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瑜,亮交鋒,懊悔的孫策,妥協的劉表!
那種感覺就像……
八字不合!
生來命象相克一樣。
從諸葛亮這個初次相見的敵軍使者身上,周瑜本能的感到了一絲淡淡的忌憚威脅之感。
周瑜不信神讖之學。
故此。
宿命之敵這種念頭在他腦海里一出現,就被他否決了。
這世間怎么可能存在命中注定的敵手!
如果有……
那一切也都不過是巧合而已。
打量著諸葛亮片刻,周瑜給自己找了一個能讓自己信服的理由:
諸葛亮和自己很像!
不是面容像,而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一類人。
一樣的“自負”。
一樣的“狂傲”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這亂世天下。
江山社稷為棋,王侯將相為兵。
他們就是那棋盤之外的執棋之人。
只要他們想。
他們隨時可以讓棋盤上的兵與棋出局。
“諸葛亮是嗎?”
周瑜盯著諸葛亮說道:“你說……“
來到諸葛亮面前,周瑜眉眼之間沒了往日間的瀟灑自若。
而是眼神如刀,身上隱隱有殺意迸現。
“如果我建議我家主公將你囚禁于此,以你的性命威脅那張策來換取仲謀,結果會如何?”
諸葛亮聽到周瑜的威脅之言,并沒有露出什么惶恐之態。
“哈哈!”
諸葛亮長笑,依舊是鎮定自若。
“周將軍既然如此盛情相邀,亮反倒是不好意思急于折返弋陽了。”
“亮來之時……”
“我家主公曾言周將軍琴藝無雙,恨公務繁忙不能親赴江東聽周將軍彈奏一曲!”
“亮也正好趁此機會跟大都督交流一二,好學會彈與我家主公聽?!?p> “否則!”
“亮才出仕,若沒有一技之長傍身,如何能與我主麾下的其他智謀之士爭鋒?!?p> 諸葛亮將自己貶的很低。
讓人聽了覺的他就像是在張策麾下沒有什么本事,才被打發來出使皖城一樣。
諸葛亮都已經如此說了。
周瑜哪里好意思繼續追問下去。
片刻。
周瑜收斂身上的殺意,輕嘆道:“諸葛先生大才?!?p> “只盼來日你我二人莫要戰場上相逢才好。”
聞弦而知音。
周瑜此話一出,諸葛亮立時聽出了周瑜的話外之意。
婚約之事成了。
即便不成。
周瑜這個孫策麾下舉足輕重之人,也已經表露出了不反對的意思。
想到這。
諸葛亮笑著說道:“將軍之言,正是在下所愿爾!”
說完,諸葛亮轉向方才坐看他和周瑜交鋒,沒怎么出言的江東之主孫策。
“將軍……”
見到諸葛亮將目光看向自己,孫策抬手制止了他想要說出的話語。
“你主想要定下與吾妹的婚約不是不行!”
“但某家有一個條件!”
“欲娶吾妹,當以千匹良駒為聘!”
孫策雖然迫于形勢為張策所制,但見識了大規模騎兵沖鋒威力的他,還是忍不住在最后“刁難”一下諸葛亮。
然而。
令孫策詫異的是……
在他說完這話之后,諸葛亮臉上流露出一絲古怪。
“可以!”
諸葛亮答的很是干脆。
諸葛亮的態度讓孫策越發的疑惑了。
這讓他徑直出聲道:“諸葛先生,千匹戰馬你不需要請示一番你家主公嗎?”
誰料。
聽到孫策的話,諸葛亮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絲笑意。
“呵呵!”
“不瞞將軍!”
“我家主公曾交待在下……”
諸葛亮的語氣微微一頓,對著孫策說道:“言及您在敗于了騎軍之后,必然會對戰馬念念不忘!”
“他交代亮……”
“只要您提出的戰馬數量不超過三千匹,亮皆可一言而決。”
“現在看來……”
“將軍提的反倒是少了?!?p> 孫策:“……”
不知道為什么,聽完諸葛亮所說的孫策有點心塞。
此時的他,只想狠狠的抽自己一個嘴巴子。
他恨自己說的少了。
可若是讓他現在改口,孫策是無論如何干不出來的。
他孫伯符也是要臉的。
不愿意讓敵人看輕了他。
與孫策的懊悔不同。
周瑜聽后則是深吸了一口氣。
動輒之間以三千軍馬相送,這讓周瑜感到了一種無力之感。
因為這代表著……
張策根本不怕孫策反過來用這千匹戰馬對付他!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實力的自信體現!
……
荊州。
州牧府。
后院。
劉表和蒯越蒯良相對而坐,久久無言。
原因很簡單。
蒯良帶回來的消息讓劉表喜憂參半。
喜的是。
蔡瑁和黃祖無事,那被俘虜的三萬荊州軍也能贖回來。
大體上荊州軍雖然戰敗了,但綜合實力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
而他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二十萬石糧食。
二十萬石糧食而已。
對于其他諸侯而言或許很難,但對于劉表來說還真不算什么。
況且,其中的大頭還未必會是州牧府出。
蔡氏和黃氏都是荊州本地的大族,也不是沒什么家底,為了贖回蔡瑁和黃祖,這兩家必然會不遺余力來湊的。
能有機會削弱黃氏在江夏的實力,劉表自然樂見其成。
真正讓劉表感到憂慮的是……
張策索要的武關。
武關,自秦楚爭霸以來,就是維系關中和楚地的重要軍事隘口。
可以說。
誰掌控了武關,誰就具備了從荊州北進關中,或者從關中南下荊州的主動權。
北面的宛城已經讓曹操占據了,如果自己再把西北方向的武關讓了出去,即便張策幫他解決了張繡又如何?
到時,位于江北的南陽郡將會面臨無“門”可守的局面,他劉表就真的只能據大江以圖自守了。
“唉!”
劉表嘆了一口氣。
這一刻。
他是真的感覺自己老了,安逸的日子消磨了他心中的豪情。
這換做他當初單騎下荊州時,他豈能為曹操那個閹宦之后,張策這個豎子小兒所脅制。
“異度!”
“當下局勢,你有什么良策!”
劉表沒有問蒯良。
蒯良既然帶著張策的條件回來了,這很大程度的就已經表明了蒯良的態度傾向。
聽到劉表問話,蒯越不疾不徐的說道:“主公,可曾有意進取關中或者北伐中原,陳兵許昌?”
蒯越的直言不諱讓劉表面色一滯。
進取關中?
一個江東孫策就已經讓他心煩意亂了,劉表可沒有興趣再攪和到馬騰和韓遂的爭斗之中。
至于北伐中原,陳兵許昌,劉表不是沒有想過。
作為大漢宗室的一員,劉表自然想過把天子從曹操那個亂臣賊子手中解救出來。
即便成就不了光武之業,也要保的大漢帝祚不衰。
只是……
想到自己的本事,劉表一陣搖頭。
“異度,我的才能你是知曉的!”
“方今天下,表所能做的……”
“就是為如今身在許昌的天子陛下牧守好荊州之地,保一方百姓安寧。”
劉表的話一出,聽的蒯良的眼中一片黯然。
見識了張策的意氣風發之后,再聞聽劉表的這一番“老成保守”言論……
他忽然覺的自家主公真的老了。
亂世爭鋒,不思圖謀進取,與束手待死何異?
可惜的是。
無論是劉表還是身為蒯良兄長的蒯越,都沒有注意到這些。
蒯越指著門外正在燃燒著熊熊大火的獸面紋鼎,對著劉表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把武關讓出去又如何!”
“主公,武關張策,宛城曹操,三者之間的關系何嘗不像是這一方三足之鼎呢!”
蒯越笑道:“主公,你說將來那張策或者曹操欲要兵壓南陽的時候,他們雙方會同意嗎?”
“呵呵!”
“說不定到時他們自己就會打起來。”
“再者……”
“強龍不壓地頭蛇!”
“張策此去關中未必能降服的了那韓遂馬騰,其如果失敗了,主公派兵收回武關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