摧毀不夠堅固的建筑。
已知體型最大的肉山,身高就超過了十米。
避難所現在的面積很小,若是遇到喪尸來襲,還可以靠護衛隊快速殺死喪尸來解除危險。
如果要擴建到十萬畝以上,護衛隊的人手不足,圍墻的防護就是相當重要的。
若是圍墻不夠堅固,被肉山一撞就倒,那跟不設防也沒什么區別了。
這是一個大工程,江源也沒指望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按照避難所現在的人數,哪怕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圍墻的修建上,估計一年都無法完工。
但,若是因為困難就不啟動這個計劃,那就永遠不會有完工的一天。
江源在辦公桌的抽屜里翻了一會,找出避難所擴建計劃,又粗略地翻了一遍,開口問道:“拉莫萊斯那邊說沒說,最少要多少人手才能開始修建?”
“除非全都是熟練的建筑工人,否則根本不可能開始,得先挑人進行培訓。”尼古萊的表情有些無奈:“我們各方面的人才都太缺乏了,除了戰斗人員,其它的什么都缺。建筑隊那邊,拉莫萊斯希望擴充到五十人左右,全部要身強力壯的勞動力,畢竟工地上體力活還是很多的。”
“五十個人?”江源驚了:“我們現在一共還不到兩百人,去掉老人和孩子,哪怕把女人也算上,也就不到一百五十個,拉莫萊斯一下就要走三分之一?!”
江源沒說的是,這一百五十人,也不是全部都能勝任“重體力工作”。
避難所內,最缺乏的就是身強力壯、體能出色的勞動力了。
無論是建筑隊、護衛隊,還是農場里負責耕種的人,都需要有充沛的體力才能勝任。
而這三個地方,恰恰是人力缺口最大的。
三個地方都要人,避難所內的人力資源說是捉襟見肘也不為過。
考慮了片刻,江源開口道:“我可以給拉莫萊斯三十個人,讓他自己去挑人。對了,我們給建筑工人的待遇標準是什么來著?”
尼古萊答道:“僅次于護衛隊和特殊技能人員,提供B類工作餐和生活物資配給,每周有價值二十個點數的薪酬,可以在公開提供兌換的物資中自由選擇。”
經過這段時間的適應和完善,避難所內已經初步規劃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體系。
不同的工作,享有不同的待遇。
就以食物來說,避難所為所有人提供“完全免費”的D級食物,一天三頓,管飽,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浪費。
即便是沒有工作的人,也可以白吃白喝。
但D級食物非常的粗糙簡陋,只有米、面、豆類作為主食,沒有任何肉、菜之類的補給,調味品也只有鹽。
就是單純保證人不會餓肚子,至于營養、口味什么的,根本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再往上是C級餐,供應一些貢獻較低的基礎崗位,主食多是米飯、面包、玉米餅、土豆泥之類西方人偏愛的食物,每頓飯還有一小塊火腿、午餐肉或者其它肉類,以及一碗脫水蔬菜做成的湯。
營養方面相對均衡,口味勉強過得去,但也就過得去的水準。
而建筑隊、農業人員、老人、未成年的孩子,以及一些貢獻相對較高的崗位,能夠享受的就是B級餐。
主食和C級餐相同,但罐裝或者風干肉食、脫水蔬菜無限量提供,另外還有少量的冷凍肉食和罐裝水果供應,每天還能得到一塊巧克力或者其它零食、一份速溶咖啡或者奶粉。
A級餐則供應給管理層、護衛隊,以及醫生、工程師等“特殊技術人員”,按照個人口味訂制,只要是避難所內有的食材均可無限量提供,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準浪費罷了。
另外,在肥皂、洗發水、衣物等生活物資的供應方面,同樣也有一套類似的體系,將不同人的階層劃分開來。
在這個基礎上,避難所還以“系統點數”作為等價物,制訂了一個薪酬標準。
當然,除了江源和兩位從者之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系統點數的存在的,這只是一個衡量物資價值的等價物。
在發放薪酬的時候,按照不同崗位的薪酬標準,開放一定范圍內的物資供其選擇。
甚至于,不同的崗位,根據其對避難所的整體貢獻,可以選擇的物資范圍也有區別。
貢獻越大的崗位,可選的物資就越豐富。
通過種種方式,人為地將避難所內的階層嚴格劃分開來。
對避難所貢獻越多的人,能夠享受更好的待遇。
而貢獻低的人,待遇自然就差很多。
以這種方式,將每一個人的價值壓榨到極限。
只要有“想要過更好的日子”這樣的想法,就不得不在這套體系之下,為避難所貢獻出更高的價值。
這,就是尼古萊花費了半個多月時間,為避難所制訂的“人才分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