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來的時候是著急忙慌的,但離開的時候卻是心滿意足的。
他很注重名聲這事兒,歷史上的他為了名聲做了很多很多的挽救措施,現(xiàn)如今有了能夠挽回的方法,甚至還順帶著能解決蝗災(zāi)以及世家尾大不掉的問題,他怎么能不高興?
不過姜云志對此看得很開。
在他看來,所謂的名聲只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李世民根本就沒有必要如此煩憂。
就說那個嚴(yán)格上來說唯一能算得上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還不是有建造阿房宮、征用七十萬囚犯修建驪山墳?zāi)?、刑罰嚴(yán)厲以及賦稅重這些為人詬病的地方?
但是沒關(guān)系,他的一生在后世看起來是利大于弊,好事躲過壞事,所以人們依舊愿意稱他為千古一帝。
而和秦始皇能夠并稱為秦皇漢武的漢武帝,也有晚年整套突厥屢征屢敗、巫蠱之禍以及迷信神仙方士的缺點?
但是沒關(guān)系,他早年間所做到的功績已經(jīng)足夠了,所以后世的人們依舊愿意稱贊他。
再說明成祖朱棣,他和李世民一樣都不是正統(tǒng)繼承的皇帝,也有靖難之役、漢王趙王尾大不掉以及連年征伐導(dǎo)致海內(nèi)虛耗的問題,可以說如果不是朱高熾這個太子在家里幫襯著,朱棣也做不到以帝王之身封狼居胥的程度。
但是沒關(guān)系,他讓鄭和下西洋,使得大明天朝上國的名聲響徹海外;他讓人編撰《永樂大典》,其文化意義首屈一指;他五次北伐,雖未徹底解決草原問題但也極大的緩解了邊關(guān)的問題。
所以說,只要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哪怕你曾經(jīng)做過錯事,但依舊是可以補救的,像玄武門之變這種事情人們也只會稱贊。
為什么?因為若是李世民真的做得好了,玄武門之變這種事就是權(quán)衡利弊下最好的結(jié)果,不然的話誰能知道還會不會有貞觀之治?
李建成能做到嗎?姜云志不知道。
李建成這個人姜云志沒見過,所以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姜云志也不知道,后世有很多人都說打天下要看李世民,但治理天下就要看李建成的。
姜云志覺得不然。
李建成能不能治理好天下姜云志不知道,但他知道李建成如果當(dāng)皇帝,那他在對外問題上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
武德年間,在面對做大的突厥時李淵曾經(jīng)動過遷都洛陽的想法,而李建成更是兩次上書建議李淵遷都。
玄武門之變是個跨不過去的門檻,因為那時候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到了不可調(diào)和的地步了,如果玄武門最后的勝者是李建成的話,那么他在面對一路南下的頡利會怎么樣處理?
姜云志不知道,他也不敢去想。
所以,在他看來李世民既然是勝利了,并且很好的處理了頡利南下的事情,那就沒有必要再過于注重名聲方面了,而且只要把目光放在做好一個皇帝上那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只要你心是好的,而且還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最后還做出成果來了,那就不是問題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也正是因為這個時代對名聲的重視,才能讓姜云志想出來這么一個釜底抽薪的絕戶計來。
如果讓李世民來評價姜云志的這個計策,那么他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
惡毒。
如果一切都按照姜云志說的那樣發(fā)生了,并且他也那樣做了,那么等待著五姓七望的將會是一個美好的空中樓閣。
他們有人才、有錢財、有糧食,但唯獨沒有相當(dāng)于最底層地基的百姓。
隋末亂世他們之所以能夠資助竇建德和劉黑闥他們就是因為他們的名聲還不錯,而且還有錢有糧的,但等到姜云志的計策實施了還會有人和他們聯(lián)合嗎?
一般來說百姓是不會造反的,因為他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能夠吃飽就好了,真正造反的都是那些有家世淵源的,對權(quán)利有欲望的。
比如隋末亂世的李淵、竇建德、劉黑闥以及羅藝等人。
但倘若五姓七望的名聲壞了,那么就沒人敢跟他們聯(lián)合了,以為一旦這么做連帶著他們的名聲也會被影響。
一支不義之師是沒有會跟隨他們的。
要知道就連趙匡胤也得找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由頭,可見這個時代的人們是有多重視名聲這一點了。
所以說,除非五姓七望事先洞察姜云志和李世民的想法,從而提前用他們自己的糧食去賑濟受災(zāi)的百姓,不然的話就是一個死局。
但他們?nèi)羰钦婺苓@么做的話李世民也就用不著頭疼了,更用不著為了提前準(zhǔn)備而大費周章的從嶺南運糧,所有的問題就都會迎刃而解。
所以,這注定了就是一個死局。
現(xiàn)在的姜云志并不關(guān)心五姓七望在貞觀二年的蝗災(zāi)過后會怎么樣,他們的名聲會不會徹底壞掉也跟他沒什么關(guān)系,現(xiàn)在他關(guān)心就只有他自己。
這是個陰損的計策,在姜云志看來李世民是定然不會把這事兒直接給背下來的,他大概率還會找一個人來背鍋。
這樣一來他既不是那個陰損的謀劃者,又是一個能夠放得下身段去跟臣子借糧的好皇帝。
而思來想去,姜云志覺得他最終會成為那個背鍋的人。
用背鍋這個詞來形容可能不太恰當(dāng),因為這個計策本來就是他出的,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不是李世民的話他也不會這么做。
所以,姜云志覺得他還是得給自己提前留好后路,作為在隋末亂世中攪風(fēng)攪雨的重要勢力之一,姜云志覺得他玩兒不過五姓七望。
現(xiàn)在的關(guān)鍵在于李世民在事情發(fā)生之后愿意幫他到什么地步,如果不愿意幫忙,或者是程度不夠理想的話姜云志就得找一個更加堅實的盟友了。
亦或者把別人拉下水與他共同面對也是可以的。
但問題在于又有誰會愿意呢?
要知道,雖然名聲在這個時代是很重要的,甚至說是最重要的也毫不為過,但性命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