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現在不能回13區了,他需要盡快的處理這個事情。
這個老人,擺他一套,活了幾十年,果然姜還是老的辣,他用生命,給李浩制造了很大的麻煩。
身在名利場,就要注意影響。
現在李浩是高考狀元,而對方的身份則是一名老人。
這背后如果沒有人推波助瀾,他是不會相信的。
當李浩返回禁城,陳經理第一時間過來。
“我們已經做了公關,網絡上流傳的大部分信息已經被刪除。”陳經理速度非常快,因為李浩現在就是陳氏集團的人,還是狀元郎,身份敏感。
“還有,徐陽父母親的賬戶上,并沒有什么巨額轉賬,只是一些日常的消費。”陳經理有條不紊,一個個說:“我調查了徐陽父母親的近日行蹤,發現他們最近這段時間與三家靠的特別近。這是檔案。”
李浩拿過檔案,一眼就看出了這三個檔案是什么。
這分明就是戰爭中死去的三人的家庭。
他腦海里一瞬間就想明白了。
“徐陽的爺爺只是一個棋子,真實的幕后主宰實際上是那三家不成?”
李浩仔細一看,陳、沈、嚴,就是此三家。
他將疑問和陳經理說了,陳經理則是嚴肅道:“很有可能!”
“既得利益者就是他們,并且也有一定的理由。”
雖然這是一個很扯的理由,但一定去說的話,這三家是有一定理由對李浩報復的。
李浩有條不紊:“現在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第一,結束公關最好的就是轉移話題,我可以安排一些明星制造出緋聞,如此你的影響會立刻降低。”
李浩搖頭,表示這個方法并不行。
“還有一個辦法。”陳經理已經知道了發生的一切,并且錄像也調了過來。
他打開錄像,對著幾個時間節點說明:“你看,我們可以將事情的結果更改,將‘你殺死手無寸鐵的老人’這件事改變成‘你殺死了一個裹挾有炸彈的老人’,援助了市民。”
“這么一來,所有的影響就全部迎刃而解了。”
與此同時,李浩手機響起,是星海大學的招生人員的,他打開電話,發現里面是一個女聲。
“李浩同學你好,鑒于你目前發生的這些事情,星海大學希望影響降低一些,在不違反法律的情況下,星海大學將會幫助你。”
話里面還有一個意思,如果你違反了法律,最后的結果如何,將會未定。
這是聰明人的說法,蠢才會把話說死,而聰明人則是給出一個環,一個底線,若有若無。同樣是聰明人,李浩馬上就明白了這個意思。
“我需要時會說的,謝謝。”
李浩此時竟然感覺到可悲,明明自己是被人陷害,可事情真正的發生了,這種陰謀詭計,讓陳經理要以‘炒明星緋聞’、‘改變結果’這類本不光明正大的手段為他洗去影響。
難怪世人都說輿論能殺人。
“這樣吧。”李浩調整好心情,很快恢復到古井無波的狀態:“先把影響壓制下去。”
他觸犯了法律,法律之中,武者的限度往往會更低一些,但還是不能殺人,這種罰度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
“我懷疑。”他沉聲道:“這一次針對我的可能不僅僅是這三家,如果只是這三家,那事情反而好辦,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先等等看吧,看看局面如何反應。”
……
外界竟然鬧成天了。
很多人將這個東西發到了網絡上,雖然陳氏集團已經動用力量壓制,可是神奇的沒有壓制成功,這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事情。
相反,它愈演愈烈,以一種無法停止的趨勢擴張,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事情,覺得非常的離譜。
“沒想到,我真的沒有想到!”
“這家伙,就是一個殺人犯!”
“我們的未來難道要靠一個殺人犯來守護?”
這是觸及了人民大眾的利益點,人民都擔心現在的李浩殺死老人,未來會不會凌駕于他們之上,殺死他們。
他們所看到的就是這樣,擔心之下,在網絡上發布言論,讓這件事情演變的更加熱烈。
……
李浩找到了三家人,將其帶回了禁城。
陳氏集團。
走過假山、流水、溫泉等地,一片大院里,李浩靜靜坐立,將已經催眠好的三人控制在眼前,輕輕問道:“你們為什么要針對我?”
他帶來的,都是三家人的話事人。
“我……”
沈家的人毫無感情的道:“因為我們的孩子死在了你的手里。”
“他不是死在我的手里。”李浩試著辯解。
“不,他就是死在了你的手里,如果不是你一心想要求活,他又怎么可能會死呢?”
簡單一句話,李浩生出無名之火,忽然生氣:“我活命也有錯?”
“沒錯。”對方毫無感情的回答著他的答案:“但是我的孩子死了,所以你有錯。”
“……”
問了半天,李浩也沒有問出什么答案來,從催眠的結果上顯示的很正常。
“就是這三家人一起搞鬼。”
陳氏集團。
陳經理為李浩泡茶,仔細詢問:“他們給徐陽家庭什么?竟然讓徐昌盛舍命也要拉下你?”
“他們承諾,會將徐陽父母親的下一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共同培養。”李浩眼神平靜,他終于意識到輿論的威力,這簡直就是一把利劍。
“恐怖!”陳經理憤怒道:“現在輿論已經發酵,已經有軍人行動,準備將你捉拿回去,在解決問題之前,你是不能出現在明面了。”
“無所謂。”李浩伸個懶腰:“這反而是對我的一次磨礪,當我在輿論和法律與人的算計中走出來,我將煥然一新。”
“現在將事情扭轉過來吧。”既然對方不講道理,那李浩也不講道理了。
“第一,將視頻放出去,并發文稱,我是無辜的,我情急之下,殺死了老人,因為他的手里面帶著炸彈,我情急之下離開了這里,即便我死,我也不能讓車廂的人出現事情。”
他有條不紊,語氣平淡,似乎將這種天大的事情當成磨難,
“第二,以我的名義,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孩子五十萬。”
“第三,以我的名義,在網絡上發表一篇文章,具體名稱可稱作:真實事件的經歷。”
“第四,前三點,加大曝光,要讓人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