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韃子商人
王府有自己幾乎完備的產業鏈,就算沒有,以老王爺的地位,以及王府的實力,其實完全不用對外招商,對外招商,有利有弊,而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外來者極有可能會破壞王府原本的產業鏈,且行動不可預估,不受控制。
沈輕舟聽他這么說,也是一愣,不過他很快就道:“老王爺睿智,他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抓住這個機會,跟王府達成合作……”
沈輕舟話音未落,馬車忽然一陣劇烈抖動,沈輕舟和朱一臉色都是一變,以為又是地動了。
然而,馬車卻只是抖動了幾下就停了下來。
朱一迅速掀開簾子一看,只見一地散亂的黑乎乎一樣類似鐵餅一樣的東西,原來是馬車撞上了一個過路的韃子商人,把商人馬車上拉的東西都撞到了地上。
涼州衛與韃子互市通商,許多大明的商人把大明特產的糧食,以及其他韃子沒有的生活用品,運送到韃靼境內高價販賣,然后再從韃靼購買一些中原王朝沒有的東西,運送回來,高價賣給大明的民眾。
這其中,以柳家為首,在韃靼境內也有自己的店鋪等,柳湘每隔幾個月都要去一趟韃靼,巡視商鋪。
也有匆忙的韃靼商人,現學現賣,也學大明的商人,把本國廉價的東西拉到涼州衛來賣,因是互市通商,只需要辦理一些手續,拿到許可證就可以在涼州衛城中做生意了。
朱一之前也見過不少商人,但他是第一次看到那商人馬車上的東西。
“對不起……對不起……馬兒受了驚嚇,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韃子商人用蹩腳的大明話,一路道歉。
這里畢竟是涼州衛,是大明的疆土,涼州衛城中的百姓雖然見慣了韃子的商人出入,對他們也不算特別排斥,而來做生意的韃子,也知道遵守城中規矩,一般起了沖突,態度都還算好的。
何況是對方的馬車,撞上了他們的馬車,道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沈輕舟一看對方是韃子商人,臉色不怎么好看,但也沒說什么,又趕時間,立即就要叫馬夫繼續趕車,趕去寧王府,然而朱一卻道:“等等。”
朱一說著,沒等沈輕舟開口,就下了車,他蹲下身,盯著地上那些類似鐵餅一樣的黑色東西,然后戳撿了一塊,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聞了一下。
朱一在腦中,對系統道:“系統,出來干活了。”
【系統:請問宿主有什么需求?】
朱一腦中有一個猜測,但他不敢確定,他沒想到,在這個世界里,竟然會有這種東西。
“掃描確認,這東西是什么材質。”
【系統:開始掃描功能,需要消耗30威望點,請問宿主是否……】
朱一無語,道:“確認,掃!”
“滴滴”兩聲之后,系統開啟了掃描功能,掃描之后,系統確認:【該材質為石墨烯,是否需要為宿主開啟“石墨烯百科”解說,讓宿主可以更進一步的了解石墨烯。】
朱一:“……”
他可以拒絕嗎?
系統沉默了兩秒,又說了一句:【該功能免費】
朱一立即道:“開啟!”
“滴滴”兩聲,朱一腦中多了有關石墨烯的一些常識,其中也有如何使用石墨烯的一些介紹。
“朱公子?你在看什么?”
沈輕舟不知什么時候也下了馬車,和朱一一樣蹲身,也在看著那一塊黑乎乎的東西。
那韃子商人繼續用蹩腳的大明話,道:“都說大明的商人,什么貨物都收,這些東西,為什么不收呢?要運回我們的國家,這一趟出來,真是虧死了勒。”
他的大明話是現學的,并不是很標準,但是溝通沒什么問題。
這一次出來,他以為可以賺一大筆錢,衣錦還鄉,然而這一車東西拉到了大明的涼州衛城中,好幾天了依舊無人問津。
事實上,他也不知道這是什么,黑乎乎的,不能吃也不能用,山里發現了很多,也沒人要,他才萌生了拉到大明來試試運氣的想法。
韃靼是草原游牧民族,除了王庭牙帳建立了正式的政權之外,其實仍有許多偏僻的部落,目前依舊無人問津,那些偏遠地區的人為了活下來,不得不想辦法盡可能的尋找生存物資。
朱一來自后世,其實對于民族的大融合,他還是有著一些跟這個世代不一樣的觀念。
朱一不動聲色的放下了那一塊黑乎乎的東西,問道:“你這些東西,都是拉來賣的?”
那韃子商人一聽,苦笑一聲,道:“是勒,但是我來這里好幾天了,也沒人買這東西……我身上沒錢勒,連客棧也住不起勒,我要回我的部落去勒……對不起,我沒錢賠給你們勒。”
韃子商人以為朱一和沈輕舟是要他賠償,所以一直不要他走。
這里是大明的疆土,若是真的鬧大了,他一個韃靼人,恐怕也是有苦難言。
“不然……我賠你們一些這個東西?”韃子商人倒是很精明,主動說道。
朱一聽后,笑了笑,道:“你這東西不能吃不能用,賠給我們,我們也沒用啊。”
韃子商人懊惱的低下頭,沒轍了。
“不過,我正好也是個商人,就當是做個善事,這些東西我要了,你有多少我要多少。”朱一話鋒一轉,說道。
那韃子商人沒想到峰回路轉,朱一不但不訛他,還要買他的東西,連忙再三確認。
看到朱一點頭,韃子商人興奮的手舞足蹈,他開的價錢極低,一整車的東西,才不到三兩銀子。
朱一聽后,也沒還價,直接給了三兩,然后叫跟在馬車后面的趙琨,把東西直接拉回了小院。
趙琨不知道他買這個做什么,不過,還是照辦了。
走之前,朱一特地跟趙琨小聲叮囑,不許任何人碰這東西,等他回來處理。
那韃子商人開心得不行,三兩銀子,對普通人來說真的是一筆巨款了。
曾有人做過調查,在同時期的大明朝,一個五口之家,拋開戰亂饑荒年代不算,一年算上所有的花銷,最多不超過十兩銀子。
這個世界的銀錢制度,以及購買力等,都和華夏歷史上的大明朝差不多,而同期的韃子,物價更為低廉,一個五口之家的韃子家庭,尤其偏遠地區,三兩銀子幾乎夠他們自產自銷一年的開支了。
韃子商人一邊小心收好了銀子,一邊道:“貴人,我再把東西拉來去哪里找你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