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鐵礦(2)
這算是個小插曲,但李順靠在墻角久久不能入睡。
封建社會為什么比奴隸社會進步,這就是一點。而滿清以奴隸社會沖擊有著快兩千封建歷史的中原社會。而李順卻在瑟瑟發抖,為滿清奴役的漢人痛心不以。
滿清的統治從一開始就實行的奴隸社會。殘酷的高壓統治使得大量的奴隸死亡,逃散。于是,一次次破關搶劫。搶劫糧食,財寶,更多的是掠奪人口。
我們就拿1638年來說,崇禎十一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軍入關,兵鋒直到濟南。一天之內,攻破濟南城。濟南被掠一空。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里,獲人畜46萬2千3百,黃金4039兩,白銀97萬7460兩。這里人畜等同。
而崇禎十五年入關俘獲人口36萬9千人。這些人就成了滿清貴族的財物。
現實往往比你看得更殘酷,我們已無法想象當年漢人的遭遇。滿清的原罪是怎么也洗不清的。
————
第二天一大早,李順找到阿西,遞上一大包煙葉,讓朱天賜告訴他:“這算是劉趙氏贖身的費用,剩下的如果沒人接她就當作以后的吃穿費用,如果他兒子來接他,就讓人家回去!不得為難!”
阿西看著煙葉,連聲說好,在他眼里煙葉肯定比劉趙氏要好,有價值的多。
能救一個算一個,但愿劉趙氏有個好結果。
吃過早飯,一行人出發紅頭山。
紅頭山,顧名思義,發紅的山頭。這也是鐵礦石的標志之一。鐵和氧氣作用生成氧化鐵,顏色發紅。世界上高品位的鐵礦石產地,紅色就是它的基本色。
上到半山腰,已經看到礦洞林立,不過基本荒廢坍塌了。
朱天賜解釋他爹說的萬歷年間這里曾大規模開采鐵礦,那個時候還有宮里派駐的太監。不過后來礦主都成了省里京里的大官管家,這里就成了他們的儲錢罐,對礦工苛刻日盛,礦工們一氣之下焚燒礦洞,搗毀礦場,這里就荒廢了。
真實情況是利益分配不均,有人就放火燒了礦場。那就是有人掀了桌子。大家都沒得吃,大家都不吃。
這些跟李順關系不大,李順還得感謝,要不能給留到現在。
隨行的書記官趕忙四處畫圖,采集標本。后世的統計這里的儲量是很大的,足夠義軍的取用。但是怎樣開采,如何冶煉,怎樣運輸,問題很多。
鐵礦石的冶煉需要大量的焦炭,這里只有鐵礦石,交通運輸困難,還沒有大量采礦工人,這些估計也是這里荒廢的原因。
李順知道這個世界不全是零和博弈,還有一種叫雙贏。
看著這里還是奴隸社會,人們為生存掙扎,李順知道有辦法了。
李順通過朱天賜告訴阿西要大力開采鐵礦,具體方法呢就阿西組織人挖礦,李順按照斤兩來收購。
阿西卻猶豫了,他生活在這礦山旁邊,知道挖礦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知道不光要人力,還要技術人員,還要會冶煉的師傅,并且這里沒有路,原來是冶煉完全靠人力背出去。
李順告訴他你只需要挖礦,其他的什么都別管。李順知道這個礦埋藏很淺,直接大揭皮就行,要什么技術。
這就簡單多了,雙方達成了愉快的合作。
阿西執行力也很可以,立馬找了周圍村寨的頭人,大家一致同意挖礦,修路。
李順的想法,專業的事教給專業的人干。這些本地土著就負責挖礦,然后呢就直接鐵礦石運出去,找到合適的冶煉場所。然后,煉鋼,造槍,造炮。
下面就商量修路的事,阿西也知道就算挖出來礦。運不出去也變不成錢。修路很是積極。留下必要的人員協調,李順李來享連夜趕了回來,時不待人,還有更多的事要干。
因為修路啊,挖礦啊都離大哥李來享的駐地近,李順就把這個事情全權委托給李來享,因為跟朱天賜也熟,一切都水到渠成。李順也就告辭回到老黑山老秦軍駐地。
老黑山的特務處也招募到第一批學員。竟然真的是三教九流,各行各業,各種年齡階段。估計掩護身份都不要,可以直接派往敵占區。
今天,李順要給特務處第一期學員講一節間諜史。當然,李順尊重傳統,而是從【孫子兵法用間篇】講起。其實李順更崇拜張儀,蘇秦那種可以改變一個國家命運的,戰略級別的間諜。
間諜的最高理想就是,我不存在,但我一直在。像戰國的“合縱連橫”那些都是戰略級別的。并且他們的身份目的到今天還有人再研究。
看著底下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人,李順是感慨萬千,但愿這些人能開枝散葉,開創不一樣的大順錦衣衛。
引人注目的是竟然有一對老夫妻,女學員竟然不少,這可能也是李順要求的結果。當然大量的都是年輕的學員。他們能坐到著都有他們的理由,也是眾多條件下最好的結果。
李順的第一要求就是大家熟讀【孫子兵法-用間篇】,并且融會貫通。
【孫子兵法-用間篇】科學地把吧間諜劃分為因間、類間、反間、死間和生間5種。明確地規定了間諜活動的任務在于“知彼”,并系統地提出了使用間諜應遵循親近、信任、厚賞。嚴格保密的原則,具體地提出了使用方法,縝密地提出“以上智為間”作為招募間諜的重要條件。
李順則舉重若輕地就歷史上宋代的皇城司,以及本朝的錦衣衛舉例。當然現在特務處還沒有監察內部的職責。
當然這兩個間諜機構后期職權擴張,由軍情機構,最后涵蓋官情民事。大順的特務處不是錦衣衛,但希望超過錦衣衛。
因為現在的主要矛盾就是民族矛盾,李順就要求這批學員專注于敵情刺探。當然具體的課程由專門的老師講。
李順不希望搞個人崇拜,希望這些人對大順負責。當然現在有點遠,李順希望把這個萌芽種下去。讓他們為國,為大順效力,而不是為個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