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更之后,想恢復點人氣好難啊……)
田志看到扶蘇終于回來,長舒了一口氣,新鄭可不像陽翟,那里是韓國的老巢,如果被人知道了扶蘇的身份,保不齊會有人鋌而走險,為韓國復仇。
熊琦當天下午返回陽翟,他沒有進城,只是停留在了驛館,晉毅也在晚上返回,帶回來厚厚的卷宗。
熊琦請扶蘇過去,一同聽晉毅的調查結果。
“民心倒還安定,舊官員中雖有人不安定,但是大多不在要職,又有咸陽來的官員掣肘,倒也翻不起什么風浪。”
晉毅對此次調查的結果還算滿意,并沒有來之前所想的嚴重。
熊琦隨意的翻看著卷宗,對晉毅的調查還算認可。
“倒是幾個從咸陽過來的官吏,手腳有些不干凈,不知道下官要如何處置?”晉毅點出了幾個特別的卷宗,示意熊琦查看。
熊琦看完之后,找出兩份卷宗,交給晉毅,開口道:“已經抓了兩個本地的官吏,咸陽派來的官員,也抓兩個吧,其余犯了小錯的也警告一番,免得他們得寸進尺、越陷越深。”
“是,不知丞相何時返回咸陽?”晉毅問了一句。
“你這里可結束了,還需要幾日?”
“差不多了,明日將這兩個人抓了,其余的事情我會移交交給田大人。”
“好,那就在陽翟休整兩日,大后天一早我們返回咸陽。”
“扶蘇,你覺得呢?”熊琦吩咐完晉毅,又問扶蘇道。
“熊相安排的并無不妥,但父王讓我負責潁川郡的戶口統計,這才剛開了個頭,我能回去嗎?”
扶蘇對熊琦對政務的處理,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只是有些不太確定自己是否應該跟隨熊琦一起返回咸陽。
“已經足夠了,你也休息兩天天,到時候我們一同出發。”
“是。”顯然熊琦應該知道嬴政讓扶蘇來潁川并不是為了戶口統計,而是有其他打算,只是連熊琦都知道怎么回事,扶蘇自己卻不明就里。
熊琦撫慰韓安的任務完成,晉毅監察潁川官場的任務也已經結束,扶蘇被熊琦從戶口統計中揪出,一行人的歸程要比來時輕松的多,也不再著急趕路,只要碰到縣城不管這一天還有多長時間,熊琦都會讓眾人停下,休息一番。
來的時候有個田志,回去的時候不僅僅多了楊建和兩個犯官。
主要是熊琦回返的隊伍比來的時候臃腫了不少,難不成熊琦出差一趟還采買了一番嗎。
“這些都是韓國的宗室,且都與姬安親近。”
熊琦指著這些面色忐忑,甚至有些凄惶。
對于韓國宗室的處置,出發之前秦國朝堂雖有議論,但似乎還沒有形成公論,熊琦此番出行也沒透出風聲,竟然就直接執行了。
楊建對兩個貪官充滿好奇,不時的打趣,說他們為了小利,竟然放棄了大好前途,這兩個人從一開始的滿面羞慚,充滿恐懼,逐漸變的頹廢麻木,似乎對即將到來的囚犯生活也不關心了。
“扶蘇,你說這兩個人圖什么呢!好好的縣令不做,竟然收受賄賂,哎。”
楊建從小不缺吃穿,不知道錢財的好處,不明白這些從底層做起的官吏對錢財的渴望。
“也許有苦衷吧。”距離洛陽已經不遠,扶蘇沒有心思和楊建一起猜測兩個犯官變壞的緣由,而是思考著自己此次出行最后一個目標能否實現。
其實扶蘇對秦國的官吏,整體是佩服的。
他們任職前不僅要接受培訓,入職后還有各種成文、不成文的操守規則要遵守,甚至明確告訴他們怎么做才能做好一個官員,而且秦國有專門法律規定對官員貪污、瀆職、不稱職等行為進行懲罰。
秦法嚴苛,可不僅僅是扶蘇以前認為的只對老百姓嚴苛,對官吏也是一樣嚴苛。
雖然這些制度、法律不至于像后世那么完備,但已經讓扶蘇驚訝不已,當然,扶蘇現在對秦國出乎意料的先進已經有了審美疲勞,司空見慣了。
不像一開始來到這個世界,見到了秦國不同于教科書的一面,就覺得自己原來學的歷史都是騙人的。
他自己的理解,史家,尤其是孔子之后的史家,慣用春秋筆法。
到達洛陽的驛館之后,扶蘇撇開楊建,只帶著孟安和羽白兩個人,再次進入洛陽城。
“呂祖。”
“回來啦,你祖母正在等你。”
呂不韋再次看到扶蘇,顯得比上次要熱情一些,話也多一些。
呂不韋的變化,讓扶蘇覺得,也許請呂不韋回咸陽,是有可能的吧,清華學宮,大概可以大肆從勛貴中招生了
趙姬還是住在他的小院中,扶蘇到的時候,她正拿著一本書,安靜的閱讀,聽到呂不韋和扶蘇的腳步聲,抬起頭來,無聲的笑了起來。
“扶蘇拜見祖母,祖母安好。”
“快起來,讓祖母瞧瞧,哎呦,怎么變成了個黑小子。”
扶蘇笑著解說了一番自己在潁川的生活,聽得趙姬心疼不已,直呼嬴政狠心。
“祖母可愿隨我返回咸陽?”扶蘇迫不及待的表達了自己的愿望。
趙姬并沒有回答,而是看向呂不韋。
呂不韋并沒有回避,用眼神安慰著趙姬,開口道:
“我和你祖母年齡已經大了,余生的愿望不過是安享晚年,兒孫繞膝罷了。”
“可現在我與你祖母居在洛陽,你祖母日日牽掛你與大王,我則日日擔心喪命;
能回咸陽無論對你祖母還是對我,甚至對整個呂家都有好處,我沒有理由反對,但如果沒有你父王的允許,我是不會回咸陽的。”
呂不韋同意返回咸陽,這讓扶蘇很是興奮,可他又提出條件,只有經過嬴政同意,才會動身。
“好,我回去一定讓父王同意。”扶蘇看到趙姬希冀的眼神,咬牙保證。
“這次能在洛陽多待幾天了吧?”
“可以,熊相準了我兩天的假期,我每日都來向祖母請安。”
……
三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扶蘇坐在馬上回想昨日離開呂府時,呂不韋的話,說實話,他并不確定呂不韋的保證是真是假。
“從你祖母來我這里的那天開始,我怕有人看到你祖母,遣散了所有的門客,自己的兒子也與我分開居住。”
“失去了權位和數千的門客,我反而覺得心安和輕快,我不想失去你祖母,也不想失去這樣的生活,所以我再也不會回到朝堂,如果我回到咸陽,絕不會在政事上給你幫助,你要想好了。”
“能像陶朱公一樣全身而退,對我而言是大幸;我是不想再進入咸陽這樣的漩渦的。”
也許是欲擒故縱,扶蘇不無惡意的猜想。
“扶蘇,你說我們什么時候能走一次你在軍棋中所提到的軌路,真如你上次說的能日行千里?”
離開洛陽,他們一行人再次踏上了聞名后世的直道,楊建不時的對比直道和他來時走的小路的區別,發誓以后沒有公務絕不會離開咸陽了。
“學宮里不是有模型嗎,我記得你去試過幾次吧?”
楊建撇撇嘴,道:“那才多長點距離,馬都沒跑開呢,就到頭了,怎么能算!”
扶蘇開口想要反駁,楊建卻不給機會,繼續道:
“更別說剛建好的那個大圓圈,馬拉著車板跑兩圈我就要吐了,誰會受那份罪,非要看看上面到底能跑多快。”
“算你說的有道理。”扶蘇似乎想起了什么,又開口問楊建道“你今年都十五了,明年是不是要參軍了?參軍的話肯定有機會體驗軌路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