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掌 了解縣城
“娘,你放心接下來就是了,我肯定能給你畫出來一百張花樣的。”意凝肯定的說道,催促羅氏去把這批活計接下來。羅氏猶豫了一下,然后便走進去對那個婦人說:“夫人,這批活我愿意做,不過這個價錢我們能不能在商量一下?”
最后羅氏以每張十八文的價格將這批繡活接了下來,然后便離開了這個婦人的作坊,很快便又回到了主街道上。意凝很著急去買燈油,因此剛剛走到主街道上,她便連忙問:“娘,我們現在是不是去買燈油?”
“我們先去買繡線,再去買燈油。”羅氏說道,突然又想起來花樣的事情,于是便又再一次問道,“小凝,你真的能夠想出來一百個花樣嗎?”
就這么一會兒工夫,羅氏就已經問過幾遍了,意凝雖然明白羅氏是不放心,可還是忍不住有些不耐煩,因此回話的時候聲音便忍不住提高了一些:“娘,我回去之后就給你畫出來,你放心吧,別說是一百個,就是兩百個三百個我也能想出來?!?p> “那就好,可是如果你是說假話的話,看我不收拾你?!绷_氏得到了這句話之后便放心了,走路的步子都要邁得更大了。
意凝跟在羅氏后面往前走,她見羅氏經過了幾件布行,可是腳步卻頓一下都沒有,看都沒有看一眼,就這么一直往前走,她有些不解的問:“娘,剛剛不是已經經過幾間布行嗎,為什么不買呢?”
“我們去正街買,那里的繡線齊全一點,而且質量也要好一些?!绷_氏回答道。
和羅氏在一起,意凝完全沒有話說,除非偶爾有問題要問羅氏,除此之外她就沒有說什么話,羅氏自然也不會和她這個“小孩子”聊天,因此一路上都很安靜,很快便來到了正街。
所謂正街,自然就是指城里的那條最寬的主街道,不過,雖說是主街道,其實也就七八百米,最多一千米,這對意凝這個從二十一世紀穿越過來的人來說,這條街道實在是太短了。
街道雖然不長,但是兩側卻擠滿了密密麻麻的店鋪,賣什么的都有,在正街兩側時不時的會出現一條小巷子,小巷子里也擺著地攤,如果不嫌麻煩的話,倒是可以慢慢的去這些小巷子里淘便宜貨。意凝在心里想,等到哪天她一個人來城里慢慢逛。
走著走著,意凝突然發現羅氏拐進了旁邊的一個小店鋪里面,于是也連忙跟著進去,結果進去之后卻發現這里并不是她原本以為的布行,而是一個類似于雜貨鋪的地方,賣的東西很多,很雜,不過全部都是做繡活用得上的。
鋪子的掌柜是一個看起來十分老實的胖老頭,看到羅氏便很熱情的說:“這次來賣點什么呀?”
“買一些繡線,各種顏色的都要?!绷_氏說道。
“要多少?”胖掌柜問道。
意凝沒有理會羅氏和胖掌柜的談話,而是觀察著這個店鋪里面的東西,除了各種各種的線之外,還有各種大小的針,以及錐子、頂針等工具,這些都是意凝認識的,還有很多是她完全不認識,也不知道用途的東西,雖然很多東西她都不知道是用來做什么的,但還是很認真的觀察,因為她現在迫切的需要了解這個世界,各個方面。
“好了,小凝,我們走了?!绷_氏拉了她一下,然后便往外走,走出鋪子并沒有繼續往前走,而是折返往回走。意凝見狀有些不解的問:“娘,我們這是去哪里買燈油呀?”
“我們去后街買。”羅氏頭也不會的說道,腳步飛快的往前走。
后街這個地方意凝也是知道的,之前和羅軒明一起來過一次,怎么說呢,這是一條介于巷子和街道之間的路,比一般的巷子要寬一些,可是又要比街道窄一些,非常長的一段的路,而且彎彎曲曲的,在一片居民房中間穿行。而且后街上并沒有店鋪,全部都是擺地攤的,價格非常便宜,平民都喜歡來這里買東西,因此這里非常混亂,意凝很不喜歡這個地方。
羅氏在后街輕車熟路的穿行著,避開了一個又一個背著背簍的人。但是意凝可就沒這么輕松了,由于她現在還比較矮小,步子也就小,因此一不小心就被羅氏落下了,而且那些人基本上都背著背簍,很是阻礙視線,意凝實在是跟得很辛苦,在心里發誓以后再也不和羅氏一起出來了。
終于,羅氏在一個擺放著兩個大陶罐的攤子前停了下來,意凝測這里應該就是賣燈油的攤子了,頓時送了一口氣。羅氏買了兩斤燈油,然后便帶著意凝離開了后街。
“娘,現在是不是回去了?”意凝問道,走了這么久,她感覺腿有些酸,實在是不想走了,同時在心里感嘆,還是二十一世紀好,不想走路了就坐車,可現在就算有錢都沒車可坐,想到這一點她便忍不住在心里感嘆:等我以后有錢了,我一定要將所有的路修得寬寬大大的。
“我們還要去東市買點鹽?!绷_氏說道,提了提手腕上的籃子。
意凝來到城里幾次了,因此對這個縣城大致上也有一些了解,這座縣城之被一條河攔腰分成東西兩部分,河這邊是東市,河那邊是西市。
西市最主要的就是剛才意凝她們逛的正街和后街這兩個地方,一般來說,鄉下人來城里是不怎么去西市的,除非有什么東西必須要去西市買,就比如今天的羅氏。
而東市和西市就完全不一樣。東市的主街道很短,也就只有三四百米的樣子,而且根本也沒有多少店鋪,店鋪里面販賣的東西也多是一些農具之類的,反正就是和農民息息相關的東西,而且多是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主街道旁邊,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舊街道,也就是意凝第一次和羅軒明去的那條街道,聽說很久以前是主街,后來改建之后那條街就被廢棄了。
不過,鄉下的農民有了剩余的農副產品的話,還是喜歡拿到那條舊街上去販賣。舊街上并沒有正經的店鋪,全部都是這樣擺地攤的鄉下農民,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里的東西非常便宜,可以說是整個縣城最便宜的,因此舊街是窮人的最愛。
羅氏過了橋之后便直奔舊街,這讓意凝很疑惑,她們不是要買鹽嗎,可是她上次去的時候并沒有發現賣鹽的,于是便問:“娘,舊街上不是沒有鹽賣嗎?”
“小孩子家家的,你懂什么,跟緊了,不要丟了?!绷_氏瞪了她一眼說道。
既然羅氏這么說了,意凝也不好意思再問什么,于是便不再說話,緊緊的跟在羅氏后面,打算看看羅氏到底要去怎么買鹽。羅氏慢慢的在舊街上穿行,同時還仔細的左看右看,很顯然是在尋找什么。突然羅氏臉上一喜,在一個小攤前停了下來,這個小攤已經在街道最末尾了,位置很差,而且舊街的最末尾已經沒有幾個人了。
意凝也連忙跑過去,發現這就是一個很普通的販賣木炭的攤子,攤主是一位年輕的男人,穿著一身普通的粗麻布衣服,衣服上還打著一些補丁,看起來和這條街道上的人差不多,但是她就是覺得這個男人有些奇怪,但又說不上來。
“你要買木炭嗎?”年輕男人問道。
“我不買木炭。”羅氏說道。
年輕男人聽了這話之后卻一下子站了起來,說:“跟我進來吧。”說著便轉身走進了攤子后面的一間普通的民房里,也不管這個攤子,就把那個攤子扔在那里,似乎一點也不在意。
意凝見狀也連忙跟了進去,一走進去才發現,這個民房從外表看很普通,可是屋里卻一點也不普通,堂屋倒是很正常,可是原本應該是臥室的房間里卻擺放著好幾口大缸,每一口大缸的口子都用布緊緊的扎了起來,見到這樣的場景她也有些明白了。
年輕男子將最外面的那口大缸的扎口布解開,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食鹽,然后轉頭問:“你要買多少?”
“我買三斤?!绷_氏頓了一下,從籃子里拿出來一個小陶罐遞過去,又問了一句,“價錢沒變吧?”
年輕男子接過小陶罐,放在桿秤上秤了一下,然后才往里面裝鹽,嘴里回答說:“價錢有點變動,六文錢一斤了。”羅氏一聽有些驚訝,連忙問:“以前不是五文錢一斤嗎,怎么漲了?”
“我也不想漲,只是最近官府查的嚴,我們都是從小路運回來,光運費就比以前多了不少,沒辦法。”年輕男人嘆了一口氣說道,將稱好的鹽遞給羅氏。
羅氏聽了之后也沒有討價還價,掏出錢袋,數了十八文錢遞給男子,然后將陶罐小心的放在籃子下面,還用上面的東西蓋住,這才離開了這里。
意凝也跟著羅氏一起離開了這里,不過她還是有些不理解,賣個鹽而已,怎么好像搞地下工作似的,偷偷摸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