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屠圣的思想根源
儒家認為,如堯舜般治世能人是圣人;道家認為,象老莊等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算是圣人;墨家的圣人必然兼愛;縱橫家的圣人必定熟知人情。自古以來,各家各學派都給出了自己關于圣人的認知,然而,畫圣吳道子、醫圣張仲景、書圣王羲之、武圣關羽、史圣司馬遷、茶圣陸羽……中國歷史上林林總總的圣人們都是各行各業的傳奇人物,卻并沒有多少長生不死的傳說,更沒有誰因為不死不滅而成為圣人。
道教經典《抱樸子•辨問》指出:“圣人不食則饑,不飲則渴,灼之則熱,凍之則寒,撻之則痛,刃之則傷,歲久則老矣,損傷則病矣,氣絕則死矣。此是其所與凡人無異者甚多,而其所以不同者至少矣。所以過絕人者,唯在於才長思遠,口給筆高,德全行潔,強訓博聞之事耳,亦安能無事不兼邪?既已著作典謨,安上治民,復欲使之兩知仙道,長生不死,以此責圣人,何其多乎?”而莊子認為,給箱柜上鎖,雖提防小賊,卻方便了大盜,大盜連箱柜都給你搬走,還怕你鎖得不牢呢。圣人用道德仁義來馴化人民,反而方便了大盜竊國,“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一句“圣人不死,大盜不止”更是給出來圣人的取死之途。
因此說,在我國并沒有圣人必不死的傳統。
二、屠圣的可能性
1.《黑風老妖》中圣人的定位
《黑風老妖》中的圣人自然與傳統意義上的圣人有所不同,作者賦予了圣人其他的定義。小說中明確寫了:“圣人在自己的宇宙當中,永遠不敗,永遠不死。”“在自己的宇宙當中”一句便言明了圣人被打敗甚至誅殺的可能性,三千大千世界,強如殺道圣人準提方凝煉了七個,又有誰會無聊到跑到圣人的宇宙里面和圣人決斗呢?
圣人與準圣有什么不同?不外乎活得年頭長了點,力量大了些,掌握的宇宙規則多了些,前面章節玉鼎和準提的決戰更是驗證了圣人也會受傷,也就是說從準圣到圣人并沒有什么質的飛躍,沒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就像強大的吞天級可以殺掉準圣人一樣,強大的準圣人也可以屠掉圣人。
2.圣人也在因果中
什么是不死不滅的呢?開天辟地的盤古大神尚且形散神消、化身萬物,因此力量強大并不是不死不滅的保障。
玄幻小說中有一種常見的脫胎于莊子“無待”思想的對于不死不滅的解釋,說要做到真正的“不死不滅”,就是要將自己從因果網中摘出來,無因自然無果,也就能避開命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會導致“死”、“滅”的危機。真正的不死不滅是了脫身心拘累、無用、無心化成、不居功名、自足至足、無待于物的,如莊子所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準提道人自命“殺道圣人”,有與接引的兄弟之情,也有弱肉強食的執著之念,是有喜有怒的性情中人,妄圖滅世,因緣糾結顯然不可能避免咎殃。
3.成圣與屠圣并不矛盾
有人說,成圣與屠圣本身是矛盾的。“如果能屠圣,恐怕老莊也不愿意成圣了,圣人設定得不僅自由受到限制,而且能力低到有被準圣屠殺的可能,這樣的圣人不做也罷。”
《黑風》書中強大的準圣,無一例外都是追求力量的,而擁有更大力量的“圣人”正是準圣們所追求的目標。多寶、老莊他們追求的是更強的力量與轟轟烈烈的戰斗,而不是什么萬劫不滅。關于圣人不能無故出手的設定對于圣人來講也并不是什么重要的限制。如果對手不是圣人或者如這次迎戰多位四大化身全成的準圣,圣人也沒有什么出手的必要。便如四大準圣,也沒見誰無故地shi身份到跑去插手天級糾紛的。圣人也是有爭斗的,準提在隕落之前便一直在準備與老子的大戰。所謂的“大劫”也可以說成圣人們的爭斗。
三、屠圣的必然性
一場大戰,三世震驚。另四位圣人不會回來,女媧向來不參與紛爭也無理由干涉,沒有任何已知的存在可以阻擋這生死一戰。
《黑風》書中那么多次決斗:驅神山,雖萬千人吾往矣,絕不退讓;獅陀山扛棺上山,取了洞陰大帝的性命;天外天公墓復仇,北斗星君戰死;積雷山天帝之爭,牛魔王戰死;玉鼎拔劍出山,紫微大帝戰死;北極正位之爭,幽冥教主戰死;不動明鏡門戶之爭,云覆月戰死;暗星云滅西方教,彌勒佛戰死;與圣人斗,暗星云戰死、玉鼎戰死……戰士的決斗,必然以一方戰士的成功或死亡為終結,沒什么條件可言,沒什么道理可講。這一次,一方是殺道圣人,一方是十大準圣,哪一方都是在血雨腥風中成長起來的真正的戰士,都是不允許失敗的,絕沒有退讓茍活可言。因此,必然以一方的隕落為終結。
小說還沒有結尾的意思,云霄、多寶、孔宣、北岳、伯樂、趙公明、墨非、陸壓、修羅、楊戩……這十位死光了那《黑風》哪里還寫得下去?當然,似乎曾經有過以一顆隕石砸死書中全部人物而結尾的小說,但這顯然不是“和氣生財”的風格。因此說,這回死的必然是不得人心的準提道人了。
四、后記
這篇文章本來是就紫霄神儒的《屠圣情節發展和幾處伏筆的推測》作的回應,寫到一半的時候準提圣人已經喪命了。本來因為失去了時效性,頗有馬后炮之嫌,不想發了,但作者留言要收集“長書評”,讓我發出來,那便發給大家看看。管見蠡測,請指點。
作者:洪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