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的指節無意識叩擊著劍鞘,這是他在現代做戰前心理疏導時的習慣動作。校場對面的叫囂聲忽然變得清晰可辨——那虬髯漢子的瞳孔正不自然地擴張,握斧的右手小指在輕微抽搐,典型的應激亢奮狀態。
“瞳孔擴散37%,腎上腺素過量分泌。張飛本能地評估著對手生理指標,這具身體自帶的動態視力竟能捕捉到對方頸動脈每分鐘114次的搏動。他忽然明白史書記載“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的真實含義——這是臺天生的人體觀測儀。
當“某認負“三字出口時,校場氣息陡然流轉:左列持戟衛的肩甲傾斜角收窄七分,后方弓手食指從箭翎移向箭桿,甚至百步外望樓上公孫瓚扶欄的指節,都從蒼白轉為血色充盈。這些細微變化如沙盤推演般在張飛意識中鋪展,遠比昨夜在營帳暗格發現的錯簡竹簡更令他心驚。
涿縣校場的晨霜在槊尖凝成冰晶,張益德盯著眼前這員身披白狼皮氅的軍侯——此人身著幽州邊軍特有的雙襟筒袖鎧,左臂纏著三匝赤綾,正是公孫瓚親衛“赤綾騎“的標識。其手中丈八馬槊的柲木泛著濡水柳特有的青灰色,槊鋒四棱破甲錐分明是薊城鐵官的手筆。
“張曲侯莫不是被烏桓人嚇破了膽?“濃重的涿郡口音裹著譏誚,軍侯靴底碾磨地面的動作,恰是幽州斥候逼問細作時的慣技。張益德后頸肌肉忽然自主收縮,這具軀體仿佛記得如何應對馬槊的挑刺。他余光瞥見劉備正用劍鞘輕叩馬鞍銅鐙,這是昨夜約定的“敵勢有異“暗號。
紅臉漢子忽的橫步截斷北風,手中長柄厚背環首刀在曦光中泛起魚鱗紋:“關某的刀缺塊試金石。“刀鋒劈落時帶著破空銳響,十步外的拴馬石應聲裂作兩半,斷口處石紋如斧劈般齊整。張益德注意到對方揮刀時腰腹微沉三寸,恰似昨日在傷兵營見到的破解重甲之法。
關羽這一動手,校場也就不歡而散了,張飛也不耽擱,便和關羽一起回到自家的營地。
暮色漫過牛皮帳隙時,銅鑒中的少年正將耳后舊疤對準燭火。那道三曲四折的瘢痕,與《九州春秋》所述“涿縣張屠搏虎傷“的記載嚴絲合縫。張飛忽覺喉頭發緊——當他試圖追憶前世超市貨架時,眼前竟浮現出白日校場的兵力陣列:烏桓戰馬糞團里未消化的蓼實、望樓木欄上深淺不一的抓痕、乃至簡雍算籌第七根竹節處的霉斑,此刻正在泥地上投射出幽州輿圖。
帳簾猛然掀起,劉備攜著塞外砂礫大步踏入。張飛注意到這位未來昭烈帝的麻履邊緣:左足跟部磨損較甚,這是長期單側佩劍者的步態特征。關羽的鐵戟尚未卸甲,戟枝殘留的褐斑顯示兩個時辰前剛飲過血。牽招的狼牙項鏈換了新繩,三股馬尾鬃的編法正是漁陽斥候傳遞密訊的暗碼。
“益德可大安了?“劉備解下髹漆皮甲,甲胄內襯的葛布卻無汗漬——這位以“喜怒不形于色“著稱的雄主,連體熱控制都精確得可怕。張飛的目光掠過他腰間玉具劍的璏孔,那里殘留的半截絲絳,與白日校場陣亡士卒的束發帶質地相同。
簡雍突然嗤笑出聲,斷裂的算籌在沙盤投下蛛網般的陰影:“張屠夫今日認輸,莫不是要改行做陰陽先生?“他指尖劃過張飛白日遺留的等高線沙盤,在薊城方位故意挑起一撮馬糞。腐殖質里未消化的蓼實突然在張飛眼中放大——這是烏桓貴族戰馬獨有的精飼,意味著叛軍主力距此不過三十里。
牽招的拇指無意識摩挲起刀柄,這是邊軍突襲前的預備動作:“張軍侯既抱恙,明日斥候偵巡...“話音未落,張飛已抓起晷儀擲向帳外。青銅晷針穿透三重帳幔,精準釘入馬廄第七根欄木的蟲蛀孔,驚起的夜梟羽翼拍打聲里,遠處丘陵輪廓突然與他腦中的等高線重合。
“東北五十里,白狼山坳。“張飛蘸著馬奶在案幾劃出三道弧線,“烏桓輜重隊寅時途經此處,押運者必是蘇仆延本部。“他指尖敲擊著簡雍算籌的霉斑位置,“七成糧車左輪輻有裂痕——這是漁陽古道特有的車轍傷。“
關羽的戟刃突然發出蜂鳴,這是卜字鐵戟在特定風速下的共振頻率。張飛耳后舊疤突突跳動,三十年后長坂橋頭的喝聲仿佛穿透時空而來。當他望向劉備時,發現這位未來君主正在用劍穗打結——三短兩長的結繩法,應該是一種特別的記錄方式。
帳外忽起馬嘶,張飛嗅到風中飄來的熟艾氣息。這是幽州斥候用來給箭簇淬毒的藥草味,濃度顯示來者不超過五人。他下意識摸向腰間環首刀,卻觸到原主刻在刀璏上的錯字——“翼“字末筆的顫抖,恰是車懸陣右翼的破陣點。
“某愿領斥候。“
張飛的聲音在牛皮帳內激起漣漪,簡雍的斷齒算籌突然從指間滑落——這是幽州謀士遇驚愕事時的本能反應。劉備摩挲玉具劍的動作微不可察地停頓半息,張飛注意到劍穗纏麻的結數從九變成七,這是盧植門生特有的暗語:七結意為“慎言“。
“益德可知斥候九死一生?“關羽的卜字戟在地面劃出深痕,夯土裂紋竟與帳外古槐年輪暗合。張飛突然意識到,這具身體能將兵器破空聲轉化為距離測算——適才戟刃震顫頻率顯示,公孫瓚親衛距此帳不過三十步。
帳中桐油燈將七道人影投在牛皮帳幕上,張飛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案幾缺口——這是三日前烏桓流矢留下的痕跡。他注意到劉備深衣肘部打著葛布補丁,心理學知識告訴他,這位主公正在刻意維持寒門形象。
“白馬義從的軟肋不在環首刀。“張飛將三支箭桿折斷擺在薊城模型四周,“他們缺能讀懂山勢的眼睛。“他拿起簡雍的算籌,在代表昌平的山丘劃出溝壑:“這三個隘口每逢望日有商隊經過,我們士卒中有五人會說烏桓話,兩人曾在遼西牧馬——這些才是破局關鍵。“
關羽的右手按在腰間刀柄,麂皮護腕上的血漬還未洗凈。張飛記得這是三日前追擊潰兵時,這位紅臉漢子徒手折斷敵酋脖頸留下的印記。“子經可記得那些被繳獲的皮甲?“他蘸水在案上畫出交錯的刻痕,“這些不是防具紋飾,是張純軍糧隊的路線標記。“
牽招的環首刀鏗然出鞘半尺,刀身映出他頸間狼牙項墜的幽光。張飛想起昨日見到這個并州漢子在溪邊打磨箭頭,那些三棱箭簇的形制與漢軍制式截然不同。
“我們要做公孫將軍的'刀鞘'。“張飛抓起五粒粟米撒在要道節點,“白馬是鋒刃,我們便是護手。“他突然按住右額角,指節因用力而發青——那種顱骨開裂般的劇痛又來了,仿佛有人在敲打銅罄。
劉備輕咳一聲,磨出毛邊的袖口拂過案上《六韜》,露出內襯嶄新的麻布中衣。這個細節讓張飛想起史載劉備“善結豪杰“的作風,此刻那雙總半垂的眼簾下正閃著異樣的光。
“諸位可知遼東馬販的規矩?“張飛轉向牽招,“他們在馬匹左耳剪三道缺——代表可以折價三成。“他折斷發霉的算籌,露出內部蠕動的蠹蟲,“我們現在要讓公孫將軍看到這些缺口。“
帳外忽有戰馬驚嘶,張飛耳后肌肉不受控地抽動——這是身體殘留的戰場反應。他強忍眩暈繼續說道:“當年在涿縣剿匪時,云長兄用二十輕騎破了三百山賊。“這話讓關羽撫須的手頓了頓,那是他們初識時的戰役。
簡雍突然拋出三枚五銖錢,錢幣在沙盤上滾出深淺不一的軌跡:“五日前有支商隊在居庸關交割皮貨,他們的氈毯用鮮卑針法縫制,卻自稱來自中山國。“
張飛太陽穴突突跳動,銅罄聲在顱內轟鳴。他抓住案幾邊緣,指節幾乎嵌入木紋:“我們需要建...建自己的...“話音未落,整個人突然向前栽倒,額頭重重磕在代郡模型上。在意識消散前,他聽見自己喉嚨發出沙啞的低吼:“...斷其脛...焚其...“
“斷其糧道...焚其...“手指無意識掐入木紋,案幾裂痕中滲出松脂的苦香。當他抬頭時,銅鏡倒影里浮現出雙重殘像:既有自己蓄須的新面容,又重疊著記憶中消防教官的平頭輪廓。
“校場怯戰之辱,當真能洗凈么?“低沉的幽州口音在顱腔共鳴。張飛猛然回頭,帳簾陰影中站著頂盔貫甲的魁梧武將,玄甲鱗片折射的火光刺得人目眩——那分明是七日前校場上自己避戰的對手裝束。
他按住腰間新鑄的百煉環首刀,刀柄纏麻的粗糙觸感帶來真實感:“足下何人?“
“涿縣屠戶張益德。“黑影聲如鐵甕相擊,踏前一步顯出環眼虬髯的面容:“亦是幽州突騎假曲侯。“
張飛瞳孔收縮,這分明是《三國演義》張飛的容貌,卻與銅鏡所照大相徑庭。他忽然醒悟:此乃記憶重構中的曼德拉效應,大腦正將史書記載與肉身記憶強行整合。
幻覺中的時空錯位讓他抓住破綻:“你今日在軍議上犯忌諱了。公孫伯圭舉我等為曲軍侯,便是要我們作他入主幽州的馬骨。“手指點在漁陽郡處,“張純家族在此經營七世,刺史陶謙卻讓公孫瓚督烏桓突騎,這仇怨...“
“所以張純勾結丘力居叛亂,實為士族與邊將之爭?“張飛注意到沙盤上烏桓部落的牛毛帳竟用赤豆標示,這分明是原身記憶中的偵查習慣。
文士突然暴起扯開衣襟,胸口猙獰箭瘡赫然是柳葉鏃所傷:“當年在遼西,某單騎斷后時...“張飛瞳孔驟縮,右臂肌肉不自主抽搐——這是身體殘留的創傷記憶。
“夠了!“張飛揮刀斬斷燈樹,飛濺的火星中,兩個身影重疊成銅鑒里的倒影:“告訴我牽招為何要護送樂隱靈柩回安平?“
黑影發出金鐵交鳴般的冷笑:“樂隱乃牽招老師!按《白虎通》三綱之義,門生故吏需守心喪三年。“丈八矛尖挑起案上簡牘,“你看公孫瓚為何容忍?因這正合他分化冀州豪強的謀劃。”
黑影僵立當場,身形如霧渙散,再凝實時已化作簡雍模樣的文士:“子經歸鄉守孝乃孝廉本分,然其還是讓某不爽...先不談這些。“
張飛忽然明悟:歷史上牽招確在此時離開袁紹,莫非公孫瓚早就在布局?他抓起代表烏桓的赤豆撒向代郡山谷:丘力居部騎兵補給線在此?
黑影繼續道:“這是你七日前碰巧斬殺的所獲得之物,是烏桓裨王信物,其部落在白檀有五千落...“
張飛猛然驚醒,掌心狼牙已嵌入血肉。輿圖上赤豆排列成斐波那契螺旋,正是現代數學的優化補給模型。他蘸血在簡牘記下:“烏桓分化三策:1.以狼牙信物招降白檀部 2.用鹽鐵專營權誘使丘力居內斗 3.偽制張純印信截其糧道。“
張飛突然再一次感到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