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書寫吾的歷史

中國朝代之三國

書寫吾的歷史 劉玄德公 3842 2022-01-25 16:34:50

  三國[sān guó]中國古代漢朝、晉朝之間的歷史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于漢朝之后,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后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190年,漢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崩潰,軍閥四起,天下大亂。208年發生赤壁之戰,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漢朝丞相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標志著漢朝時代的正式結束。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曹魏后期的實權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266年2月8日,魏國權臣司馬炎迫使魏元帝禪讓帝位,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三國時代結束,晉朝時代開始。280年,晉滅東吳,統一全國。至此,三家歸晉。

  中文名三國

  外文名Three kingdoms

  時間范圍220年至 280年

  首都洛陽,成都,建鄴

  主要城市睢陽、陳留、鄴城、許昌、譙、下邳、江陵等

  歷史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后,外戚、宦官在內斗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3],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呂布所殺,李傕、郭汜控制東漢王朝[4]。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后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了地方軍閥割據[5][6][7]。曹操憑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后消滅呂布、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了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在官渡之戰中,接受許攸的建議,曹操親自率兵火燒袁紹的軍糧,以少勝多,擊敗了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在白狼山之戰中,派遣大將張遼率領先鋒部隊大破烏桓并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隨后又平定遼東,最終統一了北方[8][9][10]。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征荊州,劉琮束手投降,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11][12][13][14]。其后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這就是奠定三國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戰。劉備乘勢占據荊州五郡[11],后分別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了極盛。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15],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了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魏”的勢力范圍之內,此后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奪取漢中。曹操大軍前來欲奪回漢中,不成,于是從漢中退向長安。[16][17]劉備大將關羽北攻樊,呂蒙上疏孫權說:“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呂蒙遂假稱病重,孫權也明令召呂蒙回建業治病。關羽信以為真,把留在江陵、公安的軍隊調出一部分赴襄陽。孫權得到消息,即令呂蒙進兵。呂蒙到尋陽(今江西九江)把精兵埋伏在船倉里,偽裝商人船只,晝夜兼行,遂到南郡。士仁、麋芳不戰而降。關羽戰士家屬,盡在江陵,呂蒙都好生款待,問所不足,疾病給醫藥,饑寒賜衣糧。關羽聽得江陵被孫權偷襲,從前線撤回。將士聽到家中平安,生活很好,都不愿跟關羽打仗。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至漳鄉(今湖北荊門西),被孫權軍隊擒獲,殺死,孫權取得荊州。[102]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19]。因為漢朝滅亡,三國時代也就從此正式開始。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為了延續漢朝、興復漢室,于成都稱帝,國號“漢”[11],史稱“蜀漢”。[101]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后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權。222年,被陸遜敗于夷陵,[20]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三國時期孫權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13],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后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正始十年(249年),曹魏發生了高平陵之變,[21]司馬氏控制了大權。王凌、毌丘儉、諸葛誕等人先后三次討伐司馬氏,均以失敗告終。炎興元年(263年),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姜維發生拉鋸戰,鐘會被擋于劍閣,鄧艾繞開姜維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22],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咸熙二年(265年)的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23],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從此,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晉朝時代。太康元年(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統一全國[24]。黃巾之亂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和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引起全國性的戰亂[25]。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雋等率中央軍壓制[26][27],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協助。最后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不過余部仍然散布各地。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28]。

  黃巾起義188年漢靈帝采納劉焉的建議[29][30],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郡的控管,并且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或重臣擔任[31]。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有利于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后,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朝廷節制。例如益州牧劉焉割據巴蜀,借由五斗米道首領張魯占領漢中[32],切斷與朝廷的關系。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制定的州牧制度,在朝廷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群雄割據的局面。[33]

  黃巾起義188年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弟陳留王劉協[34]。漢少帝劉辯順利繼立后[35],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34]。何進還令涼州董卓、并州丁原帶兵增援。宦官們先發制人,在董卓軍到達洛陽前殺死何進。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人[8]。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卻也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瘟疫與三國:張角拉開亂世帷幕,曹操飲恨赤壁之敗

  董卓亂政董卓為了奪權,開始鏟除反對者,手段殘暴,引起了諸多不滿。他促使呂布殺死掌管都城禁衛的丁原奪得軍隊,袁紹及曹操等原先掌握過兵權的將領紛紛逃離首都洛陽[34]。最后董卓廢黜并殺死了漢少帝,改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至此董卓完全掌握了朝廷[34]。190年,東郡太守橋瑁詐稱以京師三公之名向各地發檄文[36],陳述董卓的惡行,聯絡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討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軍加入,群雄并起,共推袁紹為盟主,史稱“關東軍”[34]。董卓為了回避其鋒芒,于是挾持漢獻帝、強遷居民,遷都到長安,并火燒舊都洛陽[34]。其間,關東聯軍只有孫堅[37]、曹操真正出兵與董卓對戰,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而關東軍也隨之解散[8]。此后,群雄紛紛割據一方,互相攻擊。董卓遷都后,自封為太師,繼續掌控朝政。192年董卓最后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呂布等合謀刺殺,其族人亦被屠滅殆盡。不久董卓屬下李傕、郭汜等人率兵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兵敗逃亡,李傕等人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38]。其間涼州馬騰與韓遂等也率軍逼近長安。李傕派郭汜、樊稠及侄子李利于長平觀擊敗馬騰等人。195年,由于李傕與郭汜等人內部不和,發生內斗,分別挾持獻帝與大臣,長安陷入一片戰亂[34]。7月,漢獻帝離開長安,開始東歸洛陽[35]。李傕與郭汜等人又聯合起來,追擊獻帝。而后漢獻帝派人與李傕、郭汜講和才停止追擊。196年獻帝輾轉流亡,回到已成廢墟的舊都洛陽,隨后被曹操迎奉到許都,[8]以漢獻帝脅迫其他諸侯,史稱“挾天子以令諸侯”[8][39]。隔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領段煨等關中諸將討伐李傕,李傕被誅殺,至此,關隴初定。

  群雄割據討伐董卓之戰結束后,各地方軍閥不再理會東漢中央政權的號令,轉而發展各自的勢力。原董卓部下張濟因軍中缺糧,途徑荊州南陽掠奪,在攻打穰城時戰死。其軍隊由侄子張繡繼承后[41],反被荊州牧劉表安置在宛城,聯手抵御曹操。孫堅在攻打劉表據有的襄陽時戰死[37],其子孫策投奔袁術后向他借兵,帶領孫堅舊部于196年到199年間在江東四處征戰。最后孫策獨領江東,與劉表對峙,并等待時機北上中原。197年袁術于壽春稱帝,國號“成”[42],最后被曹操及劉備攻滅。194年益州牧劉焉病死,其子劉璋接任[29],與漢中的張魯決裂,兩方對峙。馬騰、韓遂等人則于涼州、雍州一帶各自發展勢力。公孫瓚擊敗劉虞后雄踞幽州,最后被袁紹滅亡。東遷的呂布先是奪取曹操的兗州,被擊敗后先附劉備,接著奪其領地徐州,最后被曹操于下邳抓獲處死。劉備繼任病故的陶謙成為徐州牧,但先后因呂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紹,后又逃到汝南試圖建立勢力[38]。

  官渡之戰此時期各勢力中成績最突出的是袁紹與曹操,袁紹先用計占據韓馥的冀州,繼而打敗田楷、臧洪、公孫瓚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氣勢強勁。曹操四處征戰,收編黃巾軍余部男女老少約十萬人,擇其精銳組成了著名的“青州軍”[8],幾經轉折,控制了兗州。曹操奉立東逃的獻帝于許昌后,借由朝廷名義來討伐各地群雄[8];先后破袁術、滅呂布、降張繡、逐劉備。勢力發展成兗、豫、徐三州、部分司隸、雍州等中原地區。由于袁曹雙方的勢力持續壯大,最后發生了決戰。公元200年曹操通過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又通過幾年時間,消滅了袁紹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的勢力[34]。通過北征烏丸以及平定遼東公孫康,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三國時期當群雄消亡之際,為何唯有“公孫氏”暫時存活下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延川县| 南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天津市| 蒲江县| 武川县| 邹城市| 阳原县| 聊城市| 三门峡市| 阿克陶县| 威海市| 乐山市| 桐梓县| 永年县| 太原市| 沙河市| 洛南县| 吉木萨尔县| 南安市| 肥东县| 金华市| 黎城县| 聂荣县| 广汉市| 江孜县| 潼南县| 大渡口区| 江门市| 江都市| 凤翔县| 新宁县| 贺兰县| 广南县| 旌德县| 青龙| 湘潭市| 沈阳市| 浪卡子县|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