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草原捷報,青州請援
第七十六章草原捷報,青州請援
這面袁紹和曹操兩軍在官渡打起了持久戰,草原那面一場決戰正在展開。
鮮卑蒲頭單于領兵五萬兵困美稷,結果打了快一個月,每次都覺得匈奴人快要守不住了,結果又有很多弓箭手重新上城防御,似乎匈奴人永遠也死不完似的。鮮卑人已經在城下損失了了將近一萬人,結果還是沒有攻下美稷城來。
草原民族一向以抄略為主,不善攻城之戰。如今圍城日久,糧草不足,更主要的是沒有搶來戰利品,無法分發給戰士,軍心越來越不穩了。
這一日,斥候來報,南面來了一萬漢朝騎兵。打著征北將軍的旗號。蒲頭單于暗罵曹操使者,原本曹操的使者就是讓自己領兵南下,打敗匈奴之后,再雙發夾擊河東的漢軍。到時候搶到的物資都貴自己一方,這才放心南下。哪知道一個只有一萬人匈奴美稷城打了這么久。而河東軍反倒派兵來支援了,真是可氣。
但是蒲頭單于畢竟是拿得起放的下的人,既然攻不下美稷,現在援軍又到了,撤退便是。城中匈奴人只怕也死傷大半,是萬萬不敢追擊的。至于漢人嗎,與我鮮卑無仇,就算來到草原也是為了解美稷之圍,沒有拼命的道理。所以蒲頭下令全軍撤退,大搖大擺地就像撤走,甚至還在盤算著路上去哪再劫掠他并州幾座城池,這次南下總不能空手而回嗎?
哪知道就在鮮卑人開始撤退不久,美稷城大開城門,城中殺出兩萬生力騎兵來。蒲頭一下蒙了,根本不知道匈奴哪來的這么多兵馬?蒲頭無法,命人倉促迎戰。要知道騎兵拼的就是沖擊力和速度,鮮卑騎兵慌亂之間哪來是匈奴人的對手,一下大亂。
就在這時,漢人的一萬騎兵也動了,這一方騎兵全部是鐵甲長槍,隊伍嚴整向著鮮卑人的側翼碾壓而來。
如果說剛才蒲頭還有一戰之心,現在就是徹底膽寒了。他看到大勢已去,帶著一千本族的精銳衛士,迅速脫離了戰場向南逃遁。至于身后的戰局如何,他也管不了了,只是希望能過逃回彈汗山,將來再組織鮮卑人報仇。他這一千多人跑了一夜不敢休息,第二天一早看著快要到沙南了,一看匈奴人沒有追來總算松了一口氣。
這時,前方突然出現了一萬匈奴騎兵,蒲頭以為自己看錯了,自己辨認,這支匈奴軍隊打得正是匈奴右賢王呼廚泉的旗號。這就是一個月前在自己面前四散而逃的潰軍。蒲頭徹底絕望,這才知道戰爭從一開始,自己就進入了別人的圈套之中。
最后這一場大戰下來,鮮卑單于蒲頭戰死,鮮卑騎士逃回彈汗山的不足萬人。蒲頭之弟步度根繼任單于之位,但是中部鮮卑的實力從此開始大幅衰弱。這也直接導致了后來鮮卑內亂,步度根放棄彈汗山。
另一方面,匈奴成為了這一戰最大的受益者。匈奴的大敗鮮卑,崛起草原,并且俘虜了一萬多鮮卑騎兵,戰略物資的繳獲更是不計其數。
河東與匈奴雙方結盟,靠的是實力。不管是背嵬軍幫助防守美稷王城還是徐晃的一萬河東騎兵打出了赫赫威風,都不得不讓于扶羅刮目相看。所以對合同打通上郡到幽州的計劃,匈奴這面也是全力支持。基本上每百里就會建立一個游牧定居點,而這些定居點未來將承擔驛站一樣的功能,由匈奴和河東軍共同管理。
田靖得到這些情報的時候,已經是十日之后了。如今胡才正在田靖面前等候他下一步的指示。田靖對自己這軍師也是越來越滿意了,他總是能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找到自己。田靖問到:“每個定居點你都拍了飛鷹的人吧?”
胡才道,“明處兩人,暗處還有一人,可以保證草原上任何情報不會漏過,而且通過這條道路傳遞消息也快捷安全了很多。”
田靖對胡才的工作很滿意,似乎無意的說道,“你們之前是怎么發展教眾的,要不要試試在匈奴人當中傳播太平道?”
胡才的反應何等之快,田靖不希望自己在他的領地之內傳播太平道,但是匈奴人畢竟只是盟友,如果太平道能夠廣泛傳播,將來自己的情報系統行事倒也容易的多,說不定還能改變匈奴格局,便趕緊說道,“漢人匈奴人都是人,太平大道作為信仰對所有人都用的,將軍若是允許,我后面便著手處理此事。”
田靖點頭允許,然后又接著道,“我這里還有一件事情需要你親自去辦。田豐被關在鄴城的大牢之中。如果官渡之戰袁紹勝了,自會放他出來以示寬大,但是此戰若敗,只怕他的性命難保。我要你不計一切手段也要把此人給我救出來。”
胡才道,“屬下記下了。此事定然安排的滴水不漏,決不會讓人懷疑到我們身上。”
田靖接著道,“如今官渡之戰的勝負關系到我們下一步究竟該如何行動。如今我們占領的地方越來越多,你那面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越是這樣的時候,情報工作越不容有失。具體怎么做,我不干預,也不束縛你的手腳,你可根據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做。等此間戰事一了,我得再去一趟遼東,到時候需要你與我同行。”
胡才領命之后,告辭離去。
正好袁紹升帳,召集眾人議事。田靖到了大帳之中,才知道出現了新的情況:雙方在官渡僵持不下。所以曹軍在其他地方做起了小動作。樂進在河內加強了攻勢,高干領兵苦守蕩陰,如今派人來請援軍。瑯琊臧霸領兵攻打青州,大公子袁譚不敵,先后失了安丘,昌安,高密三城,如今也來請援。
袁紹聽完腦袋一個大過兩個,大罵道,“都是廢物!袁譚、高干的刺史如何當得?一個小小的樂進,一個山賊出身的臧霸都低擋不住!你們說說吧,有何退敵良策?”
眾謀士看袁紹生氣都不敢說話,沉默了半天,審配不得不站出來了,畢竟他是袁紹的首席謀士。“大將軍,配以為如今大戰的關鍵只在官渡,不在河內和青州。可給高干將軍派去一萬援兵,令其固守蕩陰。青州那面可讓大公子收縮防御,暫時讓給臧霸一些城池也沒有關系。只要官渡這面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樂進、臧霸必退!”
其它謀士沒人說話,袁紹便準備采用審配的額建議。
田靖心說,如今河內那面我去了反倒要聽令于高干,而且也改變不了戰局,不如趁此機會把呂雯,小六他們的人馬接應出來。便道,“大將軍,大公子那面我以為還是派些援軍去的好。畢竟若讓臧霸成了氣候,將來就算收復了失地只怕對大公子治理青州也是不益。我愿領本部人馬前去支援青州。”
田靖如此一說,袁紹覺得也是有理。畢竟是自己兒子,總不能讓別人看笑話不成。便對田靖說,“如此有勞將軍了。將軍本部兵馬尚在蕩陰守城,只怕一時抽調不利。我派一萬兵馬給將軍前去支援青州。
田靖道,“末將領命。不過田某既然領兵,還請大將軍派一文官以為監軍。”
田靖這么一說倒是出乎別人意料,為將者都想獨自領軍,哪有上趕著要求派監軍的道理。估計他是怕獨自一人承擔責任,要拉個墊背的。但是如今眼看官渡勝利在望,誰有肯舍下大功一件前去青州呢,袁紹的幾個謀士自然都不愿意。袁紹本人也是比較躊躇,不知該派何人前去。
這時田靖便道,“聽聞沮授之前言語不敬沖撞了大將軍,不如大將軍讓此人隨我前去,也好讓他戴罪立功?”
袁紹一聽大喜,這個沮授之前力阻自己南下,讓他牽馬折辱于他,如今正不知如何安置。倒不如借這個機會讓他隨田靖前去青州,也顯得我比較寬宏大量,袁紹便同意派沮授為監軍,隨田靖去青州。
田靖領了軍令帶著一萬士卒并自己的一千白馬義從以及李敢的五百飛虎兵,趕往青州方向了。
一路之上田靖有意交好沮授與他攀談,哪知沮授卻不愛搭理他。知道田靖提起與田豐相處,有意拜田豐為師,沮授這才顏色稍緩,與田靖說上幾句話。
田靖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沮授,也不好多說自去處理軍務了。其實他不知道沮授這里早把他當成了兩面三刀反復之人,否則的話又怎么能先仕幽州,再仕徐州,最后投靠漢帝卻又與冀州結盟,雖說有意拜田豐為師,師傅坐牢卻不向袁紹求情。沮授一生耿介,自然看不上田靖這種人。但是他卻不知田靖這一路發展的苦衷,也不知田靖都做過哪些事情,為天下蒼生為大漢付出的心血。
這一日田靖領兵到了青州治下齊國臨淄,如今袁譚的刺史府就在這里。袁譚聽到田靖、沮授領兵前來,大喜,擺宴為田靖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