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姜云志和劉氏來說搬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也不對,只能說對于現(xiàn)在的他們。
家里有什么?說是家徒四壁一點兒都不為過,之前劉氏生病的時候姜云志把幾乎一切能賣的東西都賣掉了。
去找李世民是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
本來姜云志是打算直接人過去就行了,這家里實在是沒啥好東西了,不過劉氏卻一定要帶上長孫無忌之前讓人送來的糧食和肉。
姜云志拗不過,只能隨她。
因為回來的時候他是騎著白蹄烏回來的,保護他的龍武軍又大部分都是步行,這就成了一個問題。
長樂坡在長安城的東邊,距離長安城也就十里左右的距離,不算遠,但對于劉氏來說已經(jīng)算是很遠的距離了。
最后還是龍武軍出去借了個牛車。
牛在古代可是稀罕玩意兒,更是貴重的牲畜,等閑人家是買不起的。
買不起牛,又哪來的牛車?
自己騎著白蹄烏,龍武軍隊長把自己的馬貢獻出來拉牛車,奶奶坐在牛車上,守著那幾袋糧食,小隊伍慢慢朝著長孫無忌說的莊子而去。
奶奶在這里生活了好幾年了,路上偶爾會遇到熟人,奶奶都會停下來跟人家打個招呼,寒暄兩句。
就這樣,走走停停,臨到申時的時候他們終于是到達了目的地。
對于姜云志來說這莊子并不算大,畢竟他在李世民的弘義宮里生活了近半年的時間,但這對于奶奶來說已經(jīng)很大了。
兩進的院子,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奢侈了,畢竟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才能有這樣的家財。
因為不是常住的地方,所以這莊子里沒什么人,只有一個管家?guī)讉€家仆。
“見過先生,主家已經(jīng)提前跟老仆打過招呼了,家里上上下下也收拾過,先生還有什么吩咐嗎?”
一看到姜云志管家就迎了上來,雖然他不知道為什么主家讓他以先生稱呼這個少年,但他還是忠實地執(zhí)行了命令。
“不用了,謝謝。”姜云志搖了搖頭。
“先生客氣了,這本就是老仆的分內(nèi)之事。”管家趕緊躬身作揖。
“既然先生沒什么吩咐那老仆就先退下了,先生若是有事的話盡管吩咐便是。”
管家是個有眼色的人,能作為長孫家的家仆還在這個莊子里做管事的,那有眼色是最基本的。
“奶奶,您餓了嗎?”攙著劉氏進了正廳,姜云志有些擔(dān)心。
他是習(xí)慣了三餐制,但這個時代的窮苦人家基本上都是兩餐制,三餐那是有錢人才享受得到的。
且不說他們因為搬家而錯過了午時,就算是在這個時代,申時也該到了吃飯的時候了。
“奶奶不餓,木犢娃子你忙去吧,奶奶先休息一會兒。”
劉氏搖了搖頭,面色多少有些疲憊。
她做過平陽公主的乳娘,也接觸過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在見識上遠超普通人。
以前她不知道自己這個收養(yǎng)來的孫子去做什么了,但今天在見過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之后她多少猜到了一些。
突厥軍隊南下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哪怕是她很少出門也是聽到了一些。
從本心上來說,她是不希望這個與自己沒有血親的孫子攪和到那里面去的,因為她雖未經(jīng)歷過,但卻見過。
可她沒有辦法阻止。
一切事情的起因都是她,如果不是她身體病重,那么姜云志就不會變賣家里的東西為她治病,也不會在走投無路之際去了長安城。
如果不是她,姜云志不會攪和到這里面。
可現(xiàn)在,說什么都完了,今日能見到李世民已經(jīng)是她從前的身份能夠發(fā)揮出的最大的作用。
把奶奶送進了后院的臥室,姜云志就轉(zhuǎn)身去了書房。
毛筆字他寫不好,對于這個時代的字他認識的也不是很多,但好在漢字一直都是象形字并且流傳了下去。
雖然不認識,但多少能猜到一些。
明日他要上朝,聽李世民的意思是讓他去迎戰(zhàn)那些打算以“仁義”的方式來處理此次頡利南下之事的人,他打算提前做好準備。
歷史上,公羊派的儒家算是比較激進的那種,但公羊派最終還是因為其思想內(nèi)充斥著大量的“虛君”和“弱君”導(dǎo)致旁落了。
現(xiàn)在的儒家士子一味地強調(diào)仁義,主張用仁來感化別人,但殊不知這根本就沒什么用。
這種方式其實就是教好人怎么當好人,對惡人來說基本上是無用的。
游牧民族哪管得了這么多?他們只知道活不下去了就要南下掠奪,他們也不會管漢人的死活,因為如果不這么做他們就會凍死餓死。
看著面前鋪好的宣紙,姜云志舔了筆,開始在紙張上寫了起來。
有些別扭,但無所謂,只要他自己能看得懂就好了。
就在姜云志為明天的事情而悶頭沉思的時候,身在東宮的李世民卻很是煩躁。
今天臨走之前,姜云志的那番話對他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力,也讓他回想起了李泰從出生直至今日收到的恩寵。
太過了。
他第一次有這種感覺。
以前的他只覺得李泰這個次子敏而好學(xué),很得自己的喜歡,但從未想過之后的事情。
這也不能全都怪他,因為他之前的思想進入了這個時代鑄造的框架里。
以前他是嫡次子,在他的父親李淵還是國公之時他是沒有資格繼承家產(chǎn)的,而等到大唐建國,他和李建成關(guān)系緊張也是比較靠后的事情。
雖然早就有所感知,但畢竟離玄武門那事兒還遠得很。
這就導(dǎo)致了他沒太想過繼承人這方面的事情,也導(dǎo)致了李泰得到的遠遠超出了他應(yīng)該得到的。
就李泰被封正一品的衛(wèi)王這事兒本來是好事兒,是李淵為了平衡李世民的心態(tài)而做出的賞賜,是對他這幾年辛勞的認可。
但是現(xiàn)在,卻成了大問題。
“陛下,您怎么了?”一個婉約的女子走了進來,手中還端著一個小碗。
“觀音婢啊,來。”李世民抬頭一看是自己的發(fā)妻,招了招手。
“陛下是因何事在煩惱?還是那些俘虜?shù)氖虑閱幔俊?p> 長孫皇后把粥放在了李世民的面前,走到其身后開始為其按著肩膀。
“那事兒幾乎已經(jīng)解決了,現(xiàn)在讓朕頭疼的是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