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紙幣,我也不必費心思囤積太多的銅錢才能作戰。皇甫嵩和劉焉對峙到五月中旬,我在豫州漸漸坐立不安起來。要知道沒多對峙一天,我就要為曹斌多花一百萬錢啊。雖然錢不多,但對峙了一百多天了,也花了我一億多錢。
袁紹經過一年多的消化,大體上消化掉了冀州和并州。面對這樣的戰略態勢,我也不想坐等了。從這天開始進行大規模軍事動員,采購物資,補充兵員,集結部分軍隊,進行恢復性高強度訓練。我的常備軍雖然是職業軍隊,但平時還是干一點活的,所以戰爭之前應該適當訓練一下。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習慣,軍隊征伐應該在秋天秋收前后進行,因為古人認為秋天萬物肅殺,正是殺戮的季節,只有在這個季節出兵才不違反天道。當然咯,照我看其實這個習慣的背后則是因為后勤的緣故,秋天出兵便于獲得自己的和對方的糧草,這才是這一規定的真意。
劉表動員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他大規模動員農民入伍,在兩個月內使軍隊數量擴充到三十萬。至于袁盎那五十萬大兵也一直在訓練,都編練和準備了快一年了,戰斗力也該完備了。有八十萬軍隊的規模,很難想象除了我或者雍州,還有什么目標值得動員八十萬大軍。劉表像瘋子一樣在江夏大規模訓練水軍,在南郡訓練步軍。袁盎則把軍隊集結到襄陽附近,也不知道是什么用意。劉表的江夏郡與我淮南之間橫亙著大別山,要讓幾十萬大軍翻越大別山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南陽和江夏與我豫州汝南郡卻很近,雖然中間有一道八百里伏牛山,也還不算崇山峻嶺不可逾越。我總覺得劉表和袁盎要攻打豫州是不可想象的,因為豫州不但城堡林立,軍隊強大,更加上土地平坦,我騎兵優勢可以大大發揮出來,他們沒有辦法和我的騎兵抗衡,數量多又有什么用?他們的步兵追不上我的騎兵,在遠程兵器方面又不是我的對手,只能被動挨打,還不是被屠殺的份?我如今有四萬多身經百戰、裝備超級精良,騎術精湛訓練多年的強悍騎兵,戰斗力非同小可,諸侯們也是早就鑒賞過的,劉表和袁盎并不是不知道。可是若說他們要打雍州,似乎也不太合理,在南陽到雍州之間的可是秦嶺誒,翻越秦嶺比翻越大別山還要困難得多了,距離更遠,海拔更高,道路更崎嶇。要不是雍州是這種所謂“四塞之國”,金城湯池,怎么這么多王朝喜歡建都在長安呢?
雖然如此,我還是先派遣了八萬多步兵到伏牛山邊去集結好做個防備,至于騎兵到時候臨時趕去也還來得及。為了防備洞庭湖江夏郡劉表水軍可能的襲擊,我通知李通讓他做好準備。我的水軍人數雖不及劉表多,但船只的質量、數量和水軍的訓練時間卻遠遠超過劉表了,李通那里除了有三萬淮南步兵,如今也有兩萬丹陽水軍,并不太怕劉表的。李通回信說他準備移師到皖縣、柴桑一線,柴桑就在鄱陽湖邊上。此時還沒有叫做鄱陽湖,此時的鄱陽湖是一個叫做彭蠡的巨大濕地體系的一小部分,就是后來《石鐘山記》里面的那個彭蠡。彭蠡澤和云夢澤是古代楚國兩大濕地湖泊,三國時期兩個水澤是稍微云夢澤大一點。只不過云夢澤完全在江夏郡內,而彭蠡澤則是淮南廬江郡和豫章郡兩個郡分享了,過去袁術沒有能力開發廬江和彭蠡,我可不一樣。豫章郡如今在孫堅治下,還在消化中,統治并不穩固,不足以作為軍事動員的對象和后勤的助力。當然我所說的統治不穩固不是說有很多人反叛或者暴動,而是指老百姓沒有信任上級,不會配合官府的動員,如果強行動員,則必定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彭蠡也出產一些好東西,光是濕地里面的鱷魚就不計其數,而且是后世非常著名的揚子鱷。當然咯,我現在還沒有興趣去保護揚子鱷,反倒接受了不少廬江供奉的鱷魚皮,用來做劍鞘、皮靴皮帶、馬鞍都是很爽的。現在老百姓手中的鐵制工具不錯,他們有足夠好的武器殺鱷魚,也不太危險。四五個人去抓鱷魚,兩個人拿長矛,兩個人拿鐵棍,兩三下就能弄死一條鱷魚。此外濕地地區鹿、馬、牛、鳥蛋等等數不勝數,就是不太適合居住罷了。
為了對抗西南方向,我決定先穩定后方,收拾了兗州再說。六月初一我給兗州各諸侯下達最后通牒,讓他們要么投降歸順,要么遠走他方,我要在七月份之前完全“掩有兗州”。對于我的這道最后通牒,其他人倒還罷了,反正都是做人下屬,唯有袁遺嘀嘀咕咕大聲痛罵,收拾好行囊一路搜刮民脂民膏跑到冀州去了。
我率領四萬鐵騎兵和新選派出來的數百名官員從泰山郡開始從右向左橫掃兗州,濟北國、魯國、東平國、任城國、山陽郡、東郡、濟陰郡,最后到達陳留。雖然聽起來郡國的數目很多,其實兗州各郡面積較小,人口較少,即使加上我所控制的泰山郡和陳留郡,也不過只有兩百五十萬人口,只相當于豫州的一半,面積和豫州相當。平均每個兗州的郡國只有27萬人,比淮南四郡還少(淮南是因為被袁術糟蹋,人口才那么少)。尤其是袁遺的山陽郡還有一個任城郡,實在小得可憐,山陽郡雖然是一個郡,還不及南陽的一個普通縣的規模。天下第一的南陽郡一個郡的人口就達到了三百五十萬,而且道路縱橫,糧食單產高,各行業都很完整,非常便于動員,所以雖然都是太守,袁遺的經濟實力還不及袁盎的二十分之一,軍隊連一萬人都湊不齊。
幾乎沒有經過任何戰斗,我自動收編了鮑信等兗州諸侯,改編復員了七萬多諸侯軍隊,任命了各郡縣官吏,一律讓經過大學學習的豫州士子擔任各郡縣主官,又打算表鮑信為兗州牧,但一想我都不知道該向誰表,我豫州可不承認劉焉這個天子,皇甫嵩還帶著曹斌在攻打他呢,若是表文送了上去,豈不等于承認了劉焉的地位?便自己用大將軍、司空、冠軍侯、陳公的名義(這名義可是合法得來的,前皇帝親自封賞的)私自“權”任命鮑信了事。
我把劉岱等、喬瑁其他諸侯和官吏送到丹陽郡養老,把鮑信送到陳留讓曹斌的部下看管起來,其實也就是做個傀儡,如果他以后對我忠心,便真給她個官做做。我在建業有很多別墅、莊院,便挑些差點的住宅送給這些被軟禁的家伙,生活上對他們還是很照顧的。
吞并兗州以后我開始組織沿河防御,務必不讓冀州袁家滲透進來,又開始聯絡公孫瓚,讓他小心提防袁紹,至于平原劉備,我才懶得管他的死活呢,若是孔融求援我倒是可以給他些東西。如今算起來我也實際擁有了兗豫青徐四州加上半個揚州,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除了和平主義者陶謙和孔融之外已經沒有其他勢力了。兗州相對來說地廣人稀,一些在豫州陷入困境的大戶人家也開始向北遷移。豫州經歷了技術的巨大進步,社會變革很快,一些家族通過投資新興工商業或者反應靈活越來越富,但也有一些死守著田產不放的家族越過越窮,現錢越來越少,生活水平相對下降,這些家族感到在豫州的地位下降,自然不愿留在這里,賣掉在豫州的昂貴田產、森林、山野土地,可以到兗州買更大面積的土地。現在至少在豫州,農業占到經濟的比重正在迅速下降,工商業比重在持續增加,但還沒有達到占據主要項目的地步。就我個人的產業而言,雖然我有過百個莊園,但我私人產業的總收入中工商業要占到八成以上,只有三成來自農莊種植的收入,金融業才剛剛開始,所以談不上有多少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兗州雖然過去遷走了很多人民跑到豫州,但實際上人口也只是相對稀疏,經濟依然還算繁榮。難得的是豫州的很多先進技術都已經傳播到了這里,兗州的幾乎所有知識分子和官僚都曾經在大學或者穎川游學過,因此兗州士林對于我的進占并沒有表現出任何排斥的意思,我鐵騎所過之處,無不歡聲笑語,百姓夾道歡迎。看到雄壯的騎兵隊穿過街巷,整齊的隊伍、強壯的士兵,威嚴的軍官和裎亮的兵器、馬靴,兗州人無不擊節贊嘆。大漢雖然是一個強兵之國,他們卻也從來不曾見過這樣彪悍的軍隊。兗州各諸侯的軍隊正在接受整編,大部分將被復員,少量人員接近五萬會組成一個新的兵團鎮守兗州,我打算任命年輕的曹休做這支軍隊的統帥,他是家族第二代里面最出色的一個,跟在我身邊很久,學到了不少東西,而且也很小就參軍,熟習軍旅。徐晃從講武堂出來,恰好能頂替曹休的位子。
按說每年講武堂都能給我提供數百名素質良好的高級軍官,但我軍隊數量太少,容不下這么多人,我又為了穩妥起見總是使用自己熟悉的歷史上的名將,結果一些很優秀的講武堂學員就被埋沒了。我只能盡可能調派學員到地方野戰部隊或者推薦到皇甫嵩和朱雋那里,最近派到青州帶兵去日本殺人的那個領兵大將就是講武堂出身,心狠手辣之至,叫做寇倭,據說此人殺人不眨眼,但極其護犢子。正因為他心狠手辣,我才派他去九州島的。從青州送來的消息說寇倭把野人殺得哭爹喊娘的,他把繳獲的一切東西分成兩份,一份送到豫州來,還在路上,另一份就給他的部隊私分了,幾乎每個人都發了財。這廝心狠手辣到能把上至八十歲下至八個月的所有男人斬盡殺絕,把女人都作了軍妓或者編入集中營,種地開礦什么的。日本氣候非常適宜人類生存,冬暖夏涼,這些兵痞在日本都不舍得回來了。但他們送回來的東西也真是又多又好:黃金、白銀、珍珠、土特產,一下子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就連最迂腐的腐儒都交口稱贊他開疆拓土,造福百姓。
我橫掃兗州的最后一站是東郡濮陽,歷史上這里是曹操的大本營,曹操是在東郡濮陽任上建基立業的。濮陽就在黃河岸邊,從這里一眼就能看到冀州。此時的東郡太守張邈帶著前東平太守王建、前兗州刺史劉岱出迎二十里,用臣下對主上的禮節迎接我。我仔細看這幾個人,臉上并沒有多少怨恨,看來對這一結果早就有心理準備。
一通寒暄之后,我道:“如今我奪取兗州,諸公一定頗有不快吧。”
眾人都說:“不敢!”
我笑道:“這話未免有點兒矯情,畢竟自在為王總比寄人籬下好得多。你們在兗州自立慣了,如今落入我的控制,說你們不難過,我是不相信的,但是你們應該明白,如今天下大亂海內鼎沸,你們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卻要割地一方,這簡直就是玩火*,自取禍端,弄不好還要給子孫引禍,如今雖然不能自在,但只要安分守己,仍不失為一富家翁,安享一份簡單的榮華富貴,這不好么?”
眾人皆醒悟,他們早就很了解我的才干和實力,無論從任何一方面來說,我都要比他們加起來還要優越得多,硬要跟我對抗,只是自取其辱,現在最少沒有得罪我,又不免慶幸起來。
張邈帶頭說了很多表忠心的話,其他兩人隨身附和,大體都是愿意在我手下為官的意思。我點點頭說:“你們愿意在兗州為官很好,我自會量才錄用,我在丹陽建業有四五十座空的大宅,也算有名的富麗堂皇,你們可以各選一宅,把子孫親朋送到那里,如今天下鼎沸,唯有江東遠離戰火,你們以為如何?”
三人似乎有些認命了,感激涕零地接受了我的安排。東郡相當繁榮富庶,駐扎在濮陽的軍隊就有三萬多人,但三位主官非常配合地交出了兵權,這樣我沒收的兗州軍隊達到了十幾萬人。我帶來的文官們取代了原來的官僚,那些退下來的官僚多分配到丹陽或者海外,雖然降了職,但俸祿反而提高了些。
東郡就在陳留郡邊上,在兗州各郡中算是最富饒最繁榮的。這里也受到豫州的極大影響,市面上的商品多是豫州貨或者按照豫州技術生產的本地貨。甚至一些不太容易買到的豫州貨比如酒精和金世集膠都能買到,可見其和豫州經濟聯系之緊密了。
我帶著降臣隨便逛街,把他們夾帶在侍衛隊伍里面,我的貼身親兵侍衛雖然只有兩百來人,但個個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武藝精湛而且忠心不二。聽到侍衛們雄健果敢的身姿,武裝到牙齒的裝備,降臣們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我讓人取來三十斤黃金,每人賞了十斤,算是給他們的安家費,十斤黃金也足夠讓他們安度余生了。他們一個個雖然曾經貴為太守、刺史,但卻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么多黃金了,一個個兩眼放光。
十年前的黃金買不到多少東西,如今的黃金卻貴得要命,購買力起碼是當年的三十倍,這些人一個個喜出望外,殊不知其實隨著朝鮮和日本的黃金開始涌入中原,黃金正在從青州開始迅速擴散,連我收購囤積都來不及,黃金的價格正在下降。日本有大量的金沙,產量起碼是中原地區的幾十倍,曾經占到世界金銀總產的百分之四十,倒是大金礦不太多,但他的金沙也足夠開采數百年了。日本此時黃金總儲量應該不低于六千噸,而且幾乎從不曾開采。我就算再能賺錢,能囤積其中的一半便已經驚天動地了。二十一世紀各大國和世界銀行的黃金儲備一般都只有三千噸上下(個別國家如美國有八千多噸),總和起來各國中央銀行、政府和國際機構的黃金儲備估摸著也就只有五萬噸(公布的有三萬多噸),全世界社會黃金總存量在三十萬噸左右,每年年產的黃金也只有兩千多噸。相比之下,我現在能夠在三國時期就擁有三百噸黃金,那已經是極其難得了,藏在埃及金字塔里的所有黃金加起來都未必有這么多。當然埃及是小國,中國是大國,埃及的總人口絕不會超過漢朝的十分之一,實際開發面積不到漢朝的百分之一,中國的黃金總量比埃及多些也是很正常的。只是埃及土地雖不廣大,卻非常肥沃,糧食總產不高,但單產非常高,這讓他們有余力動員大量剩余勞動力建造大規模建筑物。
令人遺憾的是,中國近代史以前明清時期世界黃金白銀曾大規模流入中國,但在近代之后又浩浩蕩蕩以前所未有的空前速度流出,到二十一世紀時,雖然中國的黃金產量已經占到世界的十分之一弱,但社會上的黃金存量卻不到全世界的百分之一。黃金的數量很能反映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我們在致富發展上還任重而道遠。
現在的問題時,日本作為國家和民族即將提前消失,不復存在,掠奪日本就是掠奪自己的人民和殖民者,那倒是沒有必要的。我只要往日本發配數十萬貧民,他們自然會拼命替我淘金,沒事的時候淘金,種地的時候就種地。日本極度缺乏鋼鐵和其他金屬,需要萬里迢迢從大陸運過去,反倒朝鮮半島北部各種煤鐵和金屬資源豐富,而且品位不凡,正好用來交換和貿易。
兗州過去銅錢、黃金、白銀等浩浩蕩蕩流入豫州,如今兗州商業已經陷入無錢可用的窘境,但這一問題能夠慢慢地被解決。譙錦在豫州被廣泛地用于貨幣交換,因為譙錦非常名貴可以當作錢來用,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儲存,容易被蟲蛀,容易腐化,而且譙錦的產量還在急速增加,價格正在跌。兗州農戶倒是不愁吃穿,就是得不到現錢,買不起油鹽看不起病。兗州農民種的糧食織的麻布自己吃穿足夠,但要賣出去卻是不濟事。兗州獵戶和牧戶卻得益很多,豫州需要大量的皮毛,羊毛等,這些東西有比較容易運輸,所以兗州獵戶和牧戶的生活普遍比較好,家里面豫州產生活用品比較齊備。兗州經濟完全出于豫州經濟的從屬地位,都很少和其他地區進行貿易了。
兗州的交通基礎設施也非常糟糕,兗州各諸侯根本沒有管理經濟的能力,只知道坐享百姓的貢賦,這么多年來沒有興建任何水利設施,沒有建造任何道路,公私倉庫倒是修了不少,裝著搜刮來的民脂民膏,當然這些民脂民膏如今都被我沒收了。雖然不值多少錢,但糧食布帛數量不少,就是質量較差,保存不當。我在兗州大貼告示,讓貧民們知道在朝鮮可以分到地、買到房子甚至可以淘到黃金,讓他們多多地跑到青州出海去,我還在一路上提供食物(我正在實施赤字財政,要把銅錢都花掉),因為我的糧食實在太多了。只要兗州平民在本地拿到路引,一路上到各地驛站就有飯吃,所以兗州的破產農民應該會蜂擁而去的。我的料想果然沒有錯,在榜文發出的二十天內,就有數以萬計的貧民跑到濮陽府拿路引,路引不過是一張便條,蓋著官府的大印以及事情經過,讓沿途官府和驛站提供食物罷了。至于住宿么,這年頭沒有什么旅店,他們只能到別人家里借宿,漢人在沒有饑荒的時候都很慷慨大方,比較樂于接待旅行者。
這樣一直拖到七月中旬,兗州的事情大體處置完全,我正式任命曹休為“征北將軍”駐守濮陽,除了他自己原來率領的部隊之外還把正在整編的所有兗州軍都撥給他,有從講武堂和新兵訓練營給他補充完整,提高軍隊素質,曹休年紀輕輕獲得如此重任,讓所有我軍中后輩艷羨萬分。當然咯,曹休是我不遠不近的堂侄子,是我叔公(祖父的父親的兄弟)的一支,家族淵源加上他自己的才干,因此他首先獲得信任和提拔,大家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都沒什么話說。徐晃從講武堂來到曹家堡報道,我讓他建立了一支三千人的輕騎兵,跟顏良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