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芙洛狄一世班師回朝,她王權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已經得到了教皇這個所謂的神主代言人的確定,于是外界對于她王位的質疑也就逐漸銷聲匿跡了。艾芙洛狄從成為女王開始,首先清理議會遺黨,隨后處死撒都蓋爾,擊敗明松親王,進軍炙冕解救教皇,這一系列行動終于讓她得以在珞芒的王位上安坐,在涅倫絲的政治風云中擁有一席之地,得到四面八方的尊敬與仰慕。樞機主教芒煥林幫她完成了諸多確立王權的環節,現在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國內的局勢平穩安寧,和銘理蔚截然相反。樞機主教終于能夠在燁文蘭正式開展他的宏圖偉業,他要讓燁文蘭成為涅倫絲第一強國。
他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革除燁文蘭多年延續的諸多弊病,諸如賣官鬻爵、臃腫低效的財政體系、貴族領地和中央行政的的種種矛盾。當然,這些長期以來的問題是難以在短暫的時間內通通解決的,而且有些也不僅僅是時間的問題,它們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因此也是難以輕易廢除的。盡管議會的遺黨已經基本被消除,但對于大貴族而言,自己的權益才是重心,效忠國王不過是副業,而且是可以選擇的副業,因此眾多貴族也都可以說是議會遺黨,但他們實際上和議會并無什么瓜葛。樞機主教盡管做事果決,膽大心細,但他當然不能把一個階層通通弄死,他們其實也是國家的根基之一。我們說過,把敵人變成朋友才是政治中最高明的手段,樞機主教的真實愿望并不是把大貴族通通丟進芒泰比獄,而是馴化它們,讓他們褪去輕浮,專心為燁文蘭的女王效力,讓他們為王權而生,把維護王權作為自己存在的目的。
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也是指導樞機主教后來掌權多年的中心思路。他只有兩個中心思路,一是對內一是對外,對內強化王權,對外就是建立燁文蘭的霸權。這兩個中心是相互作為前提的,燁文蘭的霸權需要王權的領導,而王權最好的保障就是燁文蘭的霸權。艾芙洛狄一世盡管已經確立了權威,但王權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自發性擁護,尤其是貴族;燁文蘭盡管資源充足,經濟發達,但她的實力還無從彰顯。樞機主教解決了燃眉之急,現在也正是“創造燁文蘭”的真正時機。
賣官鬻爵制度被直接廢除,因為它牽扯到的既得利益相對較小,但弊端卻肉眼可見的大。幾百年以來,賣官鬻爵為王權的逐步擴張幫了很多忙,當燁文蘭國王被認為只能依靠自己的采邑過活時,是賣官鬻爵增加了王室收入,當國王終于能夠影響全國,賣官鬻爵便已經成為全國性的極度平常的制度了。我們不能說賣官鬻爵多么影響王室官員的質量,其實這些買官的人也大抵有些才能,一些輕浮的大貴族子弟多半也不會稀罕一個王室官職,因此這些買官的人多半也是出身于資產階級,另外一小部分是小貴族。資產階級財力雄厚卻在政治上得不到青睞,于是用重金購買官職,躋身進入政治領域;小貴族們實際上有不買官便進入官僚階層的能力,他們的才能和機靈程度決定了他們能走多遠,況且他們也很難拿出那么多錢來。這些買官者并不完全是目不識丁的廢物,他們或許也曾為王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在燁文蘭,賣官鬻爵的真正弊端并不在于官員質量,而在于它帶來的財政危險。
假設一個資產階級用十萬個金朗代買了一個官職,那么他勢必會在自己為官的過程中把這筆損失追回來,而正常的官餉于他而言只是自己本該得到的,他不可能僅僅滿足于自己本該得到的收入,于是就有無數種非法收入進入他的口袋,來補充他購買官職所造成的缺口,但當這個缺口被填補完成,他就能放棄腐敗嗎?顯然是不能的,腐敗是難以回頭的,人一旦墮入腐敗,那么這個貪婪的雪球便永遠也不會停止了。賣官鬻爵的根本危害是腐敗,是腐敗帶來的財政危機,王室賣官鬻爵的收入在幾年后便被買官者通通賺回了,實際上得不償失,甚至和高利貸無異。買官者的質量在這里便只是次要問題了,因為國家從來不會缺乏人才,但總會缺錢。當然,廢除賣官鬻爵對于兩種問題都是有好處的,只要國家允許資產階級和小貴族正常進入官僚階層,或者他們自行組成一個新的官僚階層,那么人才自然會主動流向王室,為王室服務。樞機主教正是想建立這樣一種合理的官僚制度。
官僚,是封建的反義。官僚本身沒有任何權力,而封建主卻有;官僚的權力來自掌權者或掌權階級,而封建主總是想自己掌權;官僚是一種代理,而封建主永遠代表自己。于是我們不難看出誰才是王權所需要的,誰才是國王的得力助手。在中世紀,封建制度是幾乎完全掌控這片大陸的,官僚僅僅是一個小群體;而隨著王權的擴張,官僚階層也逐漸擴張;到了芒煥林剛剛掌權的時代,官僚和封建主在燁文蘭基本分庭抗禮,這也正好說明了王權的力量還沒有完全壓倒封建主的力量,中央集權還不完善。樞機主教希望能讓他建立的合理的官僚制度完全掌控燁文蘭,讓所有的貴族摒棄自己領地的資源,全部通過進入國王的官僚體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可以發現,廢除賣官鬻爵、改革財政制度、推廣官僚體系等等一套都是相輔相成,混雜在一起的。我們無法說清哪一項改革是針對君主制的,哪一項改革是針對中央集權的,哪一項針對財政體系,哪一項針對行政體系。只能按照芒煥林樞機主教行動的順序簡要說明國家的改造過程,對王國的變化有個大致的概念。
在下令廢除了賣官鬻爵——下令廢除和最終廢除成功是兩個概念——之后,樞機主教面對全國尚不同步的財政體系發布了統一的政令,力圖將它們劃歸到一個體系之中。但這樣的設想在建立一個更完美更高效的行政體系之前是難以做到的,事實上,很多時候珞芒的政令無法在各地完美履行,各地尤其是南方有種種方式能反抗王室的要求,比如省市的三級會議、法院、地方上具有極大權威的大貴族,不過他們之間也有爭斗,誰都想在本地確立女王在燁文蘭想要確立的地位。樞機主教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個根本性的大問題,雖然他的改革令施行困難,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改變了燁文蘭島和北部幾個省的基層財政,把基層收稅權完全從包稅人手中奪了回來。燁文蘭島是王室的根基,實際上也沒有多少包稅人,但北部很多地區都存在著包稅人制度,他們是王室稅收代理人,但不是朝廷命官,是一些為王室打工處理稅收的人。但他們逐漸從打工者變成了老板,他們上交給國家的錢和他們從人民那里征收的錢是不一致的。當樞機主教發現他統一財政體系的計劃在南方施行不來的時候,他只好暫時放下他的野心,先把王室能控制到的北方地區改革得更完美一些,把南方問題拖到行政改革之后。當然,行政改革更是一個大行動,更會受到多方阻撓,困難重重,樞機主教不敢動作太快,因為連賣官鬻爵問題都廢除得不夠徹底。他只能將一切暫時交予時間。