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漫漫起煙塵,謫居九州行牧云。辰時放舟帆逐浪,暮色吹笛管平潮。
.................................................................................................................
佛曰,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和尚,那個和尚沒剃頭
……
上面這句話和管平潮無關,和早已經開始連載《仙路煙塵》無關,和正當紅連載《九州牧云錄》也無關。這句話完全是我杜撰。當然,若說無關,又有相似。敢問相似在何處?我就不告訴你,想知道答案,自個兒往下看。
.................................................................................................................
以上都是廢話,下面也是廢話。
.................................................................................................................
話說自從嚴復在《天演論》”譯例言”中提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信”指意義不背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歪曲,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達”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翻譯老外的作品的時候,要忠實于原意,要通順,要講究文章本身的簡明優雅。
雖然嚴復這句話是對著翻譯外國作品而言,但是我們在翻譯古文的時候,往往也會借鑒這一要求。而由于古文的特性,則最后一條,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就格外的有意義了。
仙俠小說這種有中國特色或者說中國特有的小說種類,打得旗號就是發掘傳統文化,既然是傳統文化,當然要追求古色古香,那么我認為嚴復的這三條要求是格外的重要了。
當然,文有千種,種種不同。銅板琵琶,絲竹管弦,各有所好,這無可厚非。但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那一瓢適合我呢?銅板琵琶唱大江。
唱那仙俠當用何物?當然是神雪玉笛水龍吟了。
仙者,山人也。古語大隱隱于山。山人,在古代往往代表奇人異士,有大能者。而且這種大能者,要對權勢不屑一顧,所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得關心時事,必要時能夠匡扶朝政。有宵小之輩以此為利,所以形成“終南捷徑”之說。
所以,山人就是不理俗務但能指點江山之人。
指點江山,必用“正”而不用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甚至半真半假,半網游半現實,都可以算作小說。但決不能算仙俠。仙之一字,可以清靈飄逸,可以青樓館閣,可以玉虛玉庭。但絕不能出現氫氣球,絕不能出現鳳姐兒,更不能出現龍組——否則就是玄幻。
俠之一字,則必用“正”而不用邪。所謂天行有道。道之外,不足以稱個“俠”字。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俠修身,大俠平天下。無論如何,背道棄義,無腦殺戮者,決不能算作俠字。
.................................................................................................................
廢話到此結束。
.................................................................................................................
管平潮的作品,給人的最強烈的感覺就是文采斐然。所謂的信達雅的雅字。
斐然到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的地步。
第一,目錄,所有的章節名稱都是五言七言四六句,而且用詞古雅。
第二,詠詩與用典。開篇來一首,是四大名著乃至其他名著非名著常用的手法,然而,那都是古代人的手法。到了近現代,由于對古典詩詞的研習漸少,這樣的寫法不多見了。這種手法有一個好處,可以讓人很容易的聯想到古代巨著上去。就好比西裝革履的就容易讓人高看一眼是一個道理。但是話說回來了,要你穿的是西裝才行,尿素袋子縫出來的不算,更千萬別帶著MADEINCHINA。至于用典,諺語典故隨處就來,而且用的無不燙貼。
第三,命名,管平潮,張醒言,張牧云:皆是平淡字,別成生花語。用景,馬蹄山中枇杷樹下大青石,羅州城外寶林寺內無名經。神奇嗎?不神奇。隨便找座山,青石遍地。隨便找個寺,經書滿樓。可正是這不神奇之處,才在神秘之外有可行之處,也許我們會想起小時候見過的某塊石頭,也許我們會想起自己的某本課本。比如憤怒的小鳥,天下聞名。可是,你讓他畫成憤怒的超級賽亞人扔石頭打奧特曼試試,唾沫星子淹死你。
第四,這個說出來就有些…..有些那個…..難為情了。所謂古雅一詞,便在于用尋常字組成不尋常義。而且,這意還要讓人能讀懂,但細琢磨卻又不知何講。比如,蘆荻秋月圖。比如橫巘聯嵐(不許翻康熙字典….不許翻康熙字典….)
.................................................................................................................
至于達字,常說的一個詞叫做“詞不達意”,我想管大的作品絕對算得上是詞以達意之作。以《九州牧云錄》第一章為例,為了突出公主身份高貴頤指氣使,先以德高望重老臣苦薦,又以失手之罪鞭尸侍女,接著計詐朱將軍,最后獨舟而出撞暈在礁石上。這樣寫,是為了突出月嬋(公主)在張牧云的身邊低眉順眼的劇烈反差,烘托張牧云。
.................................................................................................................
至于信字,因是原創,此處別解為以詳實的生活瑣事來增加可信度。比如叉魚,比如抄寫經文,比如曬被子,比如月亮的別名。這些完全是取自真實生活中的東西,讓人讀起來格外親近。
.................................................................................................................
能做到信達雅三字,管子可以休矣。哦哦,管子還要討生活,那您繼續寫吧。
說完文筆,再說情節。
.................................................................................................................
說起來,現代人的思維頻率跳躍極快,因此脫線也極快。倘若不能增加頻譜范圍的話,那么極容易讓讀者的思維跳出作者的掌控之中。
換句話說,現在的作者討口飯吃實在是太難了,為了要滿足讀者思維的跳躍性,不但要滿足故事情節的需求,在此之外最好還要能提供歡樂小段子,歷史小知識,生活小貼士,感情小護士等諸多功能。
當然,個人以為,首要的是講故事。有一個曲折動人的主線故事,才是最重要的。有許多歡樂向的書專一為向讀者提供歡樂小段子為己任,這就好比財運雖旺但命運飄忽不定,讀者看著看著滿足感就夭折了。
管大的作品,故事向來曲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比如《九州牧云錄》中,尋寶的一段,黑衣人尋寶不得反被殺,老和尚帶張牧云尋寶,先尋了個青銅大鐘,最后才尋了本無名經書。
所謂廟里有個和尚,和尚沒剃頭之意也。
.................................................................................................................
故事之外,第一滿足感是歡樂小段子了。
歡樂小段子的講法又有所不同。言古事而講新語,本科幻而列仙俠,欲求歡樂,皆為不可得也。
最最要緊的,是與語境融為一體,信手拈來。比如月嬋哭濕了被子,張牧云拿出去曬。小童看見,笑他尿床。似此小事,信手拈來,渾然無跡。
至于歷史知識,隨手摘一段吧:
“千里洞庭古又稱“云夢大澤”,只因其水波渺彌,上下千里,氣接云空,如夢如迷,故有云夢之號。
占地千里的云夢洞庭,向北以松滋、虎渡、藕池、華容四河與長江相連,向南則有湘、資、沅、澧、汨羅五水注入,正是南通北達,萬千氣象。在洞庭以南五水之中,又以汨羅風光最為秀麗。”
.................................................................................................................
生活小貼士,感情小護士等等我就不說了,諸君自己體會吧。
.................................................................................................................
珠玉文字當然是管大的毫無置疑的特色,幾可與傳統文學文字相媲美。然而文字以外,管大的文架構也頗有特色。
..................................................................................................................
若看攻略看得多了,當知道網文的一大特點,就是升級體系必須明顯。什么一級修真期,二級悟道期,一級絕對打不過二級,二級的神兵一級拿不動。
說起來這種架構和網游的設定頗有想通之處,好處在簡單明了,讀者一看便知。不好處在于如此鮮明的階層劃分,主角卻偏偏要打破,著實讓人為難。
其實,最不好處就是,這樣的架構實在是太容易寫,已經讓人寫的爛大街了。什么仙俠武俠玄幻科幻,上來就一句:這個世界的力量是這么劃分的………
所謂風起于青萍之末,而翔于九天。查微知著,當青萍晃動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起風了。
比如《九州牧云錄》,當看見朱將軍為了給公主采花,下江游泳的時候。就可知凡人體力和自然力量的對比。
當看見公主一葉扁舟在江中激流上前進,公主釋放法術對付礁石,最終仍被撞暈的時候,就可知修道之人的法力和自然之力之間的對比。當看見張牧云叉魚的時候,就知道這時候他只有靠自身的力氣和敏捷生存。當看見無咎老道火燒君山的時候,就知道無咎老道的法力要比公主強的多。而當張牧云鬼上身的時候,氣勢壓倒無咎老道,就說明張牧云的潛力發揮出來要比無咎強得多。
這就是鮮明的力量設定。
沒有什么一級二級,然而我們照樣能夠清晰的感覺到各人武力值的高低。
管大的文,一向都是通過對比來顯示力量,這樣的做法,網文中已經不多了。
我一向認為,仙俠的文就當如此。武力值的設定,不過是作者做的規劃而已,就不應該顯現在紙面上——除非天庭設了科舉考試,每年讓仙人們考一下到底是舉人還是秀才。
當然,天劫的設定,是一個很好的考試標準。但是,也并不是一定就能互相查知層次,不一定是上克下的。也不是每部書都要天劫雷雷的。
…………………………………………………………………….............................................
故事情節有始必有終,設定十分淺顯易懂。其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人物的用途。
公主裝暈失憶
張牧云撿到
張牧云抄經書
張牧云公主救了寶林寺眾僧
張牧云得無名經書
無咎請張牧云做向導
無咎燒山
張牧云救了巨靈一族
冰飖受巨靈囑托來投
冰飖設計讓張牧云得禁魔之書
書中放出小幽蘿
冰飖讓公主恢復記憶
看衡陽花燈殺衡山七友老二
張牧云尋妻殺衡山七友之五
冰飖離去
參加武林鴛侶大會
衡山七友老七辛綠漪糾纏
公主和屬下取得聯系
打敗夏侯勇
公主:第一用途是讓張牧云獲得第一個金手指。第二用途是男女搭配干活兒不累。
冰飖:第一用途是讓張牧云獲得第二個金手指。第二用途是順便讓張牧云獲得三號女主小幽蘿。第三用途是讓公主恢復記憶。
小幽蘿:第一用途是常相伴作為武力補充。
......................................................................................................................
每個人物的出場,都經過了漫長的鋪墊。比如冰飖的出場,無咎被追殺->無咎請張牧云做向導->無咎被洞庭幫派追殺->無咎被迷宮所惱放火燒山->冰飖和巨靈一族苦惱->張牧云阻止燒山->巨靈指使冰飖接近張牧云
光是冰飖出場就這么長一坨,看累了吧?去看原文吧,這么長一坨,在管大的妙筆生花下,竟然沒有任何的窒悶拖沓之感。
而這么漫長的伏筆,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把相關人物和場景介紹的清清楚楚,沒有絲毫的突兀感。另一方面,本身引出來的過程也變成了伏筆。例如無咎和巨靈一族,他們完全可以在后續的篇章中大放異彩。
管大的情節設置已經十分的駕輕就熟,所以才會用如此簡明的手段干凈利索的表現出人物。要做到這些,要么有一個完善的大綱,要么富有人物設定經驗。
從力量體系的表現和人物出現的巧妙伏筆來看,管大講求的是大巧不工重劍無鋒,浩浩湯湯氣勢蓬勃,使讀者在流暢的閱讀中體會書中世界的發展,而不必去記住某些知識。
然而因為本書前期奪寶的過程,后期砍boss或者奪勢的過程尚未鋪開,所以有些平坦了。管大的文筆太好,細讀的時候完全能夠掩蓋住這種情節發展的平坦,但如果事后詳細分析故事梗概,就會覺得缺少刺激,也缺少了厚重感。這就好比股票,有漲有跌才有賺,如果一路高企的話,當然說明公司業績好,可也沒什么炒頭了。
人之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管大選擇了只走喜字一途,固然是迎合了大多數讀者消遣的心理,但長期不變,總歸會有一些審美疲勞。當然,這是一家之言,也有人認為現在的主流讀者主要是茶余飯后上班間隙消遣,所以不宜有不好的情緒。否則,容易造成工作時候不安心。
最后,祝愿管大成績一路扶搖直上,鵬程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