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墨玉在九華山呆了兩天,走遍了大小寺廟。
我們即將離開九華山,在半山腰又與猴群相遇。為首的母猴子帶頭舉手作揖,送我們下山。或許它擔(dān)心我們再次受到蛇的攻擊。
墨玉為此甚至留下了眼淚。動物尚之恩情,何況人乎。
我們沿著九華山山脈向南方走去。一路上看見茶樹青青、茶女采茶忙。
我們距離徽州越來越近,山路越來越難走,墨玉的膝蓋紅腫,走路十分困難。我們坐下休息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在我們對面山上有一個巨大的洞口。
墨玉說:“那里會比較涼快,我們到洞里休息吧。”
因為沒有路可走,墨玉便把她的匕首給我。
她的匕首很鋒利,我砍斷擋在我們前面的樹枝艱難的行走著。將近2個小時后,我們才到達(dá)洞口。
洞口雖然不大,但里面縱橫交錯,洞內(nèi)有幾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組成長80米,寬1.5米、高4米的地下長廊。右側(cè)這邊有一方形洞口,入內(nèi)方知廊中有廊。其走向相同,但深度更深,足有百米,水呈翡翠綠色。
我和墨玉繼續(xù)在洞里前行,這個洞門呈扁長方形,寬約50米,高約30米,深度莫側(cè),寬綽廣大,氣勢恢宏。6根石柱,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它們成兩排陣勢支撐窟頂。如此四層,衍入地下,洞內(nèi)有水,深不見底。水中有紅、黃、藍(lán)、白、黑游魚,其狀多怪異。
我和墨玉在洞中穿行,洞越來越多,形狀各異。從洞壁斧鑿的痕跡看,這不是天然的山洞,應(yīng)是人工開發(fā)的。可這上百萬方的石頭運(yùn)到那里去了?開發(fā)這個山洞的目的是什么?
山洞里冬暖夏涼,從外面射進(jìn)來的光線看,應(yīng)該已近黃昏。此時,我和墨玉已經(jīng)走了將近一天的時間了,也沒辦法走出山洞。我看見分明是出路,等走跟前,會發(fā)現(xiàn)這只是進(jìn)入另外一個山洞的入口而已。我們在山洞里徹底地迷路了。
山洞的光線一點點地暗了下來,我跟墨玉開始感到緊張。今晚,看來難以走出山洞了。
我們實在太累了,坐在原地休息。突然洞里傳來了烤魚的味道。
墨玉說:“這洞里有人。”
我忙把手電筒打開,大喊:“有人在嗎?”
洞里傳回我們的回音,沒有人應(yīng)答。
我們順著魚香的味道,往前走。不知道走了多長時間。終于在另外的一個洞內(nèi),看見一個老人。他的面前放著一堆燃燒的干柴。手里拿著一根鐵條,鐵條穿著一條很大的魚。在他的背后。有很大一堆碼放整齊的柴火。估計有幾百個立方。
這個山洞是我們走了一天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座干燥的山洞。
老人看見我們進(jìn)來,顯得很驚慌。
我忙說:“老人家我們迷路了。”
老人只是點頭,不說話。
我又問:“老人家知道出路嗎?”
老人家搖頭,不說話。
難道他是啞巴?
我又問老人:“你進(jìn)來多長時間了。”
他伸出了兩根手指。我說:“是2年?”
老人搖搖頭。我驚訝地說:“難道是20年?”
老人點點頭。
我和墨玉驚呆了。難道我們真出不去了?
老人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站起來,指了指后面的小山洞。
我們用手電筒一照原來里面有一堆白骨。
墨玉撲進(jìn)我的懷里。嚇的不敢動彈。
老人沒有理會我們的驚嚇,拿著一個大的鐵簽子走到另外一個山洞內(nèi),我們隨著老人進(jìn)入洞內(nèi),這洞內(nèi)下面有水。老人拿著鐵簽子用力扎向水面。隨后把鐵簽子收回,一條大大的黑魚被牢牢地插住。
老人招呼我們又返回他的山洞。他把魚的內(nèi)臟用刀挖出來,隨后放在火上烤。我從行李里拿出咸鹽。
我似乎感覺老人眼睛一亮。他忙把鹽灑到了另外一條魚上。看來他已經(jīng)二十年沒吃到咸鹽了。
這魚鮮嫩可口。我們又把帶來的面包分給老人。
老人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
火光中,我們看到老人臉上露出笑容。他突然開口說話,但是話說的很艱難。他的意思是20年沒說過話了。很多詞語他都忘記了。
我指著他身后幾百個立方的柴火問:“這是你弄進(jìn)來的嗎?”
老人搖搖頭說:“不是。”
然后指著另外洞口里的白骨說:“估計是他們弄進(jìn)來的。”
墨玉低聲和我說:“看來我們兩個要陪這老人家在這洞里過一輩子了。”
我說:“我們會有辦法出去的。”其實我心里一點底也沒有,只是安慰墨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