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鑒扯住姜楷的袖子,催道:“姜叔叔,咱們快些過去!”
姜楷道:“待我收拾好招牌再走?!?p> 葛明鑒勸道:“姜叔叔,我們帶了些金銀,足夠用度。您以后亦不用靠算命為生,還是把招牌扔掉吧!”
姜楷把頭搖得跟貨郎鼓似的,正色道:“家有萬貫,不如身藏一技。我這算命之術乃苦心修煉而成,豈可舍而棄之!”
葛明鑒低聲道:“這都是騙人的反戲,姜叔叔當適可而止?!?p> 姜楷罵道:“臭小子,竟敢教訓起我來。我這算命之術雖收些小錢,但可使惡人改邪歸正,使貧苦艱難之人解開心結,你沒看到算完命的人都滿意而去嗎?”
葛明鑒趕緊賠禮道:“姜叔叔教訓得是?!?p> 戚玉英嬌笑道:“姜叔叔是在普度重生!”
姜楷隨即大笑,樂道:“還是英兒說話聽著舒服?!彼焓掌鹫信?,與二人向前走去。
行約三里多路,來到一家酒肆。姜楷讓酒保找個雅座間,并點了酒肉果蔬。過不多時,酒保就端上了酒菜,擺了滿滿一桌子。
葛明鑒給姜楷倒上一杯酒,姜楷急不可待地端起杯,一飲而盡,咂巴了下嘴,回味無窮地說道:“南方米酒固然不及北方燒酒味辣,但甜絲絲的,別有一番風味?!?p> 戚玉英道:“先生快吃菜吧!”
姜楷也不謙讓,抓起一只豬蹄就啃了起來。葛明鑒、戚玉英笑了笑,拿起筷子,亦吃些菜。
葛明鑒待姜楷吃完豬蹄,給他又倒了杯酒。
姜楷喝了口酒,眉花眼笑地問道:“你們為何到了江南?”
葛明鑒頓時愣住,說道:“姜叔叔,我們正想問你此事?!?p> 姜楷笑罵道:“啰嗦,快講!”
葛明鑒從離開萊陽講起,講了京城救人,滿家洞、榆園抗清,又講了遇見閻爾梅、南都疑案、揚州十日、守衛江陰,最后講了參加太湖義軍之事?!?p> 雖然葛明鑒不善言辭,可是親身經歷,再加上戚玉英不時插話補充,姜楷聽得有滋有味。
待葛明鑒講罷,戚玉英說道:“姜叔叔,您也該把英雄事跡說來聽聽?!?p> 姜楷喝干杯中酒,臉上顯出陶醉之色,驕傲地說道:“英兒,我就等著你問這句話。江南義士抗清,搞得轟轟烈烈。北方義軍也沒閑著,大張旗鼓地攻城略地。我參加了義軍的數次戰斗,多次殺得清虜丟盔撂甲,最漂亮之事莫過于二打萊陽。”
葛明鑒驚問道:“先生打了兩次萊陽,都攻下了嗎?”
姜楷得意洋洋地說道:“崇禎十五年,清虜入塞,我們打敗了孔有德,收復萊陽,這是一打萊陽。崇禎十七年,清虜入關后,青州義軍豎旗抗清,打得清虜顧此失彼。楊威率部以招遠為根據地,四出抗擊清虜,隊伍也不斷壯大。
我起兵應之,親率義軍攻打萊陽城,用計詐開城門,攻克了縣城,故人們稱之為二打萊陽。其時,義軍重創清虜,勢力影響到登萊青周圍三百里內的州縣。”
葛明鑒高興地說道:“膠東義軍亦是聲勢浩大,抗清熱情不亞于江南?!?p> 戚玉英道:“膠東義軍已震撼清廷,清虜肯定要派兵進剿?!?p> 姜楷頓時神色黯然,說道:“登萊青義軍鼎盛之時,南明朝廷授楊威副總兵職。其時,眾義軍頭領見南明朝廷遙不可及,紛紛勸楊威稱帝。楊威頭腦發熱,居然當起了皇帝。
正所謂樹大招風,今年年初,清虜派兵鎮壓義軍。登萊總兵柯永盛與巡撫陳錦設計,剿撫并下,各部義軍大多被消滅,首領被擒殺。
陳錦招降了楊威部下,楊威削發出家,不久亦被陳錦擒殺。沈迅誓不投降,據守孫受寨,與清虜激戰三日后,箭矢彈藥用盡。他穿著大明官服向北朝拜,然后與家人投火自焚。我知事不可為,遂放棄萊陽城,解散部下,遠走江南?!?p> 戚玉英道:“姜叔叔孤掌難鳴,雖然盡力施為,可是大勢已定。退一步保存勢力,亦是明智之舉。”
姜楷嘆道:“山東已徹底淪陷于韃子之手,百姓被逼剃發易服,忠義之士或者出家,或者隱居山林,可惜大好河山落入滿夷之手啊!”
葛明鑒忽想起一事,急忙問道:“不知董樵先生現況如何?”
姜楷道:“董樵隱居在成山衛王家山村,結交王緒五、閻祿超等義士,組成小股抗清義軍。不過,他行事甚是低調,并沒有引起清廷注意。他不時奔走各地,聯絡抗清志士,還為于七的義軍出謀劃策?!?p> “于七叔叔的義軍現時還抗清嗎?”葛明鑒問道。
姜楷敬佩道:“于七有勇有謀,雖然暫時偃旗息鼓,卻保留義軍的精銳,深藏于鋸齒牙山中,待機而起。”
葛明鑒點頭道:“只要保留抗清力量,就能使百姓有盼頭,便會牢記亡國之恨,隨時起來反抗清虜。”
戚玉英道:“江浙抗清義軍大多被消滅,只有吳昜依托太湖地利,屢敗清虜。我二人準備到吳昜軍中效力,先生一起過去吧?!?p> 姜楷點頭道:“我行走江湖,久聞吳昜大名,只是無緣得見?!倍似鹨煌朊罪?,說道:“你們不要光說不吃,咱們快些吃完飯,這就到太湖去從軍?!?p> 葛明鑒、戚玉英相視而笑,亦端起碗來吃飯。
吃完飯后,葛明鑒趕緊付了銀子。三人走出酒肆,匆匆向太湖趕去。途中不時經過河流,三人或者坐船,或者跨橋。這日,來到一處城鎮,只見鎮中有多條河流。
姜楷踏上一座拱橋,扶著欄桿,望著河水,感嘆道:“江南水網遍布,韃子騎兵無用武之地。若能善加利用,便可把韃子趕到江北?!?p> 葛明鑒氣憤地說道:“可恨漢奸層出不窮,猶如過江之鯽,甘當韃子奴才,壞我地勢之利?!?p> 戚玉英正色道:“咱們加入義軍,就是要殺韃子、誅漢奸,收復大好河山?!?p> 正說話時,橋前駛來三條貨船。船上放著麻袋,船幫剛露出水面,似是裝著很重的貨物。每條船上有四人,兩個船夫分別站在船的首尾,用長長的竹篙撐船。
姜楷贊道:“南人善舟確是名不虛傳,前邊船夫提篙,后邊船夫即撐篙,如此反復,配合默契,把船駛得既穩且快?!?p> 葛明鑒道:“姜叔叔,這種貨船行得甚慢。太湖義軍有種槍船,船尾只有一支櫓,船頭卻有兩支劃槳,雙槳齊劃,輕捷如飛。”
姜楷興趣大增,又詳細詢問槍船的作戰之法,高興地說道:“義軍有此快船,便可以機動靈活地打擊清虜?!?p> 戚玉英低聲道:“姜叔叔,前方來了隊清狗?!?p> 姜楷抬頭向前看去,只見十個清兵站在岸邊,用刀槍指著第一條貨船。有個清兵大聲喊道:“船上運得是何物?把船靠過來檢查!”
第一條船靠到岸邊,船夫忙作揖道:“軍爺,船里裝得是小人買來的稻米,準備運到無錫城糧店賣?!?p> 兩個清兵跳到船上,揮刀割開麻袋,白花花的大米流了出來。
船夫趕緊用手捧住大米,央求道:“請軍爺手下留情,短了米重,東家要扣工錢??!”
一個清兵罵道:“你他媽的休要啰嗦,不但要查你的稻米,還要查你是不是通水寇?”
另一個清兵冷笑道:“若查到通水寇的證據,扣了船上的稻米,還要取你們的狗命?!?p> 船夫急忙取出一塊銀子遞給清兵,連聲道:“不敢!不敢!”
清兵接過銀子,笑道;“還算識相。”招呼另一個清兵跳上岸,向第二條船走去。
姜楷在橋上看到第二條船,不覺吃了一驚。只見兩個船夫并無異狀,船中卻坐著兩個漢子,帶著寬草帽,隱隱看到沒有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