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剛剛回到隴西,另一方面,玉璧攻守來到了第四十八天。
十一月來臨了,天氣轉寒,東魏軍隊士氣喪盡,他們在玉璧城外扎堆埋營扎寨,由于玉璧城外堆積了數萬東魏軍隊的尸體,東魏軍隊為他們收尸,由于一個月沒有好好處理這些死尸,東魏軍中疫病橫行,而高歡也并不知道,這一場持續將近五十天的玉璧之戰,給東魏軍隊帶來了多大的損失。
高歡躺在床上,一病不起,他問祖珽
“孝征,你是倉曹參軍,你告訴我,我軍現在損失了多少人?”
祖珽不敢出聲,他想撒謊,他說
“大丞相...一共是...七千...”
高歡甩開冷敷布,說
“你說實話!”
祖珽道
“七...七萬...”
高歡大叫一聲,他沒有想到,自己自認為一世英雄,在這小小的玉璧城下,被韋孝寬用八千軍民,消耗了他整整七萬大軍。
所有將領們無精打采,他們算是服氣了,他們被韋孝寬折磨的服服帖帖,現在該考慮一件事情了,既然仗打到了這個份上,是不是該撤軍呢?
高歡回頭來,見大家都很失落,斛律金、斛律光兩兄弟低頭不語,高歡閉眼,說
“阿六敦(斛律金的字),你會入陣舞,那好,你給大家唱一曲,給大家助助興,給將士們解解乏,怎么樣啊?”
斛律金走了出來,他抓起了刀和弓,開始手舞足蹈,并且唱起了歌,歌詞是這樣的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斛律金把歌唱完了,眾將士掩面痛哭流涕,一些敕勒族和鮮卑族的將領哭的泣不成聲,當初高歡帶出來的六鎮精銳,也在這場玉璧之戰中,消耗大半以上,他們都將成為埋在這玉璧野外茫茫大雪中的苦難冤魂,無法回到自己當初的家鄉了。
斛律金跪下泣不成聲,周圍的將軍見了更加痛苦,高歡哀嘆道
“我賀六渾,對不起這七萬死去的弟兄,對不起這七萬河北子弟啊!”
斛律金抱著高歡的腿,大哭道
“大丞相,撤吧!撤吧!再打下去,要死更多的弟兄啊!他們在河北都有家呀!他們在并州,都有父老鄉親啊!回去吧!回去吧!”
高歡悶悶不樂,河橋之戰、沙苑之戰、玉璧之戰,這三場戰爭,成了他一輩子抹不過去的黑點,他無奈地回答道
“全軍,撤兵!”
此刻大雪飛揚,東魏軍隊撤退了,一場仗下來,十五萬大軍,折戟玉璧,最后,只有一半的將士可以回到河北,而玉璧城外,那些東魏軍隊無法處理的尸體堆積起來,形成了巨大的萬人坑,當韋孝寬再一次來到玉璧城城樓上時,他所看見的是大雪之下的尸橫遍野,是烏鴉與野狗啃食尸體的狂歡。
東魏軍隊的旗幟越走越遠,城內的西魏將士喜悅無比,他們打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勝仗,而韋孝寬卻坐在一處梁柱邊,唉聲嘆氣,悵然若失。
蒙摯和飛流來到韋孝寬的身邊,飛流拉著韋孝寬,想讓韋孝寬起來,他說
“韋將軍,車勒歸叔叔魂歸上天了,您也不要傷心了。”
蒙摯說
“他在天上,看見你打了這么一場勝仗,他會欣慰的。”
一陣陰風吹到韋孝寬的面上,韋孝寬說
“差不多快三十年前的時候,那時候我才幾歲,那陣子,天下平和,長安的百姓過得快樂無比,想必晉陽、鄴城、洛陽、幽州、六鎮,那些地方的百姓也是如此吧,我韋孝寬在玉璧殺了七萬人,這七萬人又是哪里的人呢?也許這些地方都有吧?當年我們都是大魏治下的百姓,可是如今卻要打成這個樣子?他們也有父兄和妻兒吧?可是,如果我投降了,我又怎么向我屬下的關西子弟擔待呢?”
韋孝寬起身,他走到塌陷的城墻邊,說
“讓我靜一靜吧...”
韋孝寬往塌方處一路路小心翼翼地走下去,一句話也不說。
獨孤信見到宇文泰
“大丞相,我這倉促回來帶兵,要帶好這群兵,少說也得三個月啊,你看他們,連站個隊都站不好。”
宇文泰“我真擔心河東丟失了,對我們有多大的麻煩啊,我當初怎么就這么蠢,去接應了高仲密了呢?我真是后悔啊!”
獨孤信“大丞相,事已至此,后悔也沒用了,我定當為孝寬報仇!”
一位急報信使來到隴西,他摔下馬來,如欣喜若狂般,宇文泰見他一時半會喘不過氣,但又很開心,就問
“怎么啦?”
信使笑道
“玉璧,韋將軍他!韋將軍他!”
宇文泰回神來“怎么啦?他怎么啦?”
信使大喜道
“大丞相,韋將軍打贏了!打了大勝仗!他用八千軍民,耗死了高歡七萬大軍,七萬大軍啊!高歡賊軍損兵七萬吶!”
宇文泰抓著捷報,狂喜起來,身邊的將領和大臣都不敢相信,一邊的梅長蘇驚道
“五千兵馬,打贏了十五萬兵馬?對面還有這么多的猛將!這怎么可能?這怎么可能啊?”
獨孤信也疑問起來
“孝寬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不會是在騙我們吧?”
一陣后,陸續有信使傳來捷報
“報!啟稟大丞相,河東薛氏來報,高歡十五萬大軍損兵七萬,軍中疫病橫行,現全軍已撤出玉璧!”
“報!大丞相,我乃韋將軍部下,此乃韋將軍印信!高賊兵馬損失逾半,現已潰退晉陽!我軍繳獲糧草輜重軍械無數!懇請大丞相予以褒獎!”
這下子,群臣才相信,韋孝寬在玉璧真正地創造了一場奇跡。
玉璧之戰后,韋孝寬威震華夏,而關中的諸位自六鎮起義起,便跟隨賀拔岳、宇文泰的將領,也對韋孝寬卓越的軍事才能心服口服,韋孝寬就此直接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并進封建忠郡公爵,以嘉獎其鎮守玉璧的功勞。
與此同時,韋孝寬也一躍成為瑯琊武(軍)功榜中的第一名,就這樣,在韋睿去世的二十五年后,京兆韋氏又走出來了一人,成為了瑯琊武功榜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