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個卡座坐下后,看著大廳里幾桌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中,好多人對著墻壁的農家物品發呆。金華斌指了指其中的兩人輕聲地對蘇月紅說道:“你看,這兩人熱淚盈眶呢。必然是想起了知青時的往事,做生意賣的不是食品,而是情懷,這次,我兄弟的投資算是投準了,比彩石雕刻易賺錢。”
服務員穿著以前村里人常穿的帶小圓點的土布做的衣服,用同樣材質的土布頭巾包著頭,拿著菜單用土話招呼著客人。兩人點了半只土雞、一份黃精炒肉,一份黃花菜。項海星剛好在酒店,過來敬酒道:“過來為什么不跟我打個招呼,服務員,他們倆的費用全免了,記我的賬上。”
他請了杯酒后,不往聲地感謝道:“我們的生意還在于你們論壇的宣傳,它的威力比傳統的在街上拉廣告靈驗多了,你看,現在,自駕的游客們紛紛拿著地圖主動找上門的生意占了我們酒店的近一半,我正準備再辦個住宿業務。”
旅游+論壇,看樣子我們的定位是對了。項海星敬完酒后走了,蘇月紅對金華斌說道:“問你一件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接觸過?我幾乎忘了,在與婁宏娟交流時,她曾提出過無骨花燈正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呢,這是宣傳的另一個亮點。另外,你開車往回走的時候,我從車窗里往外看,看到另外有幾個無骨花燈的工作室,不日,可以去采訪一下,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內容更豐富。”
“聽說過,分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等級別,總感得我們仙居只是一個縣,這個距離我們比較遠,所以,具體指什么不清楚,百度一下?”他邊說邊打開手提電腦。
百度上,赫然地寫著,非物質遺產的特性,
一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歸屬:側重于個別少數民族的、特別是瀕臨消亡的人口基數小的民族文化的搶救,也兼顧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覆蓋,不分男女、貧富、行業、信仰等差別在全社會廣泛適應的“非遺”。
二是“非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突出的是非物質的屬性,更多的是強調不依賴于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
三是“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非遺”,都有著濃厚的文以化人的禮樂作用,大部分是先輩在勞動、生活中產生的對憂樂、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與態度的表達,是滿足人的自然需求、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態文化。其實用性,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
四是“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淵源:“非遺”是先輩通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留存到現代的文化財富。在歷史的長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斷發展流變,雖然隨著族群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但對遺產的文化認同感和歷史感是始終不變的。
五是“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保護”一詞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說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脆弱性。任何事物都有產生、成長、延續、消亡的過程,“非遺”的未來,同樣在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中。“
六是:“名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認同:非物質的無形的遺產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蘊藏著傳統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著形成該民族文化的原生狀態。
看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他說道:“花燈列入非遺,這個題材可比它上郵票的題材要熱門多了,有太多的內容可以挖掘,我們先核計核計,為論壇進一步火熱作好準備。”
她用手支著頭思考了一會兒,說道:“往近處說,就存在著功利性目的越來越突出,“非遺”的留存、申報乃至保護,都有著強烈的利益驅動,不僅是個人的需要,還有當地政府的助推,使得申遺工作變成了本地的廣告、旅游的宣傳、增值的途徑。“非遺”的申報就是一個異化的過程、商品化的過程、去神圣化的過程、從文化常態中剝離的過程。”
“所以說嘛,論壇抓住了這個題材,就會有大量的粉絲注冊參加討論。”他得意地端起一杯酒說道:“非遺”自身如果沒有足夠的生命力繼續發展下去,我們現代的保護就成了對“非遺”的臨終關懷。現代化的沖擊,商品化的影響,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會環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當一個文化項目被裝進保護的溫室里,供后人從外部考察、觀看、品味的時候,也許已經是一種憑吊了!”
“老大,這道理太高大上了,我們還是安安穩穩做好自個的論壇,明天再去皤灘走一次,補充釆訪路過時看到的花燈工作室。”蘇月紅夾起一塊雞肉吞進肚中,嗒吧著嘴說:“你還別說,這菜做得還真個地道。”
第二天,蘇月紅獨自駕車來到皤灘,制燈的工作室位于古街的88號,是王蘭依的家。王蘭依的許多作品,就擺在她家幾十米開外的針刺無骨花燈工作空里。展廳內很暗,襯托得那些懸掛在頭頂的花燈分外明亮,美若星河。
“以前這里家家都會做花燈的。特別是過年時,做花燈與置辦年貨一樣重要。在人們眼中,花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能祛除晦氣,帶來好運。”王蘭依說道:“做燈是自己閑時的小愛好。上世紀80年代,一位叫吳煥燈的老師傅來村里教授針刺無骨花燈技藝,這激起了我心中的童年記憶,當下便拜吳煥燈為師,從此致力于鉆研花燈的燈面圖案和式樣。現在,年紀大了,眼睛不大好了。希望無骨花燈的手藝能傳承下去,所以希望能多點人來學,只要肯來,我都教。”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02-07/5c5c07969847c.jpg)
王者近水
浙江仙居花燈省級傳承人:王汝蘭 王汝蘭女,生于1937年8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仙居花燈ZJ省代表性傳承人。 ???????王汝蘭自幼愛好手工制作,后對仙居花燈產生濃厚興趣。初期制作的花燈式樣比較簡單,多用于贈送親朋好友。20世紀80年代后,致力于專研花燈的燈面圖案和式樣,至目前為止,能完整制作二十多個單燈品種。 ???????單燈主要代表作品有:荔枝燈、菊花燈、圓球燈、小宮燈、寶石燈、花瓶燈、珠蘭燈、花籃燈、喜字燈燈。組燈主要代表作品有:長旗燈、古亭燈、牌坊燈、寶塔燈、轎里獅子燈、走馬燈、細樂亭燈燈。 ??????? 2004年獲得杭州宋城首屆民間絕藝大賽金獎,2005年獲得第五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金獎,2006年獲得第六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