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鴻乘光啟車到達海花家。海花爸有事沒在家,海花媽躺在家里。
聽沅鴻敲門,懶洋洋的起床。打開門。海花媽說:“沅校長,我家海花有消息了?”
沅鴻說:“她跟她的同學QQ聯系了,說在湖西省湖西市打工,情況還好!”
一聽這消息,海花媽喜極而泣。她說:“謝謝你沅校長!”她知道沅鴻對她的寬容。
沅鴻說:“具體情況到學校再說已交代學生問具體地址。”
三人趕到學校科蓮處,伍東瑞也在。學生跟海花聊天,已問到了具體的地址。
沅鴻要伍東瑞寫好地址,交給了海花媽。科蓮說:“人已經給你找到了具體地址,你回家跟她爸商量,與哪些人去找。學校沒有人手,都要教書的。”
海花媽說:“學校要負責把她接回來!”
沅鴻說:“海花媽,人找到了,學校有學校的事。你們先去找回來。如果小孩是因為學校出走的,學校再負責不遲。”
因為人已找到,海花媽再沒有前面的擔憂。所以最終答應了。沅鴻終于長出一口氣。光啟送她回去了。
在路上,海花媽說:“沅鴻校長是個好人,這么多次都耐心勸我,沒有發脾氣。要像唐飛云和伍東瑞一樣,早就搞爛了。這次要不是看在沅鴻面上,一定要學校花錢幫我去找。”
光啟是參與了的。對沅鴻也同樣有感觸,他說:“沅校長品質好,對人態度很和善,個人能力很強。要不是他指導學生登QQ,及時跟你小孩聯系,現在還不知道你小孩在哪。”
海花媽說:“是啊,他這人好,聽說他在學校很困難,這么好的人是學校的福氣。辛苦你了!”
到家后,海花爸也回來了,聽說孩子有著落了,也沒計較學校去不去。立即找熟人借錢,組織去湖西市找小孩。
第三天,人接回來了。孩子想在家,海花媽也同意了。因為孩子交代了情況是自己周日走的,與學校無關。這次事件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沅鴻在這一帶老百姓心中有了更高大的形象。
沅鴻另有任務。陳士規手上搞的課題,要結業了。按照申報結業的要求,有很多資料要填和寫。
因為是學校的課題,相關費用須學校出。所以沅鴻跟科蓮做了匯報。
科蓮說:“這個項目也沒見什么成效,還要花大力氣去整材料。打點的錢也不會少。我個人以為不必再去搞。真有用,不申報也可以繼續做。”
科蓮這方面不傻,知道這是花錢為他們做嫁衣。她本人很快就退線,又不評職稱了,加個名字也沒有意義。沅鴻真的不好說。
只好跟士規打電話:“課題沒申報了。她不同意。”
士規說:“她怕好了你!”
沅鴻知道士規的意思。實際上是怕好了幾人,也不單是沅鴻他。
都玩些小把戲,把別人當做弱智。
坎坎坷坷的一期就這么過了。期末考試抽考初一和小五兩個年級。
因為內耗嚴重,勁力沒有用到教育教學中來,加上晚自習自愿,這個學期三風明顯差得很。對于成績,沅鴻早有預判,一定會下降。
經過緊張的幾天組考和閱卷工作。成績閱完卷后第二天就出來了。
沅鴻拿到成績時完全不敢相信。初一小五都全鎮倒數第一。以前尖子生占絕對優勢的,這次也成了倒數第一。
沅鴻心知不妙,這又會引發新一輪的對他的排擠。因為他分管教育教學。沅鴻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看到烏有的成績,新隆主任也著急了,用科蓮,在教育辦是有雜音的。有人反對的理由是,科蓮自身水平低,沒有經驗。一期就讓她從第一名折騰到了倒數第一名。
新隆把自己門一關,用手機撥打科蓮電話。
“你一個學期硬是厲害,穩穩的坐了第一把交椅,只不過是倒數的。你到底在做什么鬼,成績下降這么快,你要當不了,就讓賢。你以為是你村里,搞小團伙,也能治理。這是學校,成家要服氣才行,你看你,只知道排擠打壓,把成績打下來了吧。
“你只這么多水平,我不怪你。可你連人都不會用,盡搞些歪瓜裂棗,好了,他們幫你搞了個倒數一。他們自己都是一些負能量,沒有一個能上臺盤,哪能幫你把學校搞好?好好反思,下期還是如此成績,你趕緊辭職。莫干了!”
科蓮聽著,心內五味雜陳。根本就沒料到是這個成績。她根本就不懂教育教學管理。其實,新隆一句話是說對了的,他用她也一樣用的是自身都不行的人。怎么能撐起這片天?
等新隆話完,科蓮說:“這個由沅鴻負責,他在使反勁。一個學期就下來了,完全有必要換人。如果不換人,下期哪能有起色?”
新隆這時頭腦還是很清醒的。他說:“你到現在還在排擠沅鴻。前面人家到哪里,哪里的成績紅紅火火,在子虛鎮,幫葉深支招,成績可圈可點。在烏有,更是直接進行制度建設,成績穩居前列。
“你是真的不懂管理啊,不懂人才的重要,不懂使用人才!我是眼瞎了用了你,居然到現在還沒想清楚。你個一把手,居然在推卸責任。
“我可是聽人說,人家一心為公,出了很多點子,都是你愚蠢的以少數服從多數壓制了他。還搞兩個’凡是’。你可以上書了!你連個基本的判斷都沒有,現在還如此推卸責任。你這個校長干脆辭職好了!”
新隆越說越激動。差不多直接開罵。
科蓮聽新隆一再說,心里也很苦,難道自己真的錯了?他們說晚自習自愿不該如此,難道上級的政策不該執行?她認為自己一期來做了很多工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等新隆掛了電話。科蓮再次很苦惱的想,自己錯在哪?
也確實,一般來說,人的通病是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只想著自己的成功和付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客觀的分析,她的大政方針就有問題,管理上示范效應不夠。管理人員除了沅鴻,其余人都水平和能力一般,業績很差,哪能引領示范其余教師?風氣一差,難以補救!
但科蓮不這么想。沅鴻的不努力,沅鴻的不負責,才是最終成績下滑的原因。光祿適時的到了。
他說:“這次成績這么差,沅鴻力不從心,沒有負責。應該跟教育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