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辰現在雖找不到怪物的行蹤,但心里有數。
它的目標是自己,早晚會現身攻擊。
前方的喪尸,仍在不遺余力的攻擊著隔離區第一層的鐵閘門,守衛們忙著端搶掃射,顧不上他那支渡河的喪尸軍團。
凌哲他們被夾在中間,極難被發現。
見狀,易辰放下心,迅速離開河邊。
梁冰、凌哲不是省油的燈,自己會照顧好自己。朱由正雖稍遜點,但跟著他們,問題不大。
河邊不間斷的槍聲和尸吼聲漸漸遠去,易辰停在一個較寬闊的十字路口。
夜風卷過蕭條的街道,附近的喪尸都被號召去了前線,周遭冷清得詭異。
撇去紛擾,易辰有時間得以思考。
那怪物能夠隱藏氣息,這讓他想到了一個人——張磊。
只不過,張磊被他砍傷,應該已經死在下水道的爆破中了。
世事沒有絕對。這個怪物又像爬行者。又有張磊的異能,搞不好那兩者在瀕死之際,由于什么機緣產生了聯系,融為一體,形成了新的怪物……
易辰正充分發揮想象力,忽覺一陣疾風襲來,立即退了幾步。
一道矯捷黑影擦身而過,轟然落在旁邊!
那怪物現身,利爪在水泥地面上抓出了幾道深痕。若易辰還在原處,此時鐵定已被撲倒!
易辰近距離看清它的真面目,感覺自己的猜測與事實相差無幾。
它伏在地面,體型不大,膚色黑紅,比爬行者小了不少。
單看外觀,有六七分像人,雖然臉部高度腐爛,但是一雙眼睛淡薄冷漠,跟以前的張磊如出一轍。
在易辰分神的一瞬間,怪物再度弓腰猛撲,攻擊意圖明確,目標是易辰的頭部!
它有張磊生前的一部分記憶,知道易辰并非一般感染者,即便撕開他的胸膛戳爛心臟也無法將其斃命。
易辰未想到對方來勢兇猛。
他手上只有一把改良過鐮刀,情急之下一橫一擋,鐮刀像是紙片兒一樣,斷裂報廢了。
靠!易辰惱怒的甩掉半截鐮刀。對手不是普通喪尸,沒有點像樣的武器果然不行!
他后知后覺臉上火辣辣的,才發現剛才被抓出了一條猩紅血痕。
對方繼承了爬行者的力量、速度以及爆發力,雖然身型小了,但完全不容小覷。
若不是他的體質再度提升,自身防御力高了不少,估計半邊腦袋要搬家了!
他開始懷念那把勝邪巨劍。
如果手上有它,攻擊和防御都不會如此被動。
“等進了內城,一定得想辦法把勝邪從未來集團那給取回來!”易辰暗下決心。
怪物一擊得手,并不戀戰。它回身遁入黑暗之中,再度隱藏了氣息。
易辰屏住呼吸,仔細聆聽。
現如今,他的視覺、嗅覺和精神感知都成了擺設。
且不說夜色正濃,對方的肌膚顏色還能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氣息全無,極難尋找。
此時唯獨還能發揮點作用的,就剩下聽覺了。
不過,在他聽到破風之勢時,已經晚了。
那怪物由后方撲出,大口一張就要啃向他的腦袋!
易辰抱頭屈膝,只覺手臂刺痛,兩排尖牙牢牢的扎進了肉里。
嗤——怪物搖頭猛扯,易辰又添新傷,血流不止。
他正要反擊,怪物又不見了。
這一點讓易辰好不惱火!
迄今為止,他遇到過不少難纏的對手,但沒有一個像今天這怪物一樣的。
無論是速戰速決,還是消耗拉鋸戰,都有一定的固有節奏。只要能抓到規律并讓身體適應那個節奏,總有反攻的機會。
而這怪物打幾下就跑,趁人不備又出來攻擊,完全讓他找不到戰斗節奏。
這不是速度跟得上跟不上的問題,也不是考驗反應能力的時候。
他無法判斷,它下一秒在哪兒,會不會進攻。
怪物打的相當聰明。
它不僅有實力,有頭腦,有作戰的經驗,甚至可以揣摩人心!
什么情況下應該怎么做,它很了解,這也許跟張磊以前殺手的職業生涯有關。對付實力差不多的對手,消磨其心智,比起正面的打擊更容易見效。
很快,易辰在失利的情況下,漸漸失去了平常心,焦躁不已,屢屢失誤。
幾回合下來,他身上已經多處受傷。怪物占據了主動權,而他則像只耗子,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此時的護城河邊,第一道隔離防線被喪尸突破了!
尸潮嚎叫著涌向第二道防線。
那是一道鐵網,造型如同南川城市出入口的隔離網,只不過網眼更密集更牢固。
當喪尸們撲上去的時候,只聽里面的守衛高喊一聲:“放電!”
當即在不遠處的一間小操控室內,有人拉下了電閘。
滋啦啦——貼網上閃現過詭異的藍白色電流,貼在上面的喪尸一個個渾身抽搐,更有甚者直挺挺倒下!
這竟然是一道通電的隔離網!
凌哲和梁冰他們混在易辰的尸群中,剛剛越過第一道防線,看到那一幕瞠目結舌。
他們長了心眼,不急著上前。沖在最前面的喪尸,完全是在示范如何花樣作死。
電擊雖然不能讓喪尸死亡,但是能讓他們的肌肉僵硬,身體因不協調而停止動作。嚴重點的,會在地板上躺片刻才能再度起身。
不過這電壓負荷也很大,不可能一直保持通電,這種拖延辦法無法一直持續使用。
在喪尸們渡河時,守衛們已電話至未來集團,請求增援了。自從南川建成外圍和內城,做出了隔離區,還從來沒有喪尸能沖擊到第二道防線的。
第一批增援抵達現場,從迷彩運輸車上翻身而下的指揮官正是白歌。
她是個閑不住的人,聽說隔離區出了事,主動請纓要趕過來看看現場情況。
雖然白歌年紀不大,但膽大心細,對抗喪尸的經驗也比較豐富。
前幾天,她還帶隊完成了討伐爬行者的艱難任務,并在關鍵時刻救出了慕宗興的女兒慕晴,雖然損失了幾個人,但已經超出了預期。
她的成績讓集團對她刮目相看,遂同意由她打頭陣,帶領第一批二十余人的增援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