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就到了十二月的上旬。
這一天的一大早,趙德昭就接到了傳令,讓他去往中軍大帳商議軍情。
于是趙德昭將訓練的事情交給了林勝,自己帶著幾名生肖成員打馬去了中軍。
將馬匹交給了中軍門口的士卒之后,趙德昭帶人走進了營帳之里面。
進帳之后,趙德昭發(fā)現(xiàn)里面的人還不少。除了之前在開封就見過多次的各路禁軍將領(lǐng)之外,還多了不少的生面孔,他們身上的服飾和禁軍有不小的差別,前前后后的加起來有十幾號人。
想來這些人就是調(diào)集過來的各地節(jié)度使、團練使、防御使之類的地方將領(lǐng)了。
趙德昭進來的時候,不少人都是回頭看了一眼,在看到進來的是一名少年郎的時候,那些地方將領(lǐng)都是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同時又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軍帳角落里的另一個少年郎。
身處軍中,趙德昭自然不好拿出皇子的身份來擺譜,于是他掃視了一下情況以后,走到了李繼隆的身邊坐了下來。
陸陸續(xù)續(xù)的又進來了幾名將領(lǐng),軍帳里差不多都已經(jīng)坐滿人了。看著人都來的差不多了,王全斌便走了過來宣布開始議事。
作為這次征討蜀國的主將,忠武軍節(jié)度使兼西川行營前軍部部署王全斌走到了主位上,眾將一同起身見禮。
王全斌坐下之后就招呼著眾將落座,見眾將都落座之后,王全斌開口道:
“諸位,今日邀各位前來,乃是商議進軍之事。我等大軍已經(jīng)休整了十天,我觀諸位也都是翹首以盼了,所以我決定就這兩日揮軍南下。”
王全斌的話并沒有出乎大家的意料,數(shù)萬人馬每日消耗的糧草無算,耽擱的越久,變數(shù)越大。
見無人提出異議,王全斌便繼續(xù)說道:
“安排軍事之前,幾位廂軍將領(lǐng)還請先自我介紹一番,咱們這些人里頭還有不少人都還不認識,大家且先熟悉熟悉。”
王全斌話音剛落,就有一人站了起來,這人看上去外貌粗獷,似乎帶著點胡人的氣質(zhì),他朗聲道:
“我乃耀州刺史高彥暉,見過諸位。”
說完他就坐了下去,隨后鄰座的一個帶著些儒雅氣息的中年男子起身對著眾人見禮道:
“在下虢州團練使田欽祚,還請多多指教。”
……
十幾個地方將領(lǐng)逐一做完了自我介紹,給趙德昭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做呼延雷的年輕黨項將領(lǐng),據(jù)說他是定難軍派來參戰(zhàn)的,手底下還有幾百號黨項騎兵。
趙德昭好像記得宋朝的時候黨項人自立西夏國來著,怎么這時候還聽趙匡胤指揮了?
趙德昭多打量了那個呼延雷幾眼,對方似乎若有所覺回頭看了趙德昭一眼,露出了一個有些難看的笑容。
等地方將領(lǐng)們介紹完之后,王全斌說道:
“我們這些老家伙相信諸位也都認識了,不過有兩位后輩俊杰還是要和幾位介紹一下的。”
聽到這話,眾人的目光便轉(zhuǎn)向了下位的趙德昭和李繼隆身上,許多在半路上匯聚過來的地方部隊將領(lǐng)們還不太清楚具體情況。之前在行軍的時候,隊列拉的很長,就算是中途休息的時候大部分人也都是待在各自營地里,沒有走動過,自然也沒怎么注意到其他人的情況。
直到剛才他們看到兩張少年人的面孔的時候都是有些驚訝的。但是中軍要地,也沒什么人敢上前來攀談詢問。
王全斌先是指向了李繼隆,介紹到:
“這位就是宣徽南院使李處耘之子李繼隆,前段時間恩科武舉上表現(xiàn)出眾,故而被官家任命為淮南軍指揮,參與此次伐蜀作戰(zhàn)。”
“原來是羽林大將軍的兒子,難怪有如此風采。”
“果然是少年英雄,比起我家那幾個不成器的強太多了。”
幾名地方將領(lǐng)起身和李繼隆打了個招呼,順便說了幾句奉承話,看上去和李處耘應該是有些交情的。
李繼隆也是起身各自回禮,這些人算起來可都是自己叔伯輩人物。
介紹完了李繼隆,王全斌又對著眾人說道:
“至于這一位,乃是官家的二子德昭,此次恩科武舉的頭名,一身本事只怕是比起在座的諸位都不遑多讓啊。為此,官家特許二皇子帶領(lǐng)手下的桂州軍參與作戰(zhàn)。”
聽到這話,營帳中的氣氛變得有些怪異起來。
趙德昭能清楚的感受到這些地方將領(lǐng)對于自己的態(tài)度和對李繼隆的態(tài)度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介紹李繼隆的身份的時候,營帳里的將領(lǐng)們的態(tài)度都是比較友善,甚至還有幾個特別熱情的。
但是到了自己,這幫人就變得有些不對勁了,甚至于還有幾個人臉上露出了諸如懷疑、輕視甚至還有些許敵對的味道。
也不知道是針對的是自己的身份還是自己的實力。
在這種詭譎的氣氛里,趙德昭平平淡淡的站起身,對著眾人打了個招呼便坐下了。
互相介紹身份之后,王全斌就開始說起了進軍的事情。
大致的軍路安排早在開封的時候就已經(jīng)定好了的,但是真正到了開戰(zhàn)的時候,自然是要讓王全斌自己決斷的。
主位上的王全斌開口道:
“我等從北路進軍的話,一路上都是些險關(guān)山道,雨雪交加之下甚是危險,所以需要有人提前出發(fā),探明情況,為大軍開路。”
原本趙德昭還以為大家對于先鋒軍的位置會避之唯恐不及。所謂槍打出頭鳥,作為先鋒軍是最早和敵人進行接觸的,要做的事情也多,打探情報、掃清道路等等,可以說是最累最苦最難三個都攤上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軍帳里的各位將領(lǐng)都表現(xiàn)得十分踴躍。
“王將軍,我等愿為先鋒,為大軍前頭開路。”
“王將軍,此事交予我等,必不負將軍所托。”
......
一時間,大帳里的諸位將領(lǐng)們都爭先恐后的開始搶奪起了這個先鋒的職務。
怎么看起來這件事似乎是個香餑餑,每個人都搶著要的樣子?
仔細思考之后,趙德昭才明白了。先鋒軍雖然做的是最累最苦的事,但同樣的功勞也是最大的,而且以現(xiàn)在軍隊的尿性,到了一個地方肯定要劫掠一番的,越是前頭的能搶到的就越多。
也無怪乎這一幫子將領(lǐng)都擠破頭的想要拿下這個位置了。
趙德昭沒去湊這個熱鬧,自己人知道自家事,就他手底下那些新兵,做做掃尾還行,拉出去打頭陣的話那就是丟人現(xiàn)眼了。
旁邊的李繼隆也是一樣乖乖的坐在原位。他很清楚自己這次為什么能坐在這里,論行軍打仗他還差這些人一大截,就算是論武力自己也比不過身邊的二皇子。
還不如就按照出發(fā)前父親來信叮囑的那樣,安安穩(wěn)穩(wěn)的聽從上級安排,混個資歷就可以了。
經(jīng)過了一番比資歷、拼拳頭的激烈角逐之后,禁軍馬軍都指揮使史延德最終力壓群雄,拿下了先鋒官的職務,從王全斌手里接過了調(diào)兵的虎符。
最大的一塊肉被分走之后,接下來王全斌又開始對后續(xù)的排軍布陣進行安排。誰為中軍,誰為后備等等,諸多職務都開始詳細分派到個人手中,連李繼隆都分到了一個側(cè)翼的位置。
至于趙德昭早早就被安排到了押運糧草的后勤隊伍里面,不但沒什么具體的作戰(zhàn)任務,甚至就連前期都不需要踏足蜀國境內(nèi)。
可以說是完全不準備讓自己參戰(zhàn)的意思。
聽完王全斌的安排,不少將領(lǐng)們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看向趙德昭的目光也越發(fā)的微妙起來。
主位上的王全斌也是有些忐忑,把趙德昭安排在這個位置可是趙匡胤的意思,當初在開封的時候趙德昭答應的挺好,可千萬不要在這里變卦。
趙德昭對此倒是沒有什么太大的意見,他原本就是打算先來混一趟資歷的。有仗打也行,沒仗打也可,這次就當是跟在他們后面觀摩學習了。
就他知道的那點歷史知識里,北宋的大仗可是一直打到了澶淵之盟的簽訂才算勉強平息而已,離現(xiàn)在還不知道有幾十年呢。
就算有自己這個不確定因素在,但是以自己現(xiàn)在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干擾大勢,所以保守估計都有十多年的仗打。
既然如此,又何必急于一時。反正自己現(xiàn)在軍權(quán)到了手,后面還愁沒有自己表現(xiàn)的機會?
領(lǐng)命之后,各軍將領(lǐng)們也就起身準備回去安排事務準備開戰(zhàn)去了,趙德昭和李繼隆打了個招呼便離開了中軍大帳,策馬回營了。
待趙德昭離開之后,幾名地方將領(lǐng)互相換了個眼神,遲滯了一下步伐。等到其他人都離開之后,他們才回到了王全斌身邊。
其中一人開口問道:
“王帥,官家是什么意思?準備讓二皇子德昭插手軍權(quán)?”
王全斌看了看開口的高彥暉,說道:
“此事并非官家安排,確實系二皇子在武試上表現(xiàn)卓越,故而官家才信守承諾,令其獨掌一軍罷了。”
幾名將領(lǐng)臉上卻都是不太相信,他們這些人鎮(zhèn)守地方,并沒有參加之前的中秋宴會,所以也沒有親眼見過趙德昭出手。在他們看來,趙德昭分明就是借著身份來蹭功勞的,不然為什么只派了個押運糧草的任務。
王全斌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人的想法,搖頭道:
“你們難道以為我剛才說二皇子身手了得是在奉承他嗎?你去問問當日見過的人就知道,別看二皇子年輕的很,真要動起手來,你們怕是都討不到好處的。”
聽到這話語里認真的語氣,高彥暉幾人互相都是有些驚訝。
有人問道:
“既然二皇子功夫了得,為何又不讓他到中軍參戰(zhàn),而是放在后軍押運糧草?”
“此乃官家的安排,而且二皇子手下的兵卒都是一兩個月前剛招募的新兵,如何能擔當重任?”
高彥暉幾人又是一驚,這個二皇子帶著一批剛招募的新兵就敢千里跋涉來參戰(zhàn),這番勇氣就遠勝常人了。

碼字嗒
今日二更送上。 /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