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李貞父子
小孩子才講感情,成年人都講的是利益。
中國歷史上有些人是有機會當上皇帝的,有的是太子,有的是藩王,他們成為了后繼皇帝強有力的競爭者!
如果他們能夠當上皇帝,必能改變中國歷史。
歷朝歷代代表:秦之扶蘇、漢之劉據、晉之司馬遹、隋之楊勇、唐之李建成、宋之趙德昭、明之朱標、清之奕訢(鬼子六)。
而大明的朱標就顯得極為遺憾。
看來處理完了這些事情,要和自己老爹好好談談了,整天對自己要求那么高,看著都累。
真不知道朱標是怎么堅持了25年。
“可真是讓人頭疼,也必須培養自己的親信和屬于自己的威嚴,而這些老狐貍一個個算盤打的響的很。”朱雄英自然想擁有一份自保之力。
即使他知道朱元璋在朱標出事而他能夠扛過洪武二十五年的話那他就可以繼承大統了。
但這種一切受制于人,被別人掌握主動權的感覺太不爽了。
李淵想要傳位給李建成吧,這沒毛病,同時李世民又被封為天策上將,擁有和太子一樣的開府之權。
這本身是一種良性競爭,但是李淵可能是忘記了,秦王的實力也是很強大的,還是他自己刻意授權的結果。
不過嘛,在朱元璋這里并不存在,他對自己的兒子一直很好,護短和不追究是出了名的。
他的兒子要么是夭折,要么是犯了大錯被削爵貶為庶人,要么是自焚而死,亦或者是無子而國除。
換個思維,如果想要大明宗室認了,只有一個嫡長孫的頭銜遠遠不夠,需要將更多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回想起重瞳覺醒之時朱雄英無意間聽聞朱元璋那一席話。
“二虎,去收養3000孤兒,要體質好的,務必要盡快安排,同時你親自負責教導,裝備三大營的裝備。只有一個目的,讓他們成為英兒的死士,做英兒最為鋒利的尖刀。”朱雄英自然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那么既然朱元璋支持了,那他就不客氣了。
作為一個從底層殺出來的冷血帝王,朱元璋很清楚國弱主幼的可怕。
歷史恰恰也是證明了這一點,作為朱元璋欽定繼承人的朱允炆,雖然性情和朱標類似,不過嘛。
聲名確實千差萬別,朱允炆能夠被人稱之為削藩戰神也是有原因的。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三人是他的最大依仗,這沒毛病,誰都想要有絕對順從自己的人。
但是他朱允炆更多是政治小白,沒了朱元璋的威懾,他本就沒有多少權威。沒了開國功臣的威懾,他更多是沒有牙齒的老虎,誰都能欺負兩下。
“什么亂七八糟的建庶人,吳庶人。”朱雄英眼中戾氣一閃而逝。
呵呵,吳庶人,區區庶子,竟然能讓我同胞兄弟吳王朱允熥和你受難。
建文啊建文,這一世你不作死的話我會考慮讓你當個富家翁。
建文視九大塞王為心腹大患,那朝廷大臣呢?雖是大多人曾經受過朱標的恩典,但讓一個人戰隊的本質是利。
當然朱允炆的三個死忠粉就算了,傻傻的太可愛。要啥沒啥,一腔熱血就能夠在政治斗爭中活下來?
那也太小看所有人了吧。
建文帝歷史上自然是如償所愿坐到了這個位置之上,不過他下手的人確實是挑錯了。
算了算了,不想了,畢竟現在這幅身軀也才四歲,長時間的深入思考讓我以后看起來顯老就沒法撩大明的各種好看的妹子了。
但想想自己的身份,只要一道指令傳下去,自然就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以后讓朱元璋頭疼的事情就來了。
“朱元璋,你沒有想到吧,你的孫兒竟然會和我的孫女有關系,還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愛情。
你將是親手拆散他們的人。”張士誠張狂大笑,朱元璋自然是冷眼相對。
“你的孫女?”朱元璋眉頭緊皺。
“重八,重八,快醒醒,讓你別這么累,你倒好,整天忙于公務。”馬皇后溫柔地提醒他注意保暖。
“妹子,咱夢到了張士誠,他說他的孫女會和咱的大孫有一段故事。”朱元璋嘴角稍微抽搐,片刻后微微上揚。
“看來故事越來越有趣了。妹子,你說咱大孫能不能掌控和讓張士誠以及陳友諒的后人為自己所用。”朱元璋眼里寒芒一閃。
“你別問我,英兒和標兒不一樣,有著更多的可塑性,不然你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準備自己教導。”馬皇后白了眼朱元璋。
“誒,姐夫病重了,咱的親人又少了一個。”語氣雖然平淡但卻充滿了無限悲涼。
“讓孩子們去看望這姐夫吧,文忠為我大明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功赫赫。
沒有姐夫的幫助,你成功的路會更難走。”
誠然,朱元璋只有在面對親人的時候才是最真實的,面對臣子他需要的是威嚴。
或許這就是朱元璋偏愛朱雄英和朱濟熺的原因了,三四歲的小孩子此時才是最真實的。
在坤寧宮,宮女太監自然是不敢招惹這兩位活祖宗,能說他們的也就只有朱元璋夫婦。
朱元璋看著孩子越鬧騰越喜歡,如果不是朱元璋和馬皇后寵愛他們,他們怎么敢拔朱元璋胡須,這可是伴君如伴虎的帝王之家。
好多人說他殘暴,不過,人就是要被區別對待。
如果朱元璋用對待親人的方式對待大明臣子,請問,還有誰會把皇帝放在眼中。
沒有威嚴的皇帝往往是傀儡或者被迫禪位他人幾年后意外暴斃。
來說說李貞李文忠父子吧,李文忠的母親也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大明建立后,朱元璋追封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明代宗室女子爵位: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冊,祿二千石,婿曰駙馬都尉。
這也是解釋了為何朱佛女是長公主,她是洪武皇帝的親二姐,而李貞也是駙馬都尉。
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婿皆儀賓。郡主祿八百石,余遞減有差。
民間稱呼一律是駙馬,可見是以偏概全,普通人自然不可能去仔細了解這些東西。
宗室女子對普通人來說也算是高高在上,不過底層宗室到了明代中期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除了親王和郡王那種頂級宗室日子舒坦,別的宗室可能為了吃一頓飽飯專門犯事去鳳陽皇家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