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假期既忙碌又熱鬧,游客們體驗到了農業生產的辛苦,切實感受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教育孩子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在勞動中也增進了大家的感情。
結束了勞作,休息好了身體。又到湖邊散散步、劃劃船、釣釣魚,放空心靈放松心態。
今年的小麥畝產在一千兩百斤左右,根據不同的糧種期間的田間管理,例如澆水施肥防病蟲害等等,這個數值會有所浮動。科技改變了生活同時也改變了世界并且影響著我們的未來。
而桃花村、響竹村、青石村的人也在湖邊擺起了攤位,售賣自己村里的特產。人群熙熙攘攘,討價還價的聲音絡繹不絕,一幅熱鬧非凡的景象,一條文化特產街區雛形正在慢慢形成。
明天游客們就要開始返程,所以村長經過跟大家商議決定今晚舉辦篝火晚會。并且不用游客們消費,由村里買單。
采買工作當然又交給了許哲,叫上幾個幫手一起,出發的時候還把豬和羊帶到鎮上的屠宰點去。
一般牲畜和家禽如果是自己吃的話,是可以自己屠宰處理的,但如果是用于經營銷售或者大型宴會聚餐,就要進行檢驗檢疫然后集中處理,合格蓋章開證明再使用,安全問題永遠是最重要的。
到達屠宰點以后把牲畜趕下車,并且留下人看護處理。其他人則是去準備蔬菜、水果、飲料、酒水等,雖然村里也有果樹,但不是成熟數量比較少就是還沒完全成熟,所以還是要買一些的。
………………
晚上姜川站在火堆前面跟大家講故事。
“各位這些天累嗎?”
“累啊!這活真的是辛苦。而且這還只是收獲我們也只是稍稍體驗了一下,其它的例如播種、除草、施肥、灌溉啥的都還沒干,就累的爬不起來了。”
“是啊,我們體驗過的還都只是冰山一角,由此可見真實的農事有多么辛苦。所以在這里我要向所有的農民伯伯們表示感謝。”
“不只是感謝,還要道歉。原來沒經歷過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和珍貴,不只自己有過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孩子浪費的時候也沒有及時制止。以后我會以身作則也會教育孩子節約,杜絕浪費。”
“不錯,這不單單是是一次體驗活動。也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不只是糧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要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這樣的活動得多辦,下次我帶著孩子一起來。”
廣場上大家各抒己見收獲滿滿。
等場面安靜下來姜川繼續道:“以后這樣的活動會經常舉辦,隨時歡迎大家的到來。”
稍微頓了頓接著道:“這幾天大家所經歷的是我國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大部分農村的真實寫照。”
“而現如今國家的經濟狀況有所上升,大力補貼農業生產。農機補貼使得大型農業機械得到普及,除了一些特殊地形山間梯田之類的,其它地方基本都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化肥補貼降低了肥料價格,耕地補貼每年都會按照實際耕地面積發放現金給農民。免除農業稅讓公糧提留成為過去式。出臺糧食保護價格,穩定市場不至于出現糧賤傷農的情況。”
“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也是因為學會了運用工具而得以發展。”
“如果說科技是騰飛的翅膀,那么農業就是生存的基石。咱們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又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在遠古時期,人族先輩居住在暗無天日的山洞里,以狩獵野獸和采摘野果為生。直到燧人氏鉆木取火,人族先民才感受到了火焰的溫暖和熟食的味道。”
“之后地皇神農氏發現了五谷,并在部落中推廣種植,人族由此進入刀耕火種的時代,也是我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起源。”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迸發出燦爛的火花。農家秉持著順民心,修饑謹,救災荒的理念。在華夏各處開墾荒地,教人耕種普及農業知識”
“再到后來曲轅犁、耬車、水車,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發展歷程。耕牛也成為了封建社會的保護動物,歷代王朝都頒布過禁止宰殺耕牛的法令。”
“到現在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運用,和高產良種的培育。這是一部農業發展史,也是我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創業史。”
………………
低沉的鼓聲響起,姜川放聲大喊:“可還記得,無盡的黑暗中有人燃起火焰,那是希望的光芒。”
“永世不忘!”
“可還記得,洪水滔天之時,有人于四野治理水系平定波濤。”
“銘記于心!”
“可還記得,曾經門前大山攔路,有人用鋤頭開出一片坦途。”
“不曾忘記!”
接著姜川話鋒一轉:“是誰?一統華夏,傳下天下一國的理念。”
始皇帝!
“是誰?辛苦耕種,供養世人。”
農民!
“是誰?征戰沙場,保家衛國。”
軍人!
“是誰?有教無類,被尊為萬世師表。”
夫子!
“是誰?治病救人,懸壺濟世。”
醫者!
“是誰?制訂刑名,維護秩序。”
法家!
“是誰?雙手開萬物,以術筑雄城。”
工家!
“我們傳承了祖先的智慧與堅韌,繼承了勇氣和頑強。”
“傳承薪火不滅,炎黃血脈永存!”
隨著姜川的話音落下,眾人放生大吼:“薪火不滅,炎黃永存!”
氣氛被瞬間點燃,鼓聲低沉有力。有人情緒激動仰天長嘯,有人淚流滿面難以自制。
眾人推杯換盞,高談闊論。火堆上架著烤的金黃的羊肉,周圍人手拉手圍成一圈載歌載舞。隨著夜色的深沉,才慢慢結束。
……
俗話說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天皇伏羲氏創立八卦、教授漁獵、訂立婚姻制度、初造文字、發明琴瑟等。
帝皇神農氏發現五谷推廣種植,遍嘗百草明其性,《神農百草經》乃是中醫藥學祖經。
人皇軒轅氏一統中原,是部落融合也是民族融合。元妃螺祖桑蠶織衣,倉頜造字廣為流傳。
再后來有人重視倫理道德、有人驅逐兇獸、有人制定歷法、有人治理洪水、有人川下不休精神。
然后再看看諸子百家那些出名的學派和人物,現在的社會發展,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