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書寫吾的歷史

中國朝代之東晉

書寫吾的歷史 劉玄德公 2078 2022-01-28 10:05:26

    東晉[dōng jìn]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族司馬睿南遷后建立起來的王朝。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1]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并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后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東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于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后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郁郁而終。桓溫的北伐則先后被苻雄、慕容垂擊敗。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后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2]

  中文名晉

  外文名The Tsin Dynasty

  別名東晉、中晉

  時間范圍317年至 420年

  都城建康(南京)

  歷史衣冠南渡參見:八王之亂、五馬渡江晉元帝司馬睿原屬于東海王越一黨,鎮下邳。當時江東少受中原戰亂影響且財富充裕,但由于吳人不得志于晉室,甚至有意光復吳國。吳姓世族以義興周氏及吳興沈氏并為江東二豪,吳郡朱、張、顧、陸四氏居次。

  江左王馬兩輪日-晉中宗元帝司馬睿太安二年(303年)、永興二年(305年)及永嘉四年(310年)間江南發生三次叛亂,皆由義興周氏的周玘所平定,使江南得以穩定,史稱三定江南。永嘉元年(307年)八王之亂后,司馬睿聽從王導建議遷鎮到建康。南遷后王導以“鎮之以靜,群情自安”[3]政策穩定政權,他藉由當地名士顧榮、賀偱為引,進而獲得吳姓世族的擁護。而后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導號召下共同支持司馬睿,使得江南諸州次第歸附,東晉得以偏安。[4]建興五年(317年)西晉滅亡后,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廷,為晉元帝,史稱東晉。但晉廷穩定后大量引用僑姓世族(原北方世族),壓抑吳姓世族。使周玘等吳姓世族不滿,有意叛變,但事洩未果,周玘憂郁而死。其子周勰繼之,意圖叛變,其叔周札洩密而未果。而后晉室分化周沈二氏,使其先后崩潰,并將親晉的朱張顧陸四氏遞升。然而,由于僑姓世族持續侵犯江南經濟并打壓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僑吳世族在政治及經濟上的沖突仍在。加上世族對寒族歧視、與朝廷分庭抗禮;中央與方鎮對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東晉一朝始終動蕩不安。[4]因為北方外患威脅仍在,東晉朝廷賴世族及方鎮的支持以穩定局勢,這使得不少實力派世族意圖叛變,奪取政權。當時晉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導丞相、王敦專政軍事,時稱“王與馬,共天下”[5]。王敦素來桀傲,有意控制朝廷,晉元帝為了抑制王氏權勢,以劉隗、刁協、戴淵等人牽制,并防御京師。王敦萬份怨恨,于322年發兵,攻陷建康。刁協等人被殺,史稱王敦之亂。晉元帝備受恐懼,憂憤而死,太子紹繼位,是為晉明帝。當時王敦欲篡位,移鎮姑孰(今安徽當涂縣),但于324年病危。晉明帝下令討伐,平亂成功,由于王導未附逆,所以王氏仍受晉室重用。[4]太寧三年(325年)晉明帝去世,太子衍繼立,是為晉成帝。由王導及外戚庾亮輔政。當時軍事重鎮分由陶侃鎮守荊襄地區及由蘇峻及祖約等鎮守淮南地區。陶侃懷疑因為庾亮的干預,使得未能輔政而感到不滿。庾亮為了提防陶侃,任溫嶠鎮守武昌。由于蘇峻及祖約對庾亮鞏固中央的政策感到不滿,于327年反叛。次年蘇祖聯軍攻陷京師,脅持晉成帝,庾亮逃至尋陽(今江西九江市),史稱蘇峻之亂。此時陶侃觀望,經溫嶠力勸之下決定討伐蘇峻。蘇峻迎戰陣亡,329年陶溫聯軍收復京師,平亂成功。事后庾亮請罪,外調鎮蕪湖,朝廷由王導執政。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庾亮代之,仍遙控朝廷,與王導交惡。咸康五年(339年)后王導與庾亮先后去世,由庾翼執政,掌握荊州軍權。[4]永和二年(346年),東晉安西將軍桓溫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控制漢水上游和四川盆地的成漢政權滅亡。至此,東晉統一了南方,與后趙隔秦嶺淮河對峙。[6]東晉本身并沒有強大的實力,主要是憑著長江天險,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導號召南遷避難的中原士族。王導選取北方名士百余人做屬官,并聯合南方大族,取得他們的支持。不過,南北大族之間時常發生沖突,內亂頻生,導致東晉政權并不穩定。[7]偏安南方自晉懷帝從祖弟瑯琊王司馬睿遷鎮建康后起,王氏—司馬睿政治集團開始對中原播亂的京都洛陽及長安流亡政權作壁上觀,表現出極度消極的小富即安的心理。曾參與、目睹八王之亂權利分配的王馬集團,多少延續著各王角逐權利的爭斗,實際上深受原東海王勢力影響的司馬睿也不可能會祛除司馬氏唯權是圖、不顧手足的陰暗心理,以此主觀上了決定瑯琊王勤王中原、關中的虛偽性。司馬氏、王氏尚未立威信原東吳士族,客觀上決定該集團也不可能盡心盡力地發兵中原與匈奴漢軍交戰,何況有冒險之虞,所以表現為偷安于江東。南方地勢險要,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十分易于防守,有戰略的優勢。自淝水之戰勝利后,南北的局勢穩定,南北疆界大致以長江為分界線。南方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商貿頻繁,商品經濟發達,有利于增加國庫的收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桑日县| 中方县| 丽水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东乡族自治县| 澎湖县| 合江县| 巢湖市| 广宗县| 仁怀市| 霞浦县| 家居| 常德市| 留坝县| 启东市| 小金县| 张北县| 正阳县| 金华市| 邻水| 内丘县| 威远县| 江城| 安溪县| 荔浦县| 简阳市| 嘉鱼县| 大埔区| 海淀区| 土默特左旗| 浦县| 扶沟县| 江门市| 崇仁县| 将乐县| 金坛市| 仁化县| 休宁县| 青冈县|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