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朕,回來了!(中)大章
“嗚~”
“嗚~”
“嗚~”
巨大刺耳的吹號聲,盤旋在整個鎬京上空。
此時問刑臺上冒出的灰煙,在城門口顯示的濃煙面前,不值一提。
“這......”
午門附近的百姓,有些還在茫然,不知道一切是為何。
臺上的主刑官卻已經目瞪口呆,在他身旁的師爺可以明顯看到自己的主家身體在微微顫抖。
“怎么會.....襲城?!”主刑官的眼神中滿是驚恐,大周五百年還從未出現過帝都被襲的事情。
就算是之前囂張的蒙兀人,最后也沒有能夠得逞。
“難道,是蒙兀人破了那潼關,向著我鎬京來了?”
想到這個猜測,主刑官也顧不得繼續監刑了,直接帶著幾個家丁小廝跑了。
“主刑官怎么跑了,發生了什么?”
“這人還殺不殺了?”
人群議論紛紛,此時他們只以為是城門那發生了意外。
根本沒有人想過,帝都會如此遭遇襲擊。
“敵襲!敵襲!”
直到傳令兵飛快的騎著戰馬,沿路狂呼奔向兵部衙門,所有人在如夢初醒一般,慌亂四散。
就連押著王承忠幾人的差役,也顧不得手中的犯人,腳底抹油開溜了。
王承忠等人,瞬間無人問津,他們身上帶著枷鎖,頭顱已經放在了虎頭鍘下,身后插著一塊斬立決的牌子,渾身動彈不得被固定在臺上,只能孤零零跪在問斬臺上。
“哈哈哈哈,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終究也要受到報應了嗎!”望著眼前大亂的帝都,王承忠凄慘的臉上露出快意的笑。
鎬京,
在這一刻,徹底亂作一團。
。。。。。
。。。。。
“什么?!”
深宮之中的張讓,在聽聞義子的稟告之后,整個人勃然變色。
“你確定嗎?”
“老祖宗,千真萬確啊,我來之前還專門去了一下九門步兵營,他們也是剛剛發現距離鎬京不足一里處有一股大軍在逼近,說再有不到一個時辰大軍就兵臨城下了!”
小太監此刻嚇得面如土色,這個時候進逼帝都,肯定只能是蒙兀人了!
當然不僅僅是他這么認為,九門步兵營和城衛軍也認為這只身份不明的軍隊很有可能就是蒙兀人。
而蒙兀人的殘暴他可是聽聞了不少。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此刻會有蒙兀人兵馬襲來,咱家沒有收到任何戰報,潼關依舊還在我大周手中,難不成那些蒙兀人是飛過來的不成?”
“北郊大營和九原大營是干什么的!吃干飯的嗎就這么讓蒙兀人靠近了帝都!”
張讓也下意識就判定這股來路不明的軍隊是蒙兀人,只是他想不明白,蒙兀人怎么會這么突然就兵臨城下。
難道北郊大營和九原大營已經被包圍了?已經全軍覆沒了?
“不行!
去兵部!咱家現在要去兵部,看看現在那些外臣到底準備怎么辦!要怎么守城!”
張讓知道,現在不能坐以待斃。
傳令兵既然已經傳遍全城這個消息,那朝廷上那些大臣估計早就得到消息集合在兵部商量怎么辦了。
“你們再給咱家去通知城中各個門閥世家,讓他們主事的人也到兵部來,咱家不管他們有什么理由,平日里又怎么只顧己身,現在要是還想在后面縮著躲著,可別怪咱家不客氣!”
張讓叫來一個小黃門,吩咐道。
“老祖宗,那些世家門閥向來對咱們不假辭色,小的怕他們不聽咱話啊。”小黃門苦著臉說道。
“哼!你和他們說,眼前這關都過不去的話,也別談什么以后了,大不了咱家和他們魚死網破。”張讓知道這些世家門閥,暗地里實力不俗,卻只顧自家私利,要是不逼迫一下,這些人是絕對不會真正出力的。
“是!”
很快,
在張讓的邀請下,鎬京城中幾乎所有的世家門閥和豪族都一個個奔向了兵部衙門。
此刻兵部衙門里,大周朝堂未和泰安帝南下的,還在帝都的幾位老臣,如大司徒、太尉、光祿勛、廷尉、大行、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衛尉、和幾部尚書、侍郎等朝廷高官聚集在此。
三朝元老,大周太尉司馬懿自然也在其中。
他們最早收到消息,也是反應最快的人。
“這可如何是好啊!”
“.......”
“怎么會這樣!”
“.......”
“都是武夫無能!”
“兩大營是干什么吃的,老夫之后一定要狠狠參他們一本!”
“只是蒙兀人怎么會來的這么快!”
“.......”
“現在南下還來得及嗎?”
“與之議和可否?”
兵部衙門內,百官團團坐在一起。
除了端坐在前方主位上的幾個大周頂級重臣,此刻其余的人臉上顯然易見帶著恐慌不安,七嘴八舌著。
大敵當前,這些百官卻毫無辦法,只能在此互相抱怨,大周朝廷的腐朽無能可見一斑。
等張讓和另一位在帝宮中的十常侍郭勝兩人,帶著一群內廷太監出現在兵部衙門后,這幅吵吵鬧鬧的場景總算停止了下來。
張讓先是冷眼掃視了一下全場,看見大部分世家門閥都派人過來之后,臉色好看了一些。
“諸位看來也都知道了,現在說說咱們該怎么辦吧。”張讓緩緩坐下,開口道。
如今張讓執掌帝宮羽林軍和一部分禁軍,算是現在鎬京權力最大的人之一,他說話還是非常管用的。
短暫的安靜后,
“以老夫之見,不如遣使求和,既然那蒙兀人兵鋒無可阻擋,何必效那螳臂當車,徒造殺孽之事呢。”開口的是大司農秦儈,作為泰安帝之前的寵臣,他雖然年紀不大卻已位極人臣,乃是大周九卿之一。
秦儈相貌不俗,面容方正大氣。此刻他瞇著眼,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悠悠嘆道:“萬一惹怒了那蒙兀人,到時候帝都百姓遭遇劫難不說,說不得咱們大周朝廷中樞也要被一鍋端了,沒有了百官,日后我大周各地還如何運轉?豈不是損失更大。”
“還不如趁現在手上還有一定實力籌碼,與那蒙兀人講和,只要蒙兀人能放我等和禁軍離開,給了他們這帝都又如何?我們要保持有生力量,這樣社稷才能無危。”
“是啊是啊。”
“大司農所言極是。”
“......”
“......”
秦儈一番話說完,不少官員出聲附和。
“大司農何必如此漲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我鎬京城內還有數十萬大軍,再加上城中數百萬百姓,各世家的鼎力相助,組織一只幾十萬的守軍不成問題吧?更何況太上皇不日就會帶著大軍回京,到時候我們里外合計,不說重創蒙兀人,趕跑蒙兀人不是問題吧。”秦儈話音落下,前排主位的另一邊,有人開口道。
開口的同樣是九卿之一,廷尉許修。
他看著秦儈,譏諷道:“大司農若是怕死,可以留在家里,看我等守城就行。”
“呵呵,某人之前將全家老小都安排與太上皇南下當然不在乎了,反正到時候死的又不是他家人,還能成全自己的好名聲,這穩賺不賠的買賣,秦某是自嘆不如啊。”
秦儈反唇相譏,絲毫不讓。
“反正老夫可做不出求和這等丟人之事!”
“不求和,到時候帝都百官和禁軍毀于一旦,江山社稷該如何!”
看到秦儈和許修爭吵這一幕,
張讓也頭疼不已,這許修與秦儈是素來不和,兩人之間只要是對方的政見,另外一方必然反對,他也知道這許修雖然說得好聽,但也指望不上這許修守城。
“兵部的幾位大人,你們怎么看?”
張讓看向一直沒有發言的兵部中人,希望這些執掌大周兵馬調動的人,能知曉些兵事,給他點建議。
“臣等...覺得大司農和廷尉說的都有道理,還需張公和幾位大人定奪。”因為兵部尚書隨泰安帝南下,如今兵部只有三位兵部侍郎,這三人也是不敢擔責任,又將選擇權踢了回去。
“太尉,不知您有何看法?”
沒辦法,張讓只能向場上資歷最老,又有過領兵作戰的太尉司馬懿了。
“太尉!太尉!”
看著司馬懿歪著頭,久久沒有回應,張讓又聲音大了幾分叫道。
“怎么了?”
好不容易司馬懿似乎聽到了有人叫他,表情卻很是迷茫。
直到司馬懿身后的小廝湊到他耳邊,說了好幾句之后,才像是睡醒過來,道:“唔,老朽已老邁昏花,久不聞政事,實難以為國分憂,愧疚愧疚。”
“不過老朽剛剛聽聞小廝告知的,大司農和廷尉二人意見,倒覺得不如折中而行,不如先全力守城,萬一我等將這城守住了,諸位豈不是就有潑天之功,青史留名了。”
司馬懿斷斷續續說了會,好像難以喘息,過了會又道:
“就算守不住要求和,先守上一陣了,也能讓對方真正重視我等,在之后的談判中更有底氣,獲得更大利益。”
“不錯!”
“太尉所言極是。”
“太尉果然是見多識廣。”
司馬懿說完,百官紛紛贊同,百官中不少司馬懿的門生子弟更是直接請纓愿意守城。
“好,那便按太尉所言,先全力守城!”
張讓也不想直接求和,因此很快同意司馬懿的建議。
“我趙氏出五百名家丁!黃金一百兩!”
“李氏也出五百名家丁!黃金兩百兩!”
“崔氏三百名....黃金五十兩!”
“司馬氏兩百名...”
底下的武媚娘也開口道:“武氏出一百名家丁。”
就在百官和世家大族紛紛表現自己支持守城,出兵出錢時,一個傳令兵飛奔而來。
“急報!急報!”
“又怎么了?難道那蒙兀人已經攻城了?”兵部府衙內眾人神情一變,以為發生了什么大事。
“前來帝都的大軍不是蒙兀人!”
傳令兵飛快到達兵部府衙內,翻身下馬氣喘吁吁道。
“不是蒙兀人?那是什么軍隊?”
“是..”傳令兵支支吾吾。
“是什么,趕緊告訴咱家!再這樣吞吞吐吐咱家殺了你!”張讓一腳踢在他身上,罵道。
“是....陛下的軍隊!”
“陛下?太上皇回來了?”
張讓老臉上一喜。
“是當今陛下!”
“什么???!”張讓失聲驚呼。
傳令兵剛說完,
百官又聽到了城內爆發出一陣陣呼喊。
眾人還沒從楚宣突然帶兵出現的情形中反應過來,卻聽到城里的呼喊聲越來越大。
“迎陛下!誅逆賊!”
“迎陛下!誅逆賊!”
直到呼喊聲匯聚,如同一道雷鳴,劈閃在這兵部府衙內百官的頭頂。
此時有人面色慘白如紙,哪里還不明白。
他們的陛下,不僅帶著大軍從城外歸來,這城中也有不少忠于他的人馬啊!
“陛下....”
“小皇帝竟然隱藏得這么深!”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司馬懿和武媚娘,不約而同都在心中掀起波濤駭浪,握緊了雙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