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楚家楷模
想著楚牧這幾日在國子監所做的事,找自己要錢去逛青樓,逃學去逛青樓,在大成殿前赤身熱舞,但又因為皇上的駕崩傷心的昏厥。
老祭酒思來想去,覺得用奇人來形容楚牧大抵是合適的。
聽到老祭酒用“奇人”來形容楚牧,大家依舊云里霧里,繼續追問。
“那楚牧是何爵位?”
“封地在哪兒?”
“在國子監深造多久了?”
老祭酒指著眉道:“是新入學的監生,原籍好像是江漢道。”
在場有出身江漢道的官員一聽此話,不解的說:“我怎么沒聽說過老家有個叫楚牧的皇親啊!他是何等爵位?”
“他沒爵位,好像是農人出身!”老祭酒想了一會答道。
“沒爵位?”
“農人出身?不是南山孝王之后么?”
一眾大臣更加驚訝了,他們怎么也沒想到,皇后提的人居然是個沒爵位都混成農人的野生皇親。
高光義一拍手說道:“哎!我想起來了,南山孝王乃是太祖第七子!”
大文的爵位劃分并不復雜,一共只有王、公、侯三等,其中又有親王郡王、國公道公和縣侯鄉侯之分。
爵位可世襲但要降爵,也就是說皇帝的兒子若封親王,其子再襲便是郡王,其孫為國公,以此類推。
而楚牧是太祖十世孫,爵位早在他爺爺的爺爺那輩就降沒了。
鄭義這時管不得之前老祭酒曾抓過他頭發,走到他身邊,輕聲問道:“那楚牧可有功名在身?”
老祭酒不愿何其說話,只是搖了搖頭。
國子監的大部分監生,皆是舉人出身。雖未考取進士,但也須是舉子中的佼佼者才會被選入國子監學習。
鄭義本想如果楚牧有功名在身,就能幫其說話,可老祭酒一搖頭,他便知楚牧是靠蒙蔭進的國子監,想幫他說話都不知道從何說起。
張淵大概聽明白了楚牧的情況,那上跳出來反對:“那楚牧只是一農人,蒙恩典得入國子監學習,何來皇后所說的學識?”
“哎,楚牧籍籍無名之輩,不知其是有文章傳世還是做過什么仁德之事,能讓皇后說他人品學識皆上乘?”高光義也上前幫腔。
汪琦看皇后沉默不語,馬上站了出來護主道:“本官不解張大人的意思?農人如何了?在場官員一大半都是農家出身,天下億民十之八九皆為農人,豈可以農人身份貶低楚牧!又說他蒙恩得入國子監,據本官所知,每年被選入的楚家子弟不過十人,而如今楚姓皇親不下十萬,如此說來楚牧亦是萬里挑一之才,豈非有學識乎?”
“哼!每年選入國子監的皇親是什么人,你不知道么?皆是大族紈绔,入國子監只為日后某個好差事!還說什么萬里挑一?簡直笑話!”張淵反駁道。
汪琦卻冷笑一聲:“若按張大人所說,那楚牧并非出身大族,何以得入國子監?豈不正好說明他有過人之處么?剛才蕭祭酒不也說楚牧奇人也么!”
老祭酒聽到忍不住咳了一聲,顯然其他人沒有理解他說的奇人是什么意思。
張淵被汪琦這么一駁,一時也不知如何作答。
想來那汪琦現在雖執掌工部,但其實當年乃是一甲第一名狀元出身,辯才無礙文章一流,與他多論占不到便宜。
張淵轉身拱手質問皇后:“娘娘剛才說大行皇帝曾經夸贊過楚牧,請問何時何地因何事贊之?莫不又得去問孟總督吧!”
竇鼎之扭頭瞪著張淵,本來此刻他就因為皇后提楚牧而頭疼,這張淵居然又扯出四維門,生怕人家四維門不派人來逼宮么!
張淵經過這一整天憋了一肚子火,自己看重的英王出局,勉強接受的沙侯又無故病重,尤其剛才又被汪琦駁的無話可說,讓他現在有點急眼,根本不管什么四維門,就是想懟的皇后無話可說。
皇后卻絲毫沒有慌亂,甚至還掛著淡淡的微笑,轉頭望著高光義道:“高大人,你熟識宗室之事,曾記否,八年前大行皇帝南巡歸來,數百楚家子弟攔御道之事?”
高光義猛的被一問,皺起眉頭細細回想,多年前確實發生過一次數百楚家子弟攔御道請愿的事。
大文建國一百七十二年,天下太祖血脈代代繁衍,連同家眷有數十萬之巨,朝廷自然不會全數供養。
能吃著皇糧的是尚有爵位的皇親,其他楚姓子弟只能靠自己謀生與百姓無異。而不少楚家人逐漸落魄的還不如普通百姓,有殺豬的有屠狗的,更有甚者在青樓當龜公在街頭胸口碎大石。
八年前永平帝南巡,有不少楚家子弟串聯攔御道,請求皇帝能顧養天下楚家血脈。
永平帝一向以仁德著稱,并沒有下令拿住這些不肖子孫問罪,而是親自出面勸說他們自食其力,重現家族當年繁榮。當時永平帝還舉了一個例子給那些楚家子弟聽。
想到這些,高光義突然瞪大了眼,嘀咕道:“是他!”
皇后淡淡的問道:“高大人想起來了?大行皇帝是否曾經夸贊過楚牧啊?”
高光義看了看一旁覺得不可思議的張淵,點了點頭,回答道:“確是夸贊過!”
高光義這么一說,支持內閣的官員大驚失色,張淵更是一把拽住高光義問:“皇上怎么會認識此子?”
“大行皇帝當年南巡,曾到過江漢道,具體何故認識楚牧我不知道,但皇上確實見過他,當時楚牧年僅十來歲,父母已逝家姐遠嫁,一個人守著幾畝旱田,農時耕種閑事狩獵,靠著自己將之前給其母治病所借的外債還清,不僅如此還將老宅草屋換瓦房。皇上得知大加贊賞,稱贊其自食其力,人窮志堅,當為天下楚家子弟之楷模!”高光義敘述道。
“如何,張大人如若還不信,可去找史官查檔,這事應該是記錄在案的!”皇后挑著眉說道。
張淵再次啞口,轉頭看著竇鼎之,此刻他已被逼入絕境,唯有寄希望于首輔能登高一呼扭轉乾坤。
竇鼎之自然是知道張淵的意思,沉默了許久他也該站出來了。
“皇后娘娘!”竇鼎之這一聲叫的極其大聲,好像要讓百官都注意自己。
看著竇鼎之終于站了出來,張淵邁步走到了他的身旁,另一邊的高光義沒有嘆氣,目光堅定的正了正自己的衣冠,也走到了竇鼎之的身旁。
在場的官員看著三位內閣大臣皆大義凜然之狀并肩而立,即使是皇后派的官員都不免肅然起敬。
不遠處的次輔袁復本也想站過去,可又一轉念又放棄了。他看著這三個經常意見不一的老家伙,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當時還未入閣拜相的他們也是像這樣并肩而立,義無反顧的站在先帝的戰馬前,阻擋他出征的步伐。
看著巍峨如山的三位重臣,皇后并未退縮反而又抬起了她引以為傲的下巴,問道:“首輔有何高見啊?”
竇鼎之一臉嚴肅的大聲喊道:“臣以為楚牧確為承繼大統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