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是背主忘恩之徒,為何還能得到朝廷重用?”葛明鑒好奇地問道。
閻爾梅道:“亂世有支軍隊便是本錢,就能成為各方勢力拉攏的對象。福王為了當皇帝,策動手握重兵的高杰、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擁立。登極后便投桃報李,對擁立的將領大加封賞,設立江北四鎮。
進封黃得功為靖南侯,駐守廬州;高杰為興平伯,駐守泗州;劉澤清為東平伯,駐守淮安;劉良佐為廣昌伯,駐守臨淮。朝廷每年向四鎮提供稻米三十萬石、銀四十萬兩,允許各鎮在領地內自行征收糧稅。”
戚玉英氣憤地說道:“朝廷提供了如此多的糧餉,江北四鎮卻不思報國,遲遲不肯北上抗清。”
葛明鑒搖頭道:“這四鎮依仗定策之功,跋扈自雄,只知斂財劫掠,成為割據地方的軍閥,根本就不能指望他們收復失地。”
閻爾梅嘆氣道:“從來守江南者,必于江北。朝廷設立江北四鎮,亦沒指望他們能收復國土,只希望擋住大順軍東下,阻止住清虜南攻。
史閣部因時勢所逼,再加上擔心四鎮不聽調度,即自請督師揚州。高杰部兵力最強,深受史閣部器重,因而派往徐州。想不到高杰部軍紀如此敗壞,擾民甚于清虜。”
戚玉英哼道:“高杰部來自流寇,改變不了燒殺搶掠的本性。”葛明鑒不屑道:“流寇作戰從來都是只打弱者,遇到強敵便逃跑。對外作戰時畏敵如虎,欺壓老百姓就花樣百出。”
閻爾梅道:“高杰、劉澤清與大順軍作戰皆是屢戰屢敗,見了清虜更是膽小如鼠,望風而逃;劉良佐亦出自流寇,被明軍俘虜方才投降,從未立下戰功,聽說其弟投降了清虜。黃得功雖然勇武能戰,卻也是目光短淺,沒有謀略。”
戚玉英冷笑道:“以這四人統兵鎮守江北,史閣部即使有通天本領,亦難有所作為。”
葛明鑒嘆氣道:“四鎮擁兵自重已成事實,為今之計,只能因勢利導,激發四鎮保家衛國的斗志,提高其戰斗力。”
閻爾梅憂道:“四鎮爭權奪利,多次大動干戈。史閣部居中調停,希望四鎮能同心協力,共抗大順軍和清虜的進攻。高杰初到揚州城外,欲進入城內,被城中軍民不納,即率軍攻城月余,后來被史閣部制止。
史閣部接著令黃得功率軍駐扎儀真,以牽制高杰。但高杰卻伏下精兵襲擊黃得功,幸而黃得功武藝高強,方才殺出重圍,可其手下損失頗重。
黃得功即調起全部兵馬,準備與高杰決一死戰。史閣部只好自出銀錢,這才暫時平息黃得功的怒氣,避免了這場內戰。”
戚玉英搖頭道:“史閣部殫精竭慮,奔波調停,其實根本沒有設立江北四鎮的必要。朝廷應趁清虜主力西征大順軍的有利時機,派兵北上,以攻代守,方能保得江南平安。”
閻爾梅點頭道:“設立江北四鎮意在偏安江南,并無遠圖。朝廷里有人提出設藩于山東、河南,擇大臣才兼文武者任之,便可收復中原,完成興復大業。”
“大順軍西撤后,史閣部為何不派兵收復河南、山東呢?”葛明鑒問道。
“四鎮只想在江淮繁華之地享福,根本無意冒險北征。史閣部雖貴為督師,可根本指揮不動江北四鎮,只能奔走調停。此次高杰率軍北進徐州,史閣部勸說了多次,還提供了糧餉,方才得以成行。”閻爾梅道
“高杰屯兵徐州,下一步將向何處去?”葛明鑒問道。
“兵出歸德,占領睢州,進而奪取開封、洛陽,收復黃河以南國土。”閻爾梅道。
“高杰打不過大順軍,更不敢與清虜作戰,能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務嗎?”戚玉英問道。
“但愿高杰能以興復大業為念,痛改前非,忠心報國。”閻爾梅苦笑道。
三人又聊談片刻,閻爾梅接連打了幾個噴嚏。葛明鑒道:“先生早些歇息吧!”便與戚玉英起身離開。
次日,閻爾梅因夜晚受寒生病,發起高燒。葛明鑒、戚玉英慌忙前去探望。只見閻爾梅面色赤紅,兩眼深陷,半仰半臥地躺在床上。王印端著碗給他喂藥,而李襄拿著條溫熱毛巾給他擦拭。
戚玉英關切地說道:“閻先生患了傷寒,不若在此靜養幾日,待病體康復,再回鄉里。”
閻爾梅搖頭道:“我在此處生不了悶氣,還是早些回家。”
葛明鑒勸道:“這幾日天氣變冷,先生最好等養好病再走。”
戚玉英亦勸之,閻爾梅方才同意。
王印、李襄找來郎中,診斷完閻爾梅的病情,開了兩劑草藥,又行針灸、拔罐療法,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調整氣血。
五日后,閻爾梅病體痊愈,坐在客廳喝茶,與葛明鑒、戚玉英談論時局,但見王印急急忙忙地走了進來。
“你從縣城回來,為何如此慌張?難道又有大事發生?”閻爾梅問道。
王印忙道:“老爺,清虜已占領沛、豐兩縣,主薄鄧橋持縣印奔向淮安。”
閻爾梅驚問道:“來的是真韃子嗎?”
王印道:“只有十多個真韃子,但還有五百漢八旗的二韃子,再有兩千綠營兵。”
葛明鑒氣憤地說道:“只有區區數個韃子,竟然敢來占領縣城。”
閻爾梅搖頭道:“只能怪漢人不爭氣,軟骨頭的漢奸太多了。”
戚玉英關切地問道:“先生有何打算?”
閻爾梅道:“我是堅決不當漢奸,決不背棄大明。準備先到馬莊隱居,靜觀其變,覓得良機,聚集義士痛擊清虜,再圖進取。”
戚玉英贊道:“閻先生堅守民族氣節,矢志不渝抗清,是天下忠義之士的楷模。”
葛明鑒堅定地說道:“我們愿意和閻先生一起抗擊清虜。”
王印催促道:“老爺,事不容緩,我們趕快出發吧!”
閻爾梅站起身,沉聲說道:“我們現時就返回沛縣。”
過不多時,王印、李襄備好馬匹行李。徐州義士聽說后,紛紛過來送行。閻爾梅沖義士們抱拳道別,翻身上馬。葛明鑒、戚玉英已騎馬陪在旁邊,王印、李襄騎馬在前,五人策馬向城外奔去。
近中午時,來到一片山區。經過山坳里的一個小村莊時,突然從村中奔出六騎。馬上之人穿著明軍鴛鴦戰襖,馬項上掛著數個首級,皆是剃發結辮,還滴著血,甚是恐怖。
這些明軍士兵經過五人身旁,突然抽出鋼刀,圈馬圍了上來。
一個軍士大喝道:“你們這些漢奸,快交出武器,下馬投降吧!”
另有一個軍士獰笑道:“弟兄們已殺了這么多清狗,不介意再殺幾個漢奸吧!”軍士們大笑。
王印抱拳道:“各位軍爺,在下陪主人回沛縣路過此處,可不是漢奸。”
一個軍士道:“沛縣已被清狗占領,你們急著回沛縣,便是想做漢奸。”
李襄怒道:“怎能如此牽強附會?若是你們到了沛縣,那也是要做漢奸嗎?”
這個軍士立即大罵道:“軍爺出生入死,竟然還要受你王八蛋的氣,真是不知死活。”
眾軍士叫嚷道:“砍了他們!”
葛明鑒、戚玉英聞言大怒,急忙拿起武器。
閻爾梅沖軍士拱手道:“請問各位歸那位將軍管轄?”
軍士們見閻爾梅氣質不凡,神情有些猶豫。為首的軍士大聲說道:“我們是興平伯的的部下,北上抗擊清虜。”
閻爾梅道:“我與興平伯有些交情,各位還是行了方便!”
軍士們聽罷,頓時有些吃驚,不由自主地放下鋼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