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門姜川并沒有再跟石懷玉打聽茯苓先生的事,想讓他知道的時候先生自然會說,既然人家現(xiàn)在沒講那也就沒有必要去打聽。
所以他問起了石懷玉村里有沒有手藝人,在響竹村的時候林虎曾提起過,按他的意思幾個村或多或少應該都有手藝人,故姜川才有此一問。
“有,海叔父子倆是石匠,六爺一家子都會織布做衣服。”
“咱們距離哪家比較近?”
“距離都差不多,不過六爺家在咱們回去的方向上,所以我建議先去海叔家再去六爺家然后回去正好。”
姜川點頭同意石懷玉便頭前帶路,殊不知在他們離開以后茯苓先生走出院門,望著兩人的背影若有所思。
姜川跟著石懷玉開到村里的一處院子,籬笆墻比較矮在遠處可以干到院子里有人在干活,走到門口以后發(fā)現(xiàn)是一個男人在清洗石磨。
“柱子哥干活呢。”
男人抬起頭“是懷玉啊!來來來屋里坐。”又看到石懷玉身后的姜川疑惑道:“這位是?”
石懷玉向他仔細解釋一翻,柱子聽完以后對姜川笑容滿面。并把兩人請進屋里端茶倒水十分熱情,然后把在里屋看書的兒子叫出來,讓他去把出門選石頭的老爺子找回來。
姜川看著跑出去的孩子問道:“柱子哥孩子怎么沒上學啊?”
說起這個柱子也是頗為無奈:“前兩天生病了讓孫先生給看了看又在家修養(yǎng)了幾天,這不馬上就要周末了我打算讓他下周跟大家一起回學校。”
看著姜川還有些疑惑他繼續(xù)解釋道:“山上的幾個村子是沒有學堂的,原來是在南山村上學,現(xiàn)在搬到別處去了,由于咱們這里上山下山的不方便所以孩子們都是住校一星期回來一次。你也知道咱們這里窮外面的老師也不愿意來,本地人文化水平高的又很少所以南山村的學堂慢慢的也就辦不下去了,現(xiàn)在可能都荒廢了吧。”
“唉”三人都是嘆息心里也不好受都是窮鬧得。突然姜川道:“大家別灰心啊,咱們現(xiàn)在不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嘛,我來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之后氣氛就好了很多,不一會剛才出去的男孩就帶著一位老者回來了。老人進門姜川幾人連忙起身,眾人又是一陣寒暄做了介紹也說明了來意。
“就是這樣的我們在收集各村的特產(chǎn)和手藝人的作品,把我們的優(yōu)勢集中起來把我們的文化弘揚出去,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發(fā)展。由于青石村是我們這趟行程的最后一個村了,現(xiàn)做一些石器可能來不及,您有沒有做好的讓我們看看過兩天咱們一起帶下山去。”
石大海聽完起身抓住姜川的手不住的感謝,生活有了新的曙光,老人家的精氣神都高漲起來了,之后就帶著姜川去了放石頭的屋子。
“這屋里放這我找來的石材有從山上搬的也有從河邊撿來的,右邊那些放的是做好的有我雕的也有柱子雕的。”
姜川根據(jù)指引看過去,那一堆石雕雖然放在一起但卻有明顯的不同。且不說石磨石磙這種用具,像石鼓石號這種造型古樸中透露著大氣,石缸內部打磨的非常光滑外面還雕刻著山水,石碑上的字猶如走筆龍蛇一般,就連負碑的龍龜也是面目威嚴。
小件大多是一些動物舉止憨態(tài)可掬,一枚被打磨發(fā)亮的石鏡配一棵蒼松紋理十分細膩。姜川拿起一方硯臺問道:“老叔,我聽說硯臺是用泥土燒制的,用石頭的也行嗎?”
“可以的,人有不同的體質和性格,石頭也有不同石質和石性,有適合做碾盤的有適合蓋房子的當然也有適合做硯臺的。”
然后又指了指地上的石雕:“想必你也看出來了這些東西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姜川在旁邊點頭,石大海接著道:“我擅長做大件,最早的時候是打些碾子石磨這類用具,后來才接觸的石碑,牌樓我也做過。柱子的的風格跟我不一樣,他比較注重細節(jié),縱然是樹葉的紋理和脈絡都能展現(xiàn)出來。”
姜川看看這個摸摸那個都很喜歡,又跑到石鼓邊上好奇的打量。“咱這鼓能敲響嗎?”
“當然能敲響,要是不響那不就是個石墩子嘛,還叫什么鼓。”石大海有些苦笑不得,這孩子看著挺聰明的怎么會問這樣的問題呢?
“石鼓和石號都能響這是實用的不是裝飾的。”抽出一根鼓槌遞給姜川。“來試試,從邊上往中間敲過去。”
姜川接過按照指示依次下槌,“咚,咚,咚。”聲音逐漸低沉有力,伴隨著回響每一下就像敲在心頭,有一種振奮的力量。
然后石大海把姜川拉倒石號邊上,拍拍他的肩膀。“吹”
姜川深吸一口氣,兩手扶住石號。“噗呲(●′?`●)”
“哈哈”惹得幾人一陣大笑,姜川臉紅的不好意思。石大海在一旁指導:“氣沉丹田,挺胸抬頭,自下而上,再來。”
“嗚~”號聲悠遠綿長,好似遠古響徹今朝。姜川一臉振奮,“太厲害了,老叔這些都是您做的嗎?”
石大海點點頭:“是我做的,但這些技藝都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不過是承上啟下的一員罷了。”
“小川你知道嗎,現(xiàn)在很多人使用電筆電錘做雕刻,以前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手藝做不到的東西,借助這些工具可以輕易完成。”
“借助先進的工具并沒有錯,但有很多人因此忽略了對技藝的磨煉。沒有了先進的工具就不能完成作品,這對于手藝人來說豈不是本末倒置。要知道老手藝人的工具只是輔助,技藝才是根本啊!工人和匠人有本質的區(qū)別。”
姜川也有一些傷感,“是啊,我們所傳承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還有它所承載文化和內含,這是歲月里祖先留給我們的偉大遺產(chǎn),它不應被埋沒應弘揚于世間。”
“老叔你挑一些過兩天咱們帶下山,讓它們承載著文化在世間流傳。”
石大海鄭重道:“老頭子答應了。”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4-24/1aeef844e3e8b7fcb66048ae35ddde84jIIz18N2Qa57oTI.jpg)
山海行客
網(wǎng)上查資料說石鼓是不能敲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