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才其樂融融又爭得面紅耳赤
見寇白門與李香君都在安慰董小宛,冒襄也是無奈的走了過來,然后朝楊子正點了點頭。
“子正,可以啊你,一首詩把小宛寫哭了,等會你要多喝三碗。”
“那是一定的,一定的,自當罰三碗。”楊子正點頭道。
“不怪楊少俠的,小宛以為,這樣也好,點破了,哭出來就好了。”董小宛擺手道。
“小宛,以前我不了解你,但子正寫了這首詩,我覺得我應該為你做點什么。明天,明天我就去找你媽媽幫你贖了身,咱不受這個氣了。”冒襄義正嚴詞的說道。
“使不得使不得,冒公子幫小宛贖了身,萬一小宛不如冒公子之意豈不是白費了?”董小宛有點不愿意的,但她又能怎么說?
如果有人愿意幫她贖身,她更愿意是寫下這首詩的楊子正。但那幾乎不可能,畢竟楊子正是冒襄的朋友,況且他們兩個也不熟悉。
唉,命運弄人啊。
“小宛,我只幫你贖身,我會把身契還給你,我不強求你。子正寫得好,你是野馬,可這里沒有草原,你該回到你該去的地方。”冒襄握住董小宛的肩深情的說道。
“……”董小宛能說啥?她不向往自由嗎?肯定的。但冒襄真把身契還回她,她就真自由的走了?這個世俗能容忍她做這樣的事?
唉,她的心里終于下了決定。
還是跟著冒襄吧,至少他剛才的這番話一般人說不出來,也是用了心了。
“冒公子,若冒公子愿意幫妾身贖了身,妾身此生此世都是冒公子的人。”董小宛閉著眼流著淚狠心的決定了自己以后的命運。
冒襄頓時眼睛一亮,但又忍住狂喜。
“全憑小宛自愿,子正,今晚多謝你了。”冒襄跟董小宛說完話,又轉過身朝楊子正深深的一個大禮。
他可是追了好久的董小宛的,結果楊子正一首詩給解決了。
“妾身也感謝楊少俠。”董小宛很聰明的,這時候就夫唱婦隨了。
“啊,我,我這就湊成了別人的姻緣?這,這,恭喜恭喜二位啊,等會你們兩個要先喝三杯啊。”楊子正真TM佩服冒襄,果然是泡妞高手。
“恭喜,恭喜二位啊!”眾人一陣道喜,瞬間讓冒襄樂開了花。
“楊兄,給香君的也寫了吧。”侯方域立馬拉著楊子正繼續寫詩。
“哈,好,那個,讓我想想。”楊子正也是高興。
眾人此時更是滿懷期待的看著楊子正,看他能寫出什么來。
特別是李香君,此時是緊張的,生怕楊子正寫得不好,又怕他寫把自己寫哭,那倒如何是好?
就在眾人滿懷期待下,楊子正默默的點了點頭,然后走到案臺前,提筆寫下:
贈李香君
他人都作美艷花,我獨比作百靈鳥。
婉轉千回聲不歇,要把人世都唱了。
然后寫完收筆。
“好,子正寫得好,香君確實能比百靈鳥,眾所周知她唱曲在秦淮河是一絕的。”方以智點頭贊道。
這寫送人的詩,要想寫貼切了可真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寫貼切了還寫出意境與高度來更不容易。
把李香君獨比作百靈鳥,證明她獨特,‘要把人世都唱了’證明她的歌聲能讓人聽出人世百態,水平相當的高明。
“妾身多謝楊少俠贈詩,此詩甚合妾意。”李香君立馬喜笑顏開給楊子正行了一個禮。
“楊兄,佩服,佩服。小宛姑娘與香君姑娘一人一首,還風格不同,還把她們各自的特色寫盡了,楊兄,在下服也。”張養重給楊子正一個弟子禮。
張養重也是一個好詩之人啊,只是沒有請他寫而已,其實他寫詩也可以的。
“哈哈,子正高才啊,好了,大家都入席吧,邊喝邊聊。今日遇子正如此才子,當得大醉一場。”冒襄今晚最高興。
……
不知道喝了多少,大家聊著說著,什么都扯一點,從的謂的‘人人平等’開始,喝了酒之后,大家也就沒那么多的禮貌了。
比如說,陳貞慧就問楊子正,“你說人人平等,人人怎么可能平等呢?帝王能與百姓平等嗎?爺爺能與孫子平等嗎?老師能與學生平等嗎?所以,子正,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那只是泰州學派拿出哄人的把戲罷了。”
“陳叔,我不贊同,人人平等不是指職位的平等。而是指基本權力與義務的平等,法律面前平等,人格的平等,不管什么職位能相互尊重。”
“百姓有納稅的義務,那上至皇帝下至九品芝麻官就都得納稅,這就是平等。不能有些義務只能是百姓的,而跟權貴沒有關系。比如人格平等,雖然一個首輔的地位要比一個農民的地位高,但是在首輔要給農民的尊重就必須得有,沒有農民的辛勤勞動,首輔去哪納糧,吃什么俸??農民尊重首輔,首輔也得尊重農民,這就人格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普通人殺人放火了被判死刑,那當官及王公貴族就不能判死刑?儒家的所謂刑不上大夫,這就是在搞特權,搞不平等,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個王朝到了最后都要被推翻的原因,因為不平等,所以自古就喊出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
楊子正一說完大家都怔住了,這是直接朝儒家開火了?
“子正,你還是反對儒家。”方以智嘆了口氣。
“呵,密之。就像你們有時候反對法家的一些極端一樣,我也一樣的反對儒家的一些極端。但不能因為法家有一些極端就否定法家,那現在還不一樣在用法家的律法?自秦之后哪個朝代沒有用法家?”
“同樣的道理,我反對儒家的制造特權,什么刑不上大夫之類的。但我并不反對儒家的教化仁義,勸人從善,讓人修練品德,這些都是儒家優秀的地方。但并不代表儒家就全是好的,我們不能因為附庸在某個學派之下,就失去了自己對是非的判斷。”
“密之,各位兄弟。讀書使人明志,而不是讀書讀成了某一家的愚忠,不分是非。”楊子正正色道。
“那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陳貞慧問道。
“凡是代表國家與社會發展,使民富國強的就是對的。凡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就是對的。凡是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就是對的。反之,就是與國家在作對,與社會發展在作對,與廣大的人民在作對。”
楊子正算是摸淮了這個時代的特征了,就是學術爭論時,什么話都可以說,不會因言獲罪,所以,他才敢大膽的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