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過了三五天,范天澤就到奶茶店了。
“宣武那邊,一進的四合院,產權明晰,修繕還算過得去,小二百平的占地,正房、南房、東西廂房都健全。”
“是個孤身一人卻一直向往漂亮國的家伙,簽證辦妥了,急需要錢,著急脫手那房子。要是一次性結清,四十五萬能拿下。”
“王宏,房源信息就這樣。不過,我還是建議你慎重,有這個錢,在方莊都能買套不錯的三居。”
方莊?王宏似乎聽過這個名字,不是很準確,但是有一點王宏很清楚,凡是現在新開盤的樓盤,等二三十年,或者說十幾年以后,根本就沒資格跟四合院比,連影子都看不見。
宣武呀,最終會合并到西城······王宏的心里已經樂開花了,不過,還是強忍著:“范哥,你真的不考慮?”
“我沒你那么有錢,也不學你抽風!別廢話,要不要?要是確定要買,周日咱們去看看,合適了利索的搞定。”
“沒幾天了,剩下的時間咱需要備戰一二九籃球賽!”
王宏很少帶人來他這間休息室,除了自己的那幾個人。楊柳見這邊有人,就做了兩杯經典的奶茶端過來。
真不是故意要聽的,還是聽到了,王宏要買房子。
下午的時間,客人不是太多,楊柳也不是太忙。之所以今天過來,也是有事要給王宏商量,這種大方向的決策,還是需要王宏來決定的。
所以,奶茶端過來并沒有離開。
“楊姐,有事?”
“王宏,你是不是要買房?需要多少錢?賬戶上有余錢。”
原來是這個呀,看楊柳的樣子,純粹就是不想讓自己占用資金,嘴里說的卻是支持。
現在楊柳在奶茶店上的心思,都超過她求學的精力了,原本特別嚴謹于求學路的楊柳,已經全身心的撲在奶茶連鎖的經營上了。
“楊姐,別擔心,不會用公司的錢,我自己解決。”
果然,楊柳的臉色瞬間就綻放了。
“不想讓我用就直說,還裝出一副特別支持的表情······楊老師,你什么時候對學生都玩開心眼兒了?”
把楊柳說了個臉通紅:“不一樣了,宏小子,你現在不是我的學生了,成了我的老板。”
看范天澤疑惑,王宏便解釋:“這是我高中的英語老師,考中了京外的研究生······楊姐,想說什么就說吧,對他不需要遮掩。”
倒不是要表露什么心跡,更不是對人家范天澤表示信任什么的,當然,如果他這樣想,王宏也無所謂,就算是意外所得。
王宏真正的意思,是想讓范天澤把奶茶店的擴張信息帶給學校,留作以后用。
不需要專門的匯報,范天澤也不屑那樣做,只需要他在任宇紅面前不經意間提到就可以了。
自己這樣說,也是很不經意間的行為。
“那我可說了?有人找過來,想在西單那邊開一家奶茶店。”
楊柳的話一落,王宏就知道自己的目的似乎要達到了。
這樣快就向商業圈擴張,是王宏都沒有料到的。
“對方什么來頭?”
“初步接觸,還沒有細談。跟你所制定的發展規劃相悖,所以需要問問你的意見。”
確實是個問題。在王宏預定的擴張步驟中,首先選定的是高校,畢竟高校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要順利一些,只要形成高校學生的普遍認可,再利用學生之間廣泛的聯系,逐步推廣到全國的高校。
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趨勢,奶茶店也能達到一定的規模。
隨著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自然會將對遇見奶茶的認可帶到社會,慢慢形成整個社會對于遇見這個品牌的認可度。
商圈擴張,在王宏的預設中,是第二階段的選擇。在王宏看來,只有等一批批的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把閑暇時坐在遇見奶茶店里愜意的喝一杯咖啡或者奶茶的生活方式,帶到社會,才能夯實遇見這個品牌的基礎。
高校的圈子雖然不是完全封閉的,卻存在看不見摸不著的圈子。沒想到居然有人看到了奶茶店在商圈的發展趨勢。
“這樣呀,楊姐,先接觸一下,如果是單個的創業者,可以進一步談合作。若是背后有金主······先看看對方合作的意向,隨后再決定怎樣合作······”
若是看準這個商機的合作者背后有金主,或者說是商業精英或是團隊看中了奶茶這個商機,那對于遇見奶茶就算是危機了。
嚴格說,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這個大發展的起步階段,像奶茶店這樣的小打小鬧,應該還入不了大資本的眼里。在常人眼里,甚至大多數人眼里,這就跟村口的小賣部一樣,成不了大氣候。
從京大對于王宏創業的態度,就能看到經濟界對于這個產業的普遍認識。
可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或者說一旦有資本看中了這個產業,王宏就很難做到繼續按自己的設定發展了。
唉,還是體量太小了,時間太短,品牌還沒有獲得認可。
希望這不是一次危機吧。
“你好像對于在西單開分店不樂觀?”范天澤能感覺到王宏這一刻的擔憂,他以為是王宏擔心西單開分店的經營狀況:“西單是商業區,這種便捷的飲品點心應該有很好的前景,甚至我可以預想,西單開分店將會是你所有店面里營收最大的單體店。”
“范哥,這毋庸置疑,只要在西單開店,肯定是效益最好的分店。我并不是擔心西單開分店的經效益太差,是擔心西單開分店效益太好。”
這就讓范天澤更疑惑了,擺出一副求解的姿態。作為經濟學大三學生,并且一直算得上是好學生,不太相信王宏在理論的領域也有高見。
就像大多數人一樣,范天澤一直不覺得這個奶茶店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范哥,每一個新生的產業,再小心維護也不為過,這一點您認同吧?”
范天澤點了點頭,王宏便繼續說:“奶茶這行業,其實沒有核心競爭力,就算是配方,也很容易被效仿,被逆推,并且經過微調做出跟你味道相差不大,配方卻完全不同奶茶來,連專利都沒法保護。”
“所以,奶茶產業的基本操作是盡快獲得認可,也就是盡快形成品牌。這就需要在資本尚未看到這產業的前景之前,完成自己的品牌建設。”
“就像一家蛋糕店,一家老字號的點心,老字號的月餅等等一些不能形成專利獨享和專利保護的行業,贏得市場的關鍵在于老字號,而不全是他的味道、配方和工藝。”
“像我這樣自有資金有限,卻想在這個行業上有所發展,就必選首先選擇一個可以以小博大的圈子,盡量將擴張的步伐在這個圈子里進行,避開資本的窺視,等撐開圈子向外發展時,已經形成了最原始的積累,有了相當大的體量,品牌也初步形成,也就可以不在意資本的力量了。”
“到那時,品牌扎根,規模形成,即便是有資本進入這個產業,也很難構成威脅。至于現在,遇見奶茶還沒有力量抗衡資本的對抗拼殺。”
很顯然,王宏的這些話對于范天澤有很大的啟發,就是楊柳也是第一次聽王宏對于擴張計劃的解釋。
至于王宏所說的自有資金有限······楊柳是不怎么相信這個理由的,在王宏的擴張方案中,著重提到的,首先選擇的是加盟,是不需要占用資金的擴張,純收益的擴張,或者說賣配方并收取管理費品牌使用費更契合。
第二才是合作,由總部直接可分店,反倒是王宏放在最后的擴張模式。
不過,楊柳算是徹底理解了王宏發展奶茶店的方向。
而范天澤不一樣,他學經濟,同時又有時代的局限性,對于王宏所提到的問題,在他看來確實如此。
“所以,你看中了高校這個載體。高校雖然不算是固定的圈子,卻無形中存在。而高校的學生各種聯誼最為頻繁,也彼此認同。”
“只要在高校學生中形成品牌的認知度,等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就自然會在社會上成就遇見的品牌。這樣確實可以以最小的范圍形成最大的效果。”
“王宏,我有個請求,希望我能熟悉整個奶茶店發展的脈絡,我發現,你這個奶茶店最終走向成功不是一個小課題,我準備以你的奶茶店作為畢業論文的藍本,對照可口可樂的發展模式,完成畢業論文。”
“如果需要,在上層貨幣政策寬松的前提下,我可以給與一定的幫助!”
這就對了,范天澤有這樣的反應,才不枉王宏浪費這么多的口舌。
不過,還是稍微有些偏差,并沒有完全按照王宏設想的方向來。王宏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范天澤的嘴,遇見奶茶可以引起京大校方的注意。
著急了,畢竟京大還側重于高新產業,還沒有推動跨行業發展,還沒有籌建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