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章,逃離
當天下午五點左右,威爾遜回到了左宗棠的府邸。他一進門,只見左宗棠正在院子里聚精會神地打太極拳,一旁的桌子上擺了個很大的鳥籠,籠里養著一只很名貴的鳥,威爾遜正打算走上前與左宗棠打招呼,此時,左宗棠也正好完成了收式,轉過頭一眼看見了威爾遜,于是便先和威爾遜打了一個招呼。
他問威爾遜這是去哪了?威爾遜淡淡地說了一句:“中堂大人,只不過是一些家常小事罷了,不打緊。”
左宗棠喝了一口茶,請威爾遜在石桌前坐下,并對他說道:“昨天我收到了朝廷的圣旨,你想知道里面寫了什么嗎?”
威爾遜表情一下子嚴肅了起來,問道:“里面寫了啥?”
左宗棠拿起煙斗抽了起來,隨后讓下人端來了圣旨,那份圣旨放在了一個很精致的木盤里,木盤被放在桌子上,左宗棠推了推木盤,把它推到了威爾遜面前,然后吸了一口煙看著威爾遜,威爾遜拿起圣旨讀了起來:
奉天承運,太后詔曰:
自道光年來,洋人屢屢犯我疆土
今又干預我國內政,是可忍,孰不可忍
各地沿海總督凡遇洋人格殺勿論
除此之外國內忠勇之士盡可招募,為朝廷所用
——大清慈禧太后
威爾遜讀完之后臉色大變,不知所措,左宗棠和氣地問道:“要不要我保護你離開此地,前往英國領事館?”
威爾遜站起身,趕緊謝過左宗棠,左宗棠點了點頭然后看向旁邊的護衛李彪,命令他趕緊準備衛隊保護威爾遜前往英國領事館。
李彪讓威爾遜立即隨他走,威爾遜連忙拜托左宗棠向納蘭紫英說明情況,并表示沒有親自向她告別而感到抱歉,接著便隨李彪前往英國領事館。
二人剛來到英國領事館,衛兵把他們攔了下來,問他們來此處干什么?
威爾遜走上前說道:“我叫威爾遜,我們是來見領事大人的,麻煩幫我們通報一聲領事大人。”
衛兵讓威爾遜一個人進去了,但是攔下了李彪和帶來的衛兵,威爾遜轉過頭對李彪說道:“謝謝你的護送,你們回去吧,代我謝謝左宗棠大人。”
目送李彪和他的衛隊離去,威爾遜向領事館深處走去。
威爾遜來到領事大人的辦公室門口,敲了敲門,領事讓他進去,威爾遜打開房門走了進去。
領事見威一臉緊張的樣子,便讓他向坐下,并拿起一旁桌子上的茶壺給威爾遜倒了一杯水,然后說道:“你已經是第兩百二十一個來找我的英國人了,我這就聯系英國駐軍先把你護送到印度,你可以再乘坐荷蘭商船返回英國,這幾天你就暫住在英國人開的旅館里,不要隨便離開,免得發生意外。”
威爾遜聽了非常滿意,并向領事大人表示十分感謝,然后詢問領事大人:“我大概要住幾天才能離開中國?”
領事大人回復道:“應該就這幾天,等我聯系英國當局,他們同意印度軍隊來接應我們后,你們就可以出發前往印度。”
威爾遜說道:“那好,我這就去你安排的旅館住下來。”
領事大人點了點頭然后說道:“一有消息我會馬上通知你。”
威爾遜同領事大人握了握手,然后轉身便離開了。
幾天后,英國當局給英國駐新疆的領事發了一份電報,同意由印度軍隊護送在新疆的英國人前往德里。
隨后英國領事馬上通知威爾遜,與他們回合,待人都到齊之后,他們便前往德里,威爾遜經德里又前往孟買,在哪里登船前往倫敦。
在海上航行了幾周之后,威爾遜終于到達了倫敦。
收到信息的簡和孩子們已經在倫敦碼頭等候威爾遜,威爾遜一下船便和家人寒暄起來,其他的幸存者也一樣,就在威爾遜抵達倫敦的那天,國會舉行了最高儀式的辯論大會,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也親自參加了。
一群亢奮的左派分子發起了抗議:“我們必須要向大清開戰!要讓他們學會尊重我們!我們必須要保護好自己的國民!”
那些鴿派的代表一直猶猶豫豫,其中一名貴族說道:“我們一直提倡和平共處,大清不是奧斯曼和埃及,大清有數十萬的軍隊,就算我們把印度的軍隊都算上,恐怕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鷹派代表們紛紛指責鴿派無能,說道:“我大英的海軍和陸軍天下第一,怎么會打不過大清軍隊!你們這是無能!”
維多利亞女王看了看局勢,給首相使了個臉色,轉身便離開了。
首相隨后跟隨女王來到了一間房間,首相臉色沉重,維多利亞女王此時正站在窗前,見首相來了,于是轉過頭說道:“首相大人,如果要發動戰爭,絕不可以僅憑我英國一個人的力量,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叫上法國,我不希望因為一件小事而引發大規模戰爭。”
首相說道:“和中國開戰的話,我們就會斷了和中國的絲綢和茶葉貿易,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千萬不要開戰!”
維多利亞女王說道:“我建議首相大人,可以給在中國的領事館增兵,讓他們保護好自己。”
首相大人說道:“要增兵的話,要通過議會,不如我們向回去看看,議員們辯論的情況怎么樣了。”
維多利亞女王和首相回到了議會大廳,二人坐了下來,首相位子旁的一名議員悄悄地對首相說道:“首相大人,女王是什么意思?”
首相不慌不忙地說道:“現在他們討論得怎么樣了?”
那位議員說道:“你看他們呀,很明顯還在吵個不停,說說看,女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相嘆了一口氣說道:“唉,女王她老人家的意思是現在還不是開戰的時候,我們可以派一些小規模的部隊去保護在中國的英國領事館,即便要發動戰爭,也要叫上法國一起。”
議員非常肯定女王的說法,但是他還加了一條:“中國是個龐大的帝國,要同他作戰,必須拉上歐洲所有的國家。”
首相問道:“這么說,你已經有主意了?你看好哪幾個國家?”
議員說道:“德國必須參戰,這樣就可以削弱三國同盟的實力,讓他們不會專注于法國,這樣我們在西線也可以輕松一些。”
首相琢磨了一會,問道:“俄國加入同盟了嗎?”
議員回答道:“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