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些時日,文德殿將要召開你一場大會,這場會議并不是為了給朱異罷官而準(zhǔn)備,而是蕭衍要做出的一項令大梁大部分官員都難以接受的決定:裁撤懸鏡司。
夏冬跑到夏江面前,跪下來哭泣道
“二叔!二叔!您一定要勸陛下不要裁撤懸鏡司啊!只要懸鏡司在,我這個官當(dāng)不當(dāng)也無所謂!”
夏江躺在床上,晃著腳丫子,一只手撐著腦袋,吃著水果說
“嗯啊,我說,賢侄啊,我當(dāng)年風(fēng)頭正盛的時候,那時候還是二十多年前的時候,那時懸鏡司多風(fēng)光?可是浮山堰一件事情就改變了老百姓對懸鏡司的看法,當(dāng)時陛下要我去抓那些散布謠言的人,抓到了全殺了,所以朝廷里面有人說要彈劾我,后來呢,是陛下力保我,這個懸鏡司才可以繼續(xù)干下去。”
“不過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知道懸鏡司今天不死,明天也得死,你指不定他什么時候死,所以我知道,只有抱緊陛下的大腿,那我才不會死,可是現(xiàn)在你看看你在干什么?我覺得,這一次陛下是真的想把懸鏡司給撤了,你二叔我如今無權(quán)無勢,沒轍呀。”
夏冬癱軟起來,他坐在地上,愣著說
“這...二叔...二叔!懸鏡司撤了,這么多的寒門子弟,生計無著啊!他們之中還有一部分人看錢辦事,要是不給他們安排些新位置,他們說不定就跑到高歡還有宇文泰那里去了呀!”
夏江翹著腿繼續(xù)擺著腳丫子說
“那有什么辦法啊?我說啊,賢侄,懸鏡司沒錢了,這就是天注定的事情,本來呢,你的思路,是可以明哲保身的,可是無奈之下懸鏡司沒錢,國家沒錢,你找誰要錢都沒辦法,我當(dāng)初也想過的,你可能可以找江左盟要錢,不過江左盟給了錢,也給不了多少,難呀!你難!陛下難!我難!那大家就勉為其難吧。”
夏冬“都什么時候了呀!二叔,您給我支個招吧!這次裁了懸鏡司,我連御史中丞都不是了,到時候賦閑在家,沒有生路,指不定陛下還會殺我呢!”
夏江道
“不會殺你的,也不會把你的官給免了,我看呢,陛下估計要把你貶謫到一個小地方當(dāng)官吧。”
文德殿的朝會開始了,蕭衍告訴群臣們
“朕已經(jīng)好些日子沒有上朝了,朝政都由太自來把持。”
大臣們低著頭不吭聲,蕭衍說
“記得是四十年前,朕設(shè)立了懸鏡司,那時候朕還是四十歲的時候,時光過得很快,可是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所以朕打算把懸鏡司撤了。”
夏冬不說話,言闕站了出來,他說
“陛下,不可!”
“微臣想說的是,淮河決口,多處地區(qū)被淹,不見得百姓安居樂業(yè)!鐵錢泛濫,百姓只能以物換物,金陵城餓殍遍野,也不見得天下太平!”
蕭衍說
“言闕,你過慮了!朕如今已經(jīng)和高歡談好了,高歡說每年都可以提供十萬匹布還有二十萬擔(dān)糧食,與我大梁通商,這不僅是我大梁實力強盛的體現(xiàn),也是我大梁國庫豐盈的印證!”
言闕“東魏提供的這些糧食布匹,并不代表大梁的國庫豐盈,據(jù)臣所知...”
蕭衍“言闕,你所知道的,跟朕知道的不一樣!齊敏,你來通報一下紫金山糧庫的存糧吧!”
齊敏走了出來,說
“一共五十七萬石!”
群臣大驚
“啊?五十七萬石?”
“這...這怎么可能!?”
“我記得一直不超過五萬石的啊!”
站在蕭衍身邊的朱異偷偷翹起嘴巴笑了起來,這五十七萬石糧食其實就是他的財產(chǎn),核查之后,這些糧食將再次回到朱異的手中。
蕭衍笑道
“這些糧食,都是朕的,你們不準(zhǔn)碰,只有朕決定可以發(fā)放了,那才能發(fā)放!”
言闕無話可說,蕭衍道
“夏冬啊,朕不打算處罰你,可是御史臺的職責(zé),你就不要去做了,朕決定,派你去天門郡,擔(dān)任郡守,你準(zhǔn)備準(zhǔn)備,明日離開京城吧。”
夏冬走出來,他把自己的官帽摘下來,跪著把帽子舉起來,侍從把官帽拿去,夏冬說
“謝陛下厚恩!”
就這樣,懸鏡司被裁撤了,原本隸屬于懸鏡司的上千號人,失去了工作。蕭衍又說
“凡是懸鏡司內(nèi)的士族門閥成員,均回御史臺,其他人,朕也自然不會虧待,一切善后事宜,均由太子來辦,此外,朕決定,將下一任御史中丞,定為賀琛!”
大家一聽賀琛將會成為下一任御史中丞,有的大臣笑起來,覺得圣上英明,而言闕直言
“陛下圣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言闕是文官之中話語權(quán)最大的人,他一表態(tài)了,群臣紛紛表態(tài),都說蕭衍圣明,而朱異,卻冒起了冷汗,他面色一變,心想
“為什么會這樣?”
懸鏡司被裁撤了,許多寒門庶族的懸鏡司子弟已經(jīng)不想留在建康任職,有的愿意吃苦的人,來到了夏冬身邊,擔(dān)任天門郡的官軍軍官,而更多的人,他們分散開來,一部分逃去了關(guān)中,投靠了宇文泰,而另一部分人,則跑到了河北,投靠了高歡去了。
“林將軍!林將軍!我們都是懸鏡司的人,現(xiàn)在來投靠您了!”
一群懸鏡司的舊人來到了西魏設(shè)置的內(nèi)外侯官處,現(xiàn)在的梅長蘇正在擴寬內(nèi)外侯官的人員數(shù)量,藺晨也坐在一邊。
“哎呀哎呀!是藺閣主啊!看來都是自己人,那以后咱們辦事也就放心很多了!”一位曾經(jīng)擔(dān)任過懸鏡司簽帥的舊人如此一說
藺晨笑道
“哈哈哈哈,好!你們這次來了多少人?”
這位簽帥說
“我們算了一下,來了一百多個人,都愿意為大丞相盡心盡力辦差!”
梅長蘇說
“這就好了,那,我分給藺晨五十人,你們五十人跟著我,藺晨負(fù)責(zé)對內(nèi),而我負(fù)責(zé)對外,如何啊?”
簽帥笑道
“那還用說嗎?這俗話說得好啊!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跟著林將軍和藺閣主,那咱們就算苦一點,只要心情好,咱就去做!是不是?”
其他典簽“對啊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