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自己這位師父乃是龍虎山小天師,姓張名正常,道號東青子,現有元嬰期的修為。在師父門下,連上自己,共有九位弟子。九人中,除了馬義,都有金丹期修為。
大師兄復姓歐陽,名清書,師父賜號,青元子。那勇猛剛勁如戰將的,乃是三師兄,名叫孟焦雷,道號雷元子;狀若農夫的乃是五師兄,名叫楊元耕,道號丹元子;那個略顯瘋癲的乃是六師兄,名叫俞坤,道號赤元子;至于另四位師兄,此時正負師命在外,所以不曾見著。
龍虎山作為千年傳承的門派,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龍虎山的收徒是很嚴格并且有規則的。前面已經講過,在外門時期,是由傳功堂進行教徒受業的,并且每年要由考功堂進行考核評定。
而由外門晉升到內門后,一般來說,就是要拜入具體的師父門下。這也有點像前世的大學課堂,普通時候是大班一塊上課,等到了研究生、博士階段,就是幾個人由專門的導師帶領著研究課題了。
不過,前世的時候,是自己報考某個導師的課題;現今則是由考功堂評定推薦,再由內門統一分配。馬義這是因為表現出眾,早有人看上了,所以便被直接收入門下了。在晉升到內門,拜師一般來說因該是金丹期的修士,馬義現在直接拜在元嬰期修士門下,所以輩分要較同期、同年修士都要高的多。
因為元嬰期的修士,也是從金丹期修煉上來的,在金丹期時,按照門規至少必須收受八名弟子。但是隨著自己的修為精深,弟子的修為也在進步。象馬義的八位師兄,就是師父在金丹期收受的,現在師父到了元嬰期,弟子也都修煉到了金丹期。
師父在教出八名金丹期弟子后,一般來說就可以不再收受門徒了。這時候其弟子(已到金丹期修為)也已經有了收授資格,所以徒孫也就有了。但是若是師父修為到了元嬰期,而在一定年限內,還有弟子沒到金丹期,那么師父就必須還要收授相應數量新弟子。
之所以有這么條門規,主要還是為了師門的傳承。畢竟修道成仙之人,更多的關心的還是自己的修業,壽元長了,身具排山倒海之能了,往往一些世俗的關系、人情就被他們拋到一邊了。但是作為道家之祖庭,修道之圣地,龍虎山必須保證門派傳承和一定的實力,所以便有了這條門規。也正是這條門規,才使龍虎山歷千年風雨仍巋然屹立。
現在,馬義的八位師兄已各自開門受徒,其各自門下各有八到十幾名弟子不等。一般時候,這幾位師兄是在自己的道場或洞府的,此時應是師父要新收師弟,所以才被招了過來,也算是先見個禮。
馬義的師父現在所居之處為龍虎山天師府,這是與上清宮、正一觀、凝真觀、靈寶觀、金仙觀等齊名的道場圣地。也就馬義還不知道,他師父可是上一代天師的幼子,也就是這一代掌門天師的親弟弟,所以門內的輩分、地位都是極高的,也就只有這樣才能坐鎮這天師府。
龍虎山素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巖、十二道場之稱。這九十九峰、二十四巖多是由金丹期弟子坐鎮,也是其開府受徒的場所,而這十二道場,則是由修為更高的元嬰期修士坐鎮的。當然這些都只是明面上的,作為千年傳承的圣地門派,指不定哪兒還藏著貓著修為更高的修士呢,不過這些恐怕只有一門之掌才清楚了。
現下,馬義的師兄都開府獨處了,但這天師府不能沒有人照應,所以現在是八位師兄各派一名弟子在這兒聽候使喚。具體到這些弟子的輪換,那就是師兄們自己的事了。不過,現在又多了個馬義,在沒到金丹期前,他就得一直在天師府修煉了。
到現在馬義才對內門的情形大致有了了解,這元嬰期修士大約十幾位,金丹期修士大約是百十來位,至于內門弟子則有三五千之多。這些內門弟子大約又可分成五個級別,仆役弟子、內門執事弟子、內門弟子、核心弟子、親傳弟子。
內門弟子之所以有三五千之多,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有了這些仆役弟子。原來,眾弟子一旦拜入內門,便不可輕易在脫離。但是歷千年以來,總有些弟子的修為一直上不去,而其在內門結婚生子所遺留的后代,便也屬于內門中人啦。
這些人若是資質好,自然就會被收入不同師父門下。若是資質一般,那就要在各道場、洞府執仆役之事。而且在門派創立之初,因人數稀少,這山門之內也有些普通人做仆役執事,歷千年以來這些人也都發展到不少了。
總得來說,內門的仆役弟子大約有個兩千多人。不過,門派確實需要這些仆役弟子。修道之人大多是一入定就幾天,一閉關就數月,那一些廳閣的灑掃維護,便需要專人來負責。而且一些初入內門的弟子,其修為不高,那樣他們的起居飲食也需要人來照顧。
聽大師兄介紹完后,正坐的師父便開口道:“馬義,你在我門下,輩分便要高出其他同年,所以平時不要丟了師父身份輩分。”馬義正暗自偷樂呢:“這下自己可算抱上大腿了,雖說看這師父和幾位師兄摸樣、神情有些奇怪,但是這身份、輩分一擺,以后自己的修煉可就能得到不少方便了”。
就聽師父接著道:“如今你已正是拜師,少不得師父也得賜道號給你,我家道號以‘道正法元、陰陽兩清’分派起名,到你這輩正合元字”,說著便托腮思索起來。耳聽大師兄的秘法傳音,馬義一琢磨便道:“師父,弟子以前曾被胡老師戲稱義元子。”
就見師父一拍大腿道:“一元子,嗯,不錯”。馬義倒是想糾正這錯誤,但看這師父一臉贊嘆摸樣,又不敢輕易打擾。
就聽師父接著道:“道經有云: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這道號好,一元即十二萬九千六百歲,你這可是借了大福源了。”
末了,師父又添添嘴道:“這可得說清,你這道號可是我起的,以前那戲稱可不算”。馬義心里那個哭笑不得,心想:“師父,你這名子可起的太有水平了,還‘正常’呢。你放心,打死我也不四處宣揚自己這道號。‘一元子’還‘兩塊子’呢?一聽就是個窮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