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于謹七十歲了,最早的八柱國之中,他活了下來,群臣百官,無不送禮賀壽,連北周最有權勢的大冢宰宇文護,也因為感激當初于謹幫助他的恩情,送上了上好的藥材還有養生品過來。
于謹眼前有很多禮物,宇文邕和宇文護則坐在于謹身邊,宇文邕起身來,他從太監手中接過一桿香木杖,對于謹說
“燕國公對國家立下的功勞真是太多了,朕要賜燕國公為掌管國家教化的‘三老’如何呢?”
于謹笑道
“哈哈,不用了,陛下,老臣怎么可以......”
宇文護打斷道
“燕公,既然是陛下一片心意,那就接受了吧。”
于謹剛笑著把梅子湯拿起來,準備喝下去,這一聽,突然覺得如果不接受的話,可能宇文邕會有什么麻煩,于謹道
“那...把延年杖賜給我也行嘛,誰不想長壽呢?”
宇文邕這下便說
“想延年,還得成為三老才行呀,各位大臣們,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呀?”
大家都勸道
“燕國公,就拿吧!”
“對呀,拿吧!”
于謹便笑道
“奧,好...好...那,我就拿了,謝主隆恩呀!明日,老夫就去太學講課,陛下要不要聽聽呀?”
宇文邕笑道
“太師,一起去聽怎樣?”
宇文護說
“奧哈哈哈,那燕國公講課,我宇文護怎么能不去啊?陛下,我們兄弟倆,一起去吧。”
宇文邕點頭“嗯,那,明天就準備好,咱們去聽燕國公講課。”
次日,于謹在太學講課,宇文邕在大門和屏風之間迎接于謹,于謹作揖還禮。官員們在廳堂中間設置下了三老席位,座位朝南。
宇文護走上臺階,擺了一張小桌子,于謹來到三老席上,面朝南,倚著小桌子坐定,大司馬豆盧寧走上臺階,把于謹脫下的鞋子擺端正,宇文邕又走上臺階,站在繡有斧子狀圖案的屏風前,面朝西。
群臣送上了飲食,宇文邕親自給于謹割下豬肉,又把調料放入食器中,幫于謹把肉調好味道,于謹吃完后,宇文邕跪著,親自送上酒,給于謹漱口。
于謹漱口后,官員們撤去飲食器具,宇文邕便面朝北,站著向于謹請教治理國家的道理。
“燕國公,還請親自向朕,指導治理國家的道理。”
于謹知道,宇文邕是絕對不甘于被宇文護踩在腳下的,也清楚,遲早有一天,宇文邕和宇文護之間只有一個贏家,于謹便對宇文邕道
“為君,必有三道,平正之道,心正之道,得失之道,木材用繩子一量,便知道是否平正,帝王能聽從規勸,那就是圣明,明理的帝王能虛心聽取規勸,而知道自己的得失,這樣子,天下才能安定。”
宇文邕心里一驚,于謹接下來又要對他說什么呢?
于謹看著宇文邕,宇文邕的眼神堅毅,果敢,便道
“為官之道,即使失去了俸祿和軍隊,但不能失去信用。希望陛下不要失去信用!”
于謹瞅了一眼宇文護,只見宇文護突然抬起了眼睛,這時候于謹知道,宇文護對權勢依舊很是渴望,于謹便說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那么,做好事的人一天會比一天多,做壞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少。”
“陛下,言論和行為,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希望陛下,以后要三思,再說話,多次考慮以后,再行動,不要發生過錯。天子有了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那樣,沒有人是不知道的,希望陛下,一定都要謹慎從事啊!”
宇文邕跪下,磕頭道
“多謝燕國公賜教!”
于謹答謝
“謝主隆恩,陛下,要珍重身體啊!”
禮儀結束后,宇文邕離開太學,林炎跟在宇文邕身旁,而又瞅了宇文護,宇文護似乎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又不敢說出來,只好一路騎馬往前走了。
另一邊,宇文憲只是坐在車上捧著一本書看,沒有吭聲,接下來朝廷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宇文忻對宇文憲說
“燕國公,老爺子還是不忍心陛下當傀儡的!今天他在太學上面說的那些話,就是對陛下最好的規勸,可是這話,給太師聽了下去,太師會不會對燕國公發起報復呢?”
宇文憲繼續看著書,他把書閉起來,喝著酒,說
“哎呀,燕國公剛剛成為三老,講太學,滿朝士紳文人,都對燕國公敬重有加,太師敢去報復燕國公,那就是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你敢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嗎?反正,用筆寫死人,別人不知道你是誰,嘴巴殺人不犯法,你又氣,又找不到兇手,那是多無奈的事啊...”
宇文忻道
“嗯...就看陛下聽不聽得進這個勸了。”
次日,宇文邕對宇文護說
“兄長,朕之前就打算和您到太后那里喝酒了,再念念酒誥,什么親能比兄弟親?什么親能比家庭親啊?兄長,還是不要推辭了。”
宇文護笑道
“那好,陛下如此注重家庭親情,那臣就跟陛下一起去了。”
來到了太后面前,宇文邕和宇文護開始念起了酒誥,宇文護抓著酒誥在念,宇文邕則抓著玉鋌,一塊讀者酒誥,讀著讀著宇文邕便開始觀察太后宮內四周的環境。
只見宮內四周狹窄隱蔽,而且離官員起居區域有一段距離,同時地處深宮,看來是殺宇文護的好地方,不過現在殺宇文護,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宇文邕一心二用,他一邊讀著酒誥,一邊便是心想
“那,以后就在這里殺了宇文護,可是在這里殺了他,我得找誰支持我呢?我必須殺了他之后,再迅速把他的同黨全部殺光,再掌控兵權,這是個長久之計,不可以隨意行動啊。”
宇文護念完了酒誥,太后笑道
“哎呀,薩保呀,皇兒啊,酒誥沒意思啊,還是喝酒有意思啊,我還有幾壇好酒,都不喝呢,這壇就是林炎送的,來,咱三一起喝,再上點小菜,我一直沒喝呢你們就來念酒誥,這不行這不行,喝了再學戒酒,這才是最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