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中偷閑,這是我對現在生活的一種描述。每個人都在忙,看著大街上行色匆匆人們,我喜歡胡亂猜想他們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我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為了這個理由大家會不停的奔跑。或許此刻的你們也和我一樣,真的希望能有一個人說說話,不用他或者她做過的評價,也無需他們理解我表達的內容,只是簡單的希望有個人能去傾聽一下,即使只是像看笑話一樣。
從提筆開始,不知不覺過了十個年頭,中間斷斷續續,幾年內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才終有勇氣將這些年發生的故事用這種方式繼續描述下去。好多年沒有和方浩聯系了,腦海里的樣子也開始變得模糊,只知道現在的他開了一家洗車行,生意應該還好,畢竟他那種性格在這個社會很吃得開。我和格格各自都結了婚,偶爾只能在朋友圈看見她的動態,但大多都是與工作相關的事,很少有個人情感和生活瑣事,大部分的對她的記憶基本都還停留在那個年代。
這些年我輾轉了很多行業,也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暮然回首,自己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少年,鏡子里的自己越來越陌生,很多當初的想法也被這些年的沉浮忘卻在腦后。但此時的自己沒有太多的遺憾,面對回憶也沒有往時那么不堪,只想靜靜的說出來,給那個時代留下一些軌跡,證明自己那時曾經在活著。
我最后一次見方浩還是一次朋友的聚會上,你們應該也能理解,那個年代那個歲數,說話做事也不怎么想后果,也就是那場聚會的誤會讓我們多年未見,很多并肩的兄弟從此形同陌路。發生的故事后面我會一點點講述,畢竟一切才剛剛開始,現在我有大把的時間去絮叨。
伴隨著新年,疫情也如洪水般席卷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雖然新聞上每天播報著經濟在復蘇,但身處這環境還是感覺到每個人的壓力。走在街上,一家家網咖不是掛著停業就是出兌的牌子,好像第一次感受到網吧正在離我們那個時代的人遠去。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最火鬧的地方就是網吧了,中午放學大家顧不得吃飯,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出校園直奔網吧,就是為了能玩一個多小時的游戲,把一上午總結的經驗教訓應用到實戰中。那個年代的網吧也沒有現在的環境,破舊的機器和滿是灰塵的沙發是我對網吧的全部記憶。方浩那時候不太習慣去網吧,他更愿意把時間留給班里班外的女同學,我那時對這方面還比較木訥,一段時間里我兜里的錢都貢獻給了互聯網的發展。那個年代的界面很簡單,除了幾個常玩的游戲便是簡單的聊天工具,聽歌也都是在線搜索,沒有現在這么多軟件app供大家選擇,唯一的好處就是那個年代充值沒有現在這么瘋狂。現在除了急需電腦時會去網咖坐一會,好像沒有什么其他機會,坐在那里打開界面反而不知道應該做什么。
我們這代人很奇怪,經歷了這個時代的變革,卻沒享受到什么紅利,仿佛只是這個時代的旁觀者,時代的進步之快帶給我們的除了詫異便是惶恐。上一秒還在羨慕家里有電腦的同學內心下決心攢錢要買一臺,下一秒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了一切皆在掌中。面對紛擾的世界和越來越復雜的誘惑,我不能保證是否還能保持本心,但希望坐在屏幕前的自己還有你們,如果可以回首看看那個曾經的自己,現在的你是否還如曾經桀驁。
格格現在在一個研究所上班,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畢竟她給我的印象怎樣也無法和一個穿白褂的形象掛上鉤。偶爾看到她們研究所的新聞,能在不大的圖片里看到她的身影,照片很模糊,讓我只能憑記憶看清她的模樣,也許此時真的見面,她已然是令一副模樣,畢竟十幾年過去了,我們都不再是當時那個少年。我依然記著開學第一天,我在遠處看見她的樣子,之后我會慢慢絮叨我對她印象如此之深,那確實是一段發生在錯誤時間的故事,多年后我總在想如果當初是另一個我也許現在的我們就在一起了。但生活就是這樣,沒有什么如果,過去的時光除了照片也就是剩下殘存的記憶,那個純真的年代我們誰都回不去。但也因為這些小小的遺憾,或多或少成了我回憶的調味品,讓我記得那時的我們都曾追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