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再次回到用工市場后開始了長時間的蹲守。對于那時候進城務工的人而言,晚上睡覺的地方多半就在勞務市場旁邊的屋檐下,因為這樣的生活習慣,以及當時的社會治安環境,滋生了一部分壞人,他們就靠晚上搶劫進城務工的農村人為生。父親告訴我,他在某天晚上回到用工市場后找了一張報紙就地休息,午夜時分有人走到他身后,用刀抵在了他的后腰,讓他把錢交出來,父親在無奈之下交出了身上僅有的五元錢之后得以脫身。
脫身之后的父親一路狂奔,連夜遠離了省城,日夜兼程步行回家,父親說他走了三天走到了縣城旁邊山上,遇到了一個和藹的老人家,把他帶回家,讓他喝水吃飯,還留他休息了一晚才繼續上路,他一直很感激那位老人家,可惜后來再也記不起來老人家在哪里,也沒法當面感謝了,這成了他的遺憾。
父親就這樣結束了他的第一次打工生涯,草草回到家,繼續幫爺爺奶奶還起了人情債。在勞動之余,父親愛上了習武,為了強身健體,擁有自保之力,我想,也許是省城打工的經歷讓他覺得在外行走還是需要武藝傍身。
提起習武,父親無比自豪,他在一年內練習了八極拳,長拳,學習了李小龍的截拳道,托人買到了各種習武書籍。這些書籍保存完好,在我長大之后仍然得以窺見。
或許是習武有成,亦或靜極思動,父親在家一年后,又決定外出打工,這次的父親十分謹慎,再次來到省城,他沒有追求工資高的工作,而是跟著一位養魚的老板前去學習養魚,以期望掌握一門能夠養活自己的手藝。在這里,他每天早上早早的就要去地里割草,然后投到魚池里喂養魚兒,白天跟著撈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也許好動是年輕人的天性,在這樣古井無波的過了一段時間后,父親又覺得這份工作乏味了,并且掙不到太多的錢,于是打起行囊向老板辭行。老板看在他平日任勞任怨干活的份上,爽快的結了工資,讓他離開了。
父親說,離開了養魚場那一瞬間,他感覺空氣特別的新鮮,再也沒了平日里的糾纏不休的水腥氣、魚腥氣。又感受到了自由的氣息。之后的父親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在臨縣做回了老本行,幫人種地,做的跟家里面一樣的活但是有工錢拿,這讓父親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體驗。于是他留了下來。關于這段生活父親并沒有過多的描述,因此我也沒有更多的記憶,只是依稀記得父親說在那里干了兩個多月,然后再一次向省城進發。
這一次進城的父親因為前面攢了一些錢,所以并沒有忙著去找工作,而是先在市區轉了一圈,想仔細的看看能不能學到一門賺錢的營生。
在經過幾天的觀察之后,父親覺得理發是一個很適合的手藝,因為村里缺少專業的理發師,只要學會這門手藝回到村里也不愁養不活自己,于是父親決定去學習理發。但是這個時候的理發不是隨便就能學到的,去理發店打工只能打打雜,不會輕易有練習的機會。唯一的方法是花錢去進行培訓。父親在理發店干了短暫的一段時間,在發現學不到真正的手藝后他離開了,再一次回到了闊別多日的老家。
回老家的父親繼續干著那些永遠也干不完的農活,同時思考怎么才能學習到理發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