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花錢
朱元璋父子倆,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給了馬娘娘聽。
馬娘娘一邊聽,一邊臉上浮現出了燦爛的笑容。
站在旁邊的劉伯溫,整個人被震驚的目瞪口呆。
之前和圣旨一起到達他那里的,還有徐達的來信。
心里面劉伯溫已經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可以返回朝堂,是因為當今圣上要實行內閣制。
令他感到震驚的是,沒有想到內閣制的創造者,居然是這個叫做馬三寶的青年。
沒有想到對方居然如此年輕。
“干得不錯,馬三寶這小子今天立了一個天大的功勞,朕一定要重重的賞他。”
看著面前已經安然無恙的馬秀英,朱元璋喜形于色。
這個馬三寶簡直就是他的福星。
朱元璋決定要重重的賞賜對方。
旁邊的朱標也認同的點點頭。
無論出于什么情況,他們都應該重謝方恩人。
“等等……”
“秀英妹子,怎么了?”
聽到皇后娘娘的聲音,朱元璋連忙緊張的問道。
“重八,你別著急封賞他。”
“臣妾要選個良辰吉日,然后親自登門拜訪方恩人。”
站在旁邊的劉伯溫若有所思。
這樣一個神奇的青年,劉伯溫也想拜訪一下對方。
“不對勁兒,實在是太不對勁了,沒有理由啊。”
在院子里,原本一向淡定的馬三寶正在來回踱步。
他記得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當今皇后娘娘會在這幾天病逝。
然后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朱元璋,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嚎啕痛哭。
他不僅僅罷朝半個月,而且下達旨意讓文武百官給馬娘娘披麻戴孝,并且下令讓整個大明王朝的娛樂場所都停業一年,從而表示對皇后娘娘的尊重以及懷念。
可是現如今整個金陵城風平浪靜的。
不僅宮里面沒有傳來半點消息,就連秦淮河的花船都照常的接客。
像這種歷史性的重大事件,史書是絕對不可能會搞錯的。
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了蝴蝶效應,從而改變了歷史的軌跡嗎?
可是朱元璋還有馬娘娘離自己遙不可及,他在大明王朝見過品級最大的官,也不過是正四品的祝老頭。
祝老頭放在別的州內或許還是個人物。
不過放在高官云集的金陵城,他就是一只小蝦米,哪里現在起什么風浪。
自己好歹救過對方兒子一命,這祝老頭不至于害自己吧?
這他媽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
身為一個千禧年年的穿越者,馬三寶最大的本錢就是對歷史的熟悉。
如果歷史真的因為自己發生的轉變,那么他的本錢最少得少一半。
思來想去,馬三寶把改變歷史的原因歸到老徐老吳這幾個人身上。
所謂人多眼雜。
肯定是自己這幾天接觸的人太多,從而導致了蝴蝶效應。
看來以后自己一定要謹慎發言,盡量和那些不相干的外人接觸。
要不然到時候發生了什么事自己都不知道。
馬三寶已經做下了決定,除了祝老頭父子倆外,最后他要盡量避免和外人接觸。
以后不能說的事情盡量不要說,務必要讓歷史按照原本的軌跡來發展。
不過好在馬娘娘沒有死,他朱元璋就不會發瘋,更不會瘋狂的大開殺戒。
祝老頭的人頭暫時還可以掛在脖子上。
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慢慢的做對方的思想工作。
我簡直就是個天大的人才。
“馬三寶在嗎?”
在此時,一道女人的聲音突然響起。
馬三寶打開院子的木門,然后驚訝的看到祝老夫人在朱元璋和兒子的陪伴下站在門外。
“奇怪,今天是什么風把祝老夫人您給吹來了?”
馬三寶有些驚訝的詢問道。
和經常混吃混喝的祝老頭不一樣,他對和藹可親的祝老夫人非常尊重。
只可惜祝老夫人的身體一直不是特別好,只會偶爾來這里玩。
“呵呵……!
“方恩公,老婆子這次是特地過來感謝你的救命大恩。”
馬娘娘對著眼前的馬三寶,和藹的笑道。
要是沒有眼前的這個青年,自己恐怕在幾天前就撒手人寰了。
現在能這樣健健康康的站在這里,這都是多虧了面前的這個方恩公。
馬三寶的大恩大德,馬秀云決定牢牢的記在心中。
“居然是這樣。”
聽到祝老婦人的話,馬三寶瞬間醒悟了過來。
怪不得祝老夫人的臉色比之前好了很多,原來是吃了自己給的速效救心丸。
本來自己還擔心祝老夫人會因為來歷不明的藥而不敢去吃,卻沒有想到對方還是很開明的嗎?
“老夫人謬贊了,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馬三寶倒并不是故意去謙虛。
心臟病這種疾病在大明王朝雖然可以說是一個不治之癥,但是對于擁有系統的自己來說,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一件小事罷了。
“對于方恩公來說,或許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罷了,但是對老太婆來說,這可是一件救命的大恩,老太婆謹記于心。”
“來人,把東西都抬進院子里來。”
馬娘娘笑著擺擺手,然后有下人抬著一個個杉木箱子走了進來。
箱子非常多,有幾十個,幾乎把馬三寶的小院給擺滿。
“這是什么東西?”
馬三寶有些疑惑的問道。
“來人啊,把木箱都給方恩公打開!”
“遵命!”
馬娘娘笑著吩咐后,仆人們迅速把這些木箱一個個的都給打開。
木箱打開后,小院頓時浮現出一片金光。
這些木箱里面,居然裝滿了滿滿當當的金銀珠寶。
把這些金銀珠寶換成軟妹幣的話,最少得有八個零。
“哇塞……”
看著眼前珠光寶氣的財貨,馬三寶的臉頰抽搐了幾下。
“小兔崽子,你這是什么表情?”
“你要是不喜歡的話你可以跟我說,我現在就把它全部帶走。”
朱元璋有些惱怒的說道。
他是佃農出身,就算成為皇帝后,也沒有改變勤儉持家的想法。
平時恨不得把一文錢掰成兩半花,實在是摳門到了極點。
本來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在錢財方面隨便給點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