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吳王府,布局規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既有輝煌富貴的風范,又有清致素雅的韻味。整座府邸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建筑規格頗高,隱隱有和吳王杜伏威身份相符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氣勢。
吳王杜伏威在書房中對跪在自己面前、向自己辭別的闞陵說道:“我已決意忠心大唐。此次你前往江淮,務必發動江淮舊部,合力鏟除逆賊輔公佑,為我的義子王雄誕報仇。我有兩名義子,如今就只剩下你了,望你多加小心?!?p> 闞陵發誓道:“吳王放心,我必會全力協助大唐,鏟除逆賊輔公佑,為右將軍王雄誕報仇,也以此向大唐表明吳王對于大唐的忠心?!?p> 杜伏威緩緩地走到了闞陵的近前,拍著他的肩膀說道:“多加保重?!?p> 闞陵雙目通紅,對杜伏威跪拜道:“請吳王也多加保重,闞陵去也。”
言罷,就起身告辭,離開了吳王府。
十數日后,李飛虎帶著宣旨的太監和闞陵一起到達了岳陽城。
太監向荊州大都督、趙郡王李孝恭宣讀了皇帝的旨意后,就起身返回了。
李孝恭打量著闞陵。
闞陵三十歲左、右年紀,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威風凜凜。他頭戴亮銀盔,身穿亮銀甲,外罩素羅袍,白似雪,亮如銀,威武異常。
李孝恭心中暗道:“真英雄也”,不禁喜愛異常。
不久,有兩員大將走進了李孝恭的書房。
這兩員大將,有一位李玄見過,乃是李孝恭前往武當山時,跟隨在李孝恭身后,袒護張亮的那位相貌平凡、眼含精光的鎮東將軍——李績;另一位大將則三十四、五歲年紀,頭戴熟銅獅子盔,盔后斗大一顆紅纓,筆直尖挺;身披獸面吞頭鎧,腰系玲瓏獅蠻帶,前后兩面青銅護心鏡,上系紅錦百花袍,腳踏虎紋金睛靴,威風凜凜,氣度非凡。隆長白臉,三綹微須,膀闊腰圓,睿智威武。
兩員武將見到李孝恭后,躬身行禮道:
“荊州副都督、荊州行軍長史李靖拜見大都督。”
“鎮東將軍李績拜見大都督?!?p> 李孝恭笑道:“藥師(李靖的字)、懋功(李績的字)來了,快坐?!?p> 分賓主落座后,李孝恭向李靖和李績介紹了李玄和闞陵,也向李玄、闞陵介紹了李靖和李績。
看著李靖和李績,李玄不禁感到欣喜。大唐的兩代軍神,今日有幸一見。唐初,大唐之所以能夠橫掃天下,所向披靡,這兩位可謂功不可沒,尤其是李靖,善于用兵,長于謀略,一生從無敗績,多次以少積多,屢創奇跡。南平蕭銑、輔公佑,北滅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是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之一,后人評價其“唐之善于兵者,無若李靖。李靖領軍,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李孝恭請出了皇帝李淵的圣旨,宣讀道:“陛下有旨,詔令南方大軍平定輔公佑叛亂,擒殺逆賊輔公佑?!?p> 宣讀后,李孝恭對著眾人說道:“都議議吧,看這一仗怎么打?”
話音剛落,李靖就站起來說道:“輔公佑所依仗著乃是長江天險,如若我軍能一舉攻破駐守長江的賊將張善安部,則會給輔公佑賊軍一個沉重的打擊。既有利于瓦解賊軍的士氣,又有利于我軍盡快平定江淮之亂,早日結束戰事。”
李孝恭看著李績說道:“藥師,你早有打算?擊破賊將張善安部,確實是好處多多,只是不知藥師有何謀劃,可以安然渡過長江天險?”
李靖自信滿滿的說道:“夜襲?!?p> 李孝恭疑問道:“夜襲?”
李靖回答道:“駐守長江的賊將張善安本為江淮最大的水賊,輔公佑收編后,對其軍紀一直沒有予以整頓。其軍紀之渙散,士兵素質之低下,惡名遠播于天下。夜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必能一舉擊破賊將張善安部,拿下長江天險?!?p> 李孝恭看向了李績,李績起身道:“末將贊成副都督的打法?!?p> 李孝恭沉吟后,說道:“好,咱們就這么打?!?p> 語音剛落,闞陵突然站起來請愿道:“末將請求為先鋒,帶隊夜襲張善安部。”
李孝恭思考后,回答道:“難得闞陵將軍求戰心切,準”。
數日后的深夜,夜黑風高,大地已經沉睡,除了微風輕輕地吹過,空曠的水面上寂靜無聲。周圍除了寂靜還是寂靜。天上亮,地上黑,而咄咄逼人的寒氣似乎把光也阻隔了似的。黑沉沉的夜,仿佛無邊的濃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際,連星星的微光也沒有。夜霧襲來,初春的夜晚增加了些許的涼意,朦朧的月光下,看不到幾顆星星。天空并非純黑色,倒是黑中透出一片無垠的深藍,一直蔓延向遠處。
闞陵帶著五百名大唐敢死之士偷偷的乘小船渡過了長江,到達了張善安緊急構筑的石頭城下。張善安的部下察覺時,闞陵已經率領著士兵攀登上了石頭城的城頭。雙方旋即短兵相接,展開肉搏。一番血戰,闞陵所帶兵將不足三百,而駐守石頭城的張善安部卻擁有將近四萬之眾,闞陵所率兵將被圍困于城頭一角,不得動彈。
一名大唐將佐對闞陵建議道:“將軍,撤吧。賊人勢大,如之奈何呀?”
闞陵從敢死之士護衛下挺身而出,慨然道:“不遇危急,何以顯壯士?我輩從軍殺敵,當為此時矣?!?p> 言罷,便身先士卒、往敵軍密集處奮勇砍殺,其所過之處,敵軍紛紛為之仆倒。
有闞陵這樣的勇將打頭陣,唐軍敢死之士士氣高漲,緊隨其后,四處砍殺,城頭為之一空,城門最終為唐軍占領。
對岸的李孝恭等人,得知闞陵得手,便立即率領二十萬大唐精銳掩殺了過來,通過闞陵占領的城門涌入了城中,和張善安部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黎明時分,唐軍全面肅清了守城的張善安部,俘獲賊首張善安,俘虜三萬余人。
長江天險,自此易手,為大唐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