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諸天無限

神都卦仙

宋朝讀書人從大唐學到了什么?

神都卦仙 楊字母 2796 2022-09-05 04:34:55

  大唐真的很奇怪,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因為安史之亂,突然衰弱,簡直讓人莫名其妙。究其原因,很難說清楚,只能從開元、天寶年間發生的一些事件去推測。

  開元中,宋璟做宰相時,應該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通脹。武則天、唐高宗時期,經常實施緊縮政策,所以物價相對平穩。自狄仁杰阻止武則天建大像回收銅錢時起,一直到開元中,將近三十年,大唐一直沒有控制銅錢流通。宋璟等人用盡手段,效果都不理想,為此被罷宰相。到了張九齡做宰相時,形勢轉變,開始通縮,市井缺銅錢,所以張九齡提出放開放政策,讓民間鑄錢,被絕大多數百官反對,未能實施。到了開元末、天寶初,通縮應該相當嚴重,銅錢的市價低于銅價,朝廷鑄錢嚴重虧損。

  史書不愿意提這件事,唯《舊唐書》有一句話:州縣強制百姓交易時,惡錢、好錢等價。惡錢即民間鑄造的純銅不足量的錢。由此,產生了一門大生意,收朝廷鑄造的好錢,運到江淮,鑄成惡錢再運回長安、洛陽。史書上說,一枚好錢可以換五枚惡錢。有能力操作惡錢生意的人有兩類,一類為權貴,利用漕運販運;一類為黑社會。這種情況下,所有人存儲的銅錢甚至銅器,經由各種渠道,換成惡錢。不換?一定貶值,有錢賺為什么不賺?由此,大唐度過了天寶初的通縮。然而,等李林甫反向操作,準備回收惡錢,實行緊縮政策時,遭到民間強力抵制。不得已,楊國忠出面做好人,第一次緊縮失敗。為此,李林甫以各種名義,貶、竄、殺一批財賦公卿;然后,徹查漕運路。史書有些奇怪,都記載為李林甫嫉恨韋堅,所以整頓漕運,連纖夫都抓,還要連坐;直到李林甫去世,此事才告一段落。

  天寶十一載,李林甫第二次緊縮,還是遭到民間強力抵制,還是由楊國忠出面穩定局勢。可能此事太大,李林甫才抑郁而病死,或者說被毒死都有可能。李林甫死后,楊國忠做宰相,李林甫系的官員全部貶、竄、殺,李林甫自己都被開館,大棺材換小棺材,權貴葬改為庶民葬。可見,這時候的通脹已經相當嚴重,惡錢生意導致貨幣失控。后來,楊國忠究竟用什么方法平息通脹,史書只記載,大量鑄好錢,一年用銅200萬斤,相當于8年銅產量。由此推測,朝廷自己出錢,賠本回收惡錢。

  從杜甫的經歷看,他們家是惡錢生意最大受害者;天寶初,去京城長安求官時,日子還不錯;去了京城候,越來越窮,以至于將家安在奉先,離長安城差不多200里地。我們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全民狂歡的過程,尤其市民,賺錢更多;種地的窮人,應該受損,但不嚴重。李林甫之死距離安史之亂僅僅三年,不得不懷疑,惡錢引起的通脹,使得民間充滿戾氣。

  可以肯定,朝堂上下,那么多被司馬光稱為斂聚之官下功夫,天寶年間,均田制一定實施的很好,不存在土地兼并。

  天寶九年,李林甫裁撤折沖府府兵,只留下管理折沖府的武官吃糧餉,實際上沒有府兵。后來,楊國忠征兵入蜀,從《兵車行》看,全是有戰斗經驗的老卒,疑似將中原殘存的原府兵,全部征用。由此可以斷定,南詔人根本不想與大唐打仗,在大唐逼迫之下,不得不與窮吐蕃結盟。云南戰場,疑似用來消耗府兵,或者,消耗原劍南道的鎮兵。史書沒提,究竟是換崗還是中原兵直接上戰場。這種情況下,大唐四十多萬兵全部屯守邊地,中原無可戰之兵;安祿山舉兵起事后,幾次大戰的結果可以看出,中原確實無兵。

  裁撤府兵不是小事。從唐太宗時期,大唐定國策,削弱世家大族,削弱軍事貴族,削弱府兵。到天寶末,世家大族入仕的子弟很多,全無家族勢力。安史之亂中,盡顯藩鎮勢力,無明顯大族勢力起作用。而在武則天時代,裴炎敢于行廢立皇帝之事。

  從杜甫《兵車行》,三吏三別來看,中原人不愿意打仗;所以,邊軍改為募兵制之后,大量使用胡人,其次就是窮人。封常清、高尚兩位讀書人,尤其封常清,從高仙芝隨從做起,最終成為節度使。可以看出,那時候有多少窮讀書人投筆從戎,連高適、岑參都要從軍。時間,杜甫、李白官場總不能得志。與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時代相比,盛唐時讀書人太多,朝廷并沒有需求。

  胡漢平等是唐太宗制定的國策,所以邊軍中,各種族、各地漢人混雜在一起,是思維最活躍的地方,也是無論出身,只看能力、戰功的地方。可以猜測,大唐精英集中于邊軍與朝堂,而朝廷公卿才能容納多少人?所以王維等不得志,在常理之中。

  唐玄宗對待安祿山的態度很奇怪,不斷擴充其勢力,以至于身兼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人人都說安祿山必反,恐怕唐玄宗也認為安祿山必反。出人預料的是,河東、范陽、營州竟然沒多少將士反對,都跟著安祿山去搶劫洛陽。如果哥舒翰靈寶之戰不敗,安祿山可能會回幽、營。

  這可能跟胡漢融合有關。看唐朝歷史,大唐對四夷很寬容,即便是暴亂、反叛,最多處理首領及貴族等罪魁禍首,不會殃及普通族眾。所以,胡人部落遭遇災難,而大唐不及時救援,一定會起兵反叛,即便戰敗,首領認罪即可。眾多胡人將士把部落習氣帶入邊軍,導致鎮軍演變為藩鎮,藩鎮如同草原,以小部落為基礎,組成小部落聯盟,小部落聯盟又組成大部落聯盟。天寶后期,大唐不再調換節度使;很可能,調換也無用。一個節度使,不能給麾下大大小小的藩鎮帶來利益,也沒有將士會聽其號令。安祿山就是這樣的“蠱”,能夠為手下人謀利益,所以將士愿意跟隨其起事搶劫。安史之亂的結局也驗證了這一點,史朝義自殺,其部將投降。

  總之,天寶年間發生的幾件大事招致亂兵之禍。那時候,大唐之富裕超乎想象,貧富分化嚴重,階層固化,導致嚴重通縮,而朝廷用惡錢生意來解決通縮,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超出底線,又引起嚴重通脹。裁撤府兵導致中原無兵。胡漢融合的邊軍,出了岔子,部落制思維占據主導。洛陽、長安兩座大城太富,是惡錢生意最大贏家,讓人垂涎。當長安被劫掠過一次,洛陽被劫掠數次之后,中原到了無物可搶的地步,安史之亂結束。

  大宋趙匡胤出生于洛陽夾馬營,本是洛陽北市里坊。從出生起,趙皇帝汲取了洛陽人的思維,寧愿辛苦勞作,也不愿意打仗搶劫。由此看來,不僅僅宋朝讀書人厭戰,整個宋人都厭戰。就拿燕云十六州來說,肯定比大唐征高麗要容易。然而,大宋將收復掛在嘴上,就是不去實施。以大宋的國力,持續用兵二十年,多少個燕云十六州都能拿下。

  大宋的上升通道只有讀書,當兵沒前途,所以《水滸傳》英雄只能落草為寇,而宋江等水滸英雄承繼了大唐部落思維,最終投降朝廷。靖康恥發生時,大宋朝延續的時間,比安史之亂發生的大唐的時間差不了幾年。盡管大宋皇帝、公卿都很節儉,但開封太富,惹人垂涎。更重要,民族融合是大趨勢,而大宋放棄西域,放棄燕云十六州,以保證思想的純粹,卻想不到,最強力量出現在融合地。大宋熬死了大遼,熬死了大金,卻沒有躲過蒙古人。

  昆侖被視為萬山之祖,不是沒有道理,大宋讀書人卻對西域深惡痛絕,在《資治通鑒》中,可以明確讀出司馬光的心思。如果大宋仍然延續大唐胡漢融合策略,又想辦法改進,那是故事,不是大宋。所以,北宋被滅是大勢所趨。宋徽宗、宋欽宗錯估形勢,本以為可以打一場守城戰。唐玄宗世故,逼哥舒翰出戰比高下;潰敗之后,知道不會有長安守城戰,直接逃跑。崇禎帝慘烈,直接自盡。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石泉县| 临洮县| 普陀区| 松原市| 孟连| 潞西市| 阆中市| 浮梁县| 温宿县| 正安县| 无为县| 平陆县| 长白| 湛江市| 浦东新区| 玛沁县| 邵阳市| 车致| 余干县| 宝鸡市| 六盘水市| 双城市| 桃源县| 四会市| 平舆县| 峨山| 温泉县| 科技| 德钦县| 平武县| 定边县| 龙岩市| 陵川县| 施甸县| 连城县| 无极县| 榕江县| 茌平县| 龙口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