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妻子是通過父母的招婚所走在一起的。對于這個方面,我是不太懂的。我們所見面的地方是一家小餐館。卻顯得十分黑暗。大概是沒有打開燈的緣故吧。主要是這張餐廳十分浪漫。主打是燭光晚餐。
我和她就面對面坐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話真的不多。大概是我不太會懂說話的技巧吧,以至于沒有話題的切入點。可燈突然的就滅了。好像是停電了。
“這真的是很抱歉。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黑暗中看不清她的臉。“我怕黑呀!”我聽著她有些著急的語調。心里不免升起了另一種著急。這種著急,我卻說不清楚。大概是一種關心吧。我朝她笑了笑。
黑暗中,我看得見她的表情,也是滿懷笑意的,這滿懷笑意的背后,又隱藏著另一種楚楚可憐的感覺。我并不知道她怕黑,于是我做了一個貿然的決定。我輕輕的牽起她的手。她也沒有反抗。大概是默許了我這樣的行為。
“走吧。”我打開手機的手電筒。她就跟在我后面。寸步不離。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兩個陌生人(也算不上太陌生的人)會在這一個瞬間取得好感。大概只是因為她怕黑吧。“你還是走慢些。”她拉住我的手,我停留在原地,不知道她想干什么。
“看花火。”她指著墨綠色的天空上空所綻放的絢麗多彩的煙花。“今天是什么節呢?”我馬上就問她。“誰說過節就一定要放煙花了呢?”她凝重的對我說到。“任何時候,煙花所綻開時也未必代表任何節日啊。”
我才意識到,我見證的是一場謝幕禮,在旁邊河口對岸:一群人撒上花朵。好幾個人在周圍歡呼。花朵也就成了一條路,聲勢浩大的猶如雷震般。正在中間的兩對新人含笑面對著禮客。
她看著入迷了,眼瞳之中所映照的景物全是綻放的花火和漸漸沉默的河燈。我牽起她的手:“我確實不太懂浪漫。”她卻說:“我對你也有些意思。”我不懂她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我還是要好好考慮一番。
最后,我問妻子:“你真的怕黑嗎?”她沒有回答,怕黑不怕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兩個怕黑的人,走了同一條夜路。
之后,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一段心理效應,它說:“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人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里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卻愿意繼續交往的人,即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的自己好的方面盡量展示出來。把自己的弱點和缺點盡量隱藏起來。
而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對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于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看起來我和妻子的經歷也不僅僅只是怕黑啊。
注:這篇小說是臨時加趕出來的,所以有些地方感覺很怪。文筆比較稚嫩。也勉為其難算是我的第二個短篇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